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爲——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新时代新青年 新担当新作为——河东区优秀年轻干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正文共: 2498字 7圖 預計閱讀時間: 6分鐘

日前,河東區召開“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年輕幹部座談會暨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會議。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

新时代新青年 新担当新作为——河东区优秀年轻干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20名年輕幹部和選調生代表圍繞“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這一主題,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暢談了對河東區改革創新發展的思考和建議,對如何發揮年輕幹部作用談了認識和體會。

他們都說了啥,他們有什麼樣的擔當作為事蹟?美麗河東青年先行微信公眾平臺已經分期發佈他們的事蹟專刊,展現他們在奮鬥中釋放的青春激情和幹事創業的青春事蹟。

第10期劉文龍

不負青春韶華 定要有所作為

大家好,我是中山門街道綜合執法大隊代理副大隊長劉文龍,5月30日作為下派幹部到魯山道街松鶴里社區掛職鍛鍊。我把這次鍛鍊的機會視為組織上給我們這批年輕幹部精心設計的一份考卷,考題就叫做“新時代新青年,如何才能有新擔當新作為”。現已百日有餘,各項工作也都步入正軌,但期間心路歷程的波折起伏絕非寥寥文字可以敘述。今天,我只想淺談一下我個人不同階段對“擔當和作為”的見解。

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小餐館安全用氣用電大排查)

猶記7年前,懷著“不負青春韶華、定要有所作為”的信念,我加入了一線城管隊伍。可以說,在當時的輿論環境下“城管”就是粗暴執法、野蠻執法的代名詞。然而作為一名新聞專業畢業生,我還是以“用事實說話”的求證精神,毅然決然地穿上制服、融入其中,並決心要靠自身正氣,身體力行地為城管隊伍正名。7年來,未出現一次暴力執法而較好地完成各項任務的事實,也驗證了那時的初心與決心。現在想來,這份單純的執著,可以稱之為是一種擔當。當了三年半一線隊員,我認為依法依規、恪盡職守的完成各項任務,自律自覺做到讓組織放心,就是擔當;後來,又當了三年半代理副隊長,我認為率先垂範、身先士卒,帶領隊員完成任務,必要之時挺身而出獨擋一面,才是擔當;再後來,我來到了魯山道街松鶴里社區,這個我曾多次在全區集中拆遷拆違任務中揮灑過汗水的地方,只是這次,我從“城市管理者”變成了“社區服務者”,一時間,我卻突然不知道該怎樣去“擔當”。

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現場調解居民舉報“私接用電”情況)

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我沒有從心理上做好角色轉變的準備,反而是我提前構思的許多自認為“大有可為”的想法都無法真正變成“作為”。比如說,建立“家風講堂”,請道德模範、五好家庭代表,講家風故事,以點帶面營造和諧社區氛圍;在假期開設“模擬法庭”,讓孩子身臨其境地認知法律,從而增強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此外還有“夕陽學堂”、“共享單車4S店”、“文明養寵督查隊”、“社區園丁”等等。所有想法的初衷都是要讓群眾“看得見”我們社區服務者在用心、用行動的有所作為。然而很快我就發現,在我的社區裡,很多“作為”是百姓“看不見”的,而“擔當”也不等同於“我想做什麼”,我應該從實際出發,弄清楚這裡“需要我做什麼”。

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協調容委環衛清除隊“小二樓旱廁大清理”)

松鶴裡坐落於小二樓拆遷片區,房齡長、設施舊、水電管網老化,衛生環境髒亂,且常住人口重度老齡化,殘疾戶、低保戶等困難群體人數眾多,加之拆遷回流人口多、外來務工人員多,在這塊小小的方寸之地上,安全、穩定、幫扶、救助的壓力遠比預想的大。立足於松鶴里社區“小二樓”拆遷片的實際情況,在保安全、維穩定大前提下,盡最大努力將一切可能產生和擴大的矛盾及時發現並化解於萌芽,是我每一項具體工作的附加標準,也是“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大主題下的“松鶴裡特色”。雖沒有太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各色活動,甚至連可以歸檔留痕做記錄的工作都沒有,但這種潤物無聲、化為無形的工作,也是一種擔當和作為,也是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簡而言之,對於現階段仍然堅守在“小二樓”拆遷片的常住居民來說,“雪中送炭”的工作行動,比“錦上添花”的思路和想法更接地氣、得民心。

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7.24大雨慰問困難群眾)

松鶴里社區“涉軍”“涉毒”“拆遷”“黑戶”等問題產生的“不穩定人群”佔比較高,“維穩”壓力一直很大。對於徹底解決上訪問題,我並沒有太大信心,但我的信心在於,我會主動的去“做點什麼”。巡視社區時路過上訪戶家就進屋串個門兒、聊聊家常;暴雨天送上一份飯,看看有沒有漏雨;聽說誰身體不好喝中藥了,登門拜訪一下,談談養生保養;鄰居說誰去外區縣照顧孫子了,打個電話問問孩子狀況等等。這些小事都不足稱道,但隨著絲絲縷縷的積累,卻也將聯繫的紐帶越系越牢,甚至收穫奇效。一個值班的中午,一位“上訪戶”打電話說:“你在居委會等著,我給你帶個人回去。”幾分鐘後,兩人大汗淋漓出現在居委會。原來一位出獄不久的居民,因不明白政策“房補”辦不下來,自認為“社會排斥服刑人員”而要進京非訪,我的“上訪戶”從鄰居口中得到消息,騎電動車把他半路追了回來。經過耐心講解,邊說邊勸,這位居民理解了不給辦理的原因並非歧視,而是不滿足條件不符合政策,並在離開居委會前撕毀了即將啟程的車票。

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大雨之後清理垃圾淤泥並消殺防疫)

隨著工作的逐步推進,我也更加明確地認識到,對我的社區來說,安全穩定即是成績,百姓認可就是亮點。我也會像我在競選演講時向居民承諾的那樣,堅持“腿勤、手勤、嘴勤、腦勤”,勤能補拙,貴在持之以恆,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平淡而不平凡的事。

新時代新青年 新擔當新作為——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的青春故事(第十期)

(轄區內5個廢品站“消防專項檢查”)

審核簽發 | 王芳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