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近日,新一期的城市排名發佈,讓一些東北人黯然神傷的是,齊齊哈爾市赫然在列於四線城市的名單中,去年還是三線城市,今年直接變成四線了,齊市的衰落不禁讓許多東北人感嘆。在東北的鄉鎮不斷衰落的情況下,齊齊哈爾這樣的東北大城市也難逃衰落的結果。

“東北大城市鐵嶺”是一句笑話,但齊齊哈爾曾經的確是一座大城市。齊齊哈爾有怎樣的意義呢,這是非東北人所不能理解的。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齊齊哈爾夜景

早在三百年前,當哈爾濱還是一片晾曬魚乾的漁場、長春則是一個叫八里堡的村莊、吉林市還只是一座軍事堡壘的時候,齊齊哈爾就是東北的北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是水陸交通樞紐。據史料記載,在康熙年間,俄羅斯和蒙古的商人就在這裡交易貨物。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黑龍江將軍府

在清末和民國時期,齊齊哈爾一直是黑龍江省的省會。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清末民初的黑龍江督軍署

這時的齊齊哈爾,說是當時的準一線城市也不算誇張。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黑龍江省會才讓位給經濟和地理位置更好的哈爾濱。雖然不再作為省會,但齊齊哈爾依然是和青島一個級別的十三個較大城市,作為重量級的重工業基地,是僅次於沈(陽)、哈(爾濱)、大(連)、長(春)的東北第五大城市,在計劃經濟時代,齊齊哈爾是相當輝煌的。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曾經的較大城市,許多已經衰落

此時的齊齊哈爾是作為二線城市存在的。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

但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齊齊哈爾就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了。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齊齊哈爾市區

首先是地理位置決定了製造業不斷遠離東北。

齊齊哈爾曾經的輝煌是建立在作為一座重量級的重工業城市基礎上的,而且是在計劃經濟時期由於政策的推動,但如今的製造業則主要分佈在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才集中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地處偏僻的齊齊哈爾在地理位置上就處於劣勢,製造業的優勢逐漸縮水。

其次是傳統重工業的競爭力不斷下滑。

現如今的工業製造是高精尖的競爭,美國封殺中興讓國人看到了中國在高精尖科技方面的不足。而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齊齊哈爾,其生產的產品不僅不能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即便在國內競爭中來說也是出於劣勢地位,這樣的重工業焉有不衰落之理。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齊齊哈爾大學

再次是東北人僵化的思維。

講個真實的案例,一位年輕的國企員工,曾經幹勁十足,也很有才能,但是他慢慢發現,雖然企業的研發生產能力很強,但每次新產品研發出來後,上級領導左一層審批、右一層審批,再開若干會議討論,等過了大半年產品終於推向市場的時候,市場早就被小快靈的南方企業給佔領了。

第四則是人才的流失。

上面例子裡那個年輕的國企員工最終離職去了南方,他在國企月薪不到2000,到了南方月薪起步過萬。同廠的一位國企老工人,每月只能領不到一千塊錢,他沒離職是因為在等退休,一旦退休後去珠三角的企業工作,每個月至少6000。人才的流失加重了齊齊哈爾重工業競爭力的下降。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齊齊哈爾成為人口負增長的典型

當這幾點因素綜合在一起的時候,齊齊哈爾就變成了眾多三線城市的一員。

如今的齊齊哈爾看似還是有幾點優勢的,一是作為連接黑龍江、內蒙古和吉林的交通樞紐,但在東北整體城市收縮、人口外流的情況下,這個樞紐很難起到太大的提振經濟的作用。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齊齊哈爾火車站

二是自然環境和旅遊,齊齊哈爾的旅遊招牌是丹頂鶴之鄉,但與臨近的有東方莫斯科美譽的冰城哈爾濱相比,齊齊哈爾的旅遊號召力有限。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扎龍自然保護區

所以一來二去,齊齊哈爾最後的底褲就是農業了,作為黑龍江西部地區面積最大的市,齊齊哈爾轄區面積很大,發展農業還是可以的。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齊齊哈爾將越來越像農業城市靠近

但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市顯然缺乏發展潛力,所以齊齊哈爾在人口流失的統計數據中經常折桂,並最終淪為四線城市。

齊齊哈爾是怎樣變成四線城市的

2007~2016年間,84座城市出現“收縮”的城市,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吳康副教授統計繪製

放眼未來,農業會在齊齊哈爾的經濟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對於整個東北來說,當老工業基地成為一種歷史,東北會逐漸成為農業區,這是個人所很難改變的,是大趨勢使然,所以還是前幾篇文章說的那句話,東北人要走出去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