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再難出貴子?

網絡上媒體普遍的一個特點就是,為了追求點擊量,那是什麼不著調的話也能說,怎樣迎合廣大網民的心理他們就怎麼說,再加之網民中低層次的又佔大多數(如果一個人有很重要的事業去忙,哪有時間天天上網閒扯淡,成天泡在網上的通常都是沒什麼事做的人),所以一些離奇驚悚的觀點就特別有市場。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觀點近些年就在網上特別流行,尤其是在每年從高考開始到成績出來這段時間,打開網絡那是刷刷的就冒出來了,因為流行所以就更加流行。但細想這個觀點其實很扯,因為並不是現在的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寒門從來都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

回顧科舉時代,在清末時全國人口的90%以上都是文盲(往前推的話越是年代久遠,文盲率只會更高),而不到10%有文化的人去參加科舉考試,錄取率也是相當的低。

要想考中秀才就要進過三級考試。縣裡考一次,府裡考一次最後到省裡提督學政考一次,這三場考試都過了才具備秀才的資格。然後再去考舉人,那麼秀才考中舉人的比例是多少呢?三十個秀才個裡面中一個。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三點三。按此推算的話,在明清時期考中秀才的人比現在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還要稀缺,中舉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說那個時代寒門出貴子的難度遠比現在要難得多。

寒門再難出貴子?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科舉時代要花重金讀私塾,因為私塾不是簡單的讀書識字這麼簡單,否則就四書五經那幾本書,普通人背上一年都滾瓜爛熟了,如何分出高下。私塾的關鍵是教學生寫文章,也就是應試。四書五經一共就那麼幾本書,沒經過專業的訓練是不可能寫出妙筆生花的文章,所以關鍵還在於寫作的訓練,一句話,私塾就是古代的考試輔導班。私塾的先生很多都是秀才,具備基礎的寫作功底,如果是中過舉的,那水平就更高了,自然學費也就更貴,普通人通常是負擔不起這樣昂貴的費用的。

到了民國時期,情況並沒有好轉多少,文盲率依然非常高,小學五年級(高小)畢業的都算是文化人了,家裡有條件能讀到大學的那更是鳳毛麟角。要不怎麼說民國的大師這麼多呢,因為在全國普遍都是文盲的情況下,一個大學畢業生在普通老百姓眼裡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啊。

寒門再難出貴子?

民國知名人士的親屬關係

一張著名的民國人物關係表,這些民國人物都是當時大富大貴的人家,所以才有足夠的財力和精力讓他們接受教育,對於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寒門同樣極難出貴子。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大力普及義務教育,文盲基本不存在,但受限於經濟發展水平,大學錄取率非常低,教育發達的城市學生尚且很難考上大學,教育落後的農村學生就更不用說了。通過考學改變自身命運對於普通人來說依然很難,寒門同樣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

長期在教育鏈中處於低端的農村學子

2000年以後,大學持續擴招,對於城市學生來說,這期間迎來了一個難得的黃金時期。在這十年的時間裡,一個城市學生只要自身足夠努力,完全可以憑藉自己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來改變自身的命運。但這只是相對於城市學生而言,對於農村學生來說,和城市教育差距的拉大讓他們依然處於劣勢,為了子女教育的改善也成為了農民進城的重要動力。

寒門再難出貴子?

而到了近幾年,由於課上教學內容減負、高考難度反而增大這樣一對矛盾體的存在,導致了補課成為了學生一種不得不進行的選擇,而補課費用的水漲船高,讓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群體無法承受,一個學生不依靠家庭而僅憑自己的努力就越來越沒有機會考上好一點的大學,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觀點在此時流行起來。

寒門再難出貴子?

但其實縱觀百年以來的教育,寒門難出貴子是常態,僅僅是2000——2010這十年間容易一些,對於此,普通人也不要灰心喪氣,大趨勢不是個人能阻擋或改變的,因為只有自身多努力,才更有可能拼出機遇。

擴展閱讀:《2008—2018:一個普通人眼中的高考十年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