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劉邦只有兩幫手,爲何卻有四人「神助攻」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史記》不論寫史、記事、畫人,史實求是,實事求是,微言大義;事件脈絡清晰,人物稜角分明,生動傳神。正所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鴻門宴”一文區區不足2000字,卻寫出了楚河漢界的歷史分野,一觸即發的戰端危機,以及鬥智鬥勇的“賽事”大逆轉。

同時,更是寫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興大業的至理。

鴻門宴上劉邦只有兩幫手,為何卻有四人“神助攻”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鴻門宴中主要人物只有7人,項羽方4人(另3人為范增、項伯、項莊),劉邦方3人(另2人一文一武,為張良、樊噲)。

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險境中,劉邦最終脫險而去,實際卻是憑藉了4人“神助攻”——而且這4人一個都不能少,缺一人都不行。

第一人:“閱讀比賽能力超強”的“中場核心”張良

張良是韓國人,本是追隨韓王,目的是復興韓國。劉邦取道潁川時,與韓王會面,借張良出謀劃策一路殺向咸陽。並在樊噲勸阻未果(可見樊噲的見識非同一般)的情況下,說服劉邦封存了秦宮庫財物,還軍霸上整治部隊,等候各路義軍。並建議劉邦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打出了“安民告示”牌,且不納百姓牛羊酒食勞軍,一舉為劉邦博取了民心民望。

項伯本來也不是透露軍事情報的,而只是要當年的救命恩人張良單身脫逃。而張良略加分析,明確回答:“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由此出手搭救劉邦,並多次以超強的閱讀形勢的能力,精準的分析判斷,屢屢化解險情。

首先獻計劉邦:"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就此穩住並收買了項伯。

其後在項莊舞劍時見大勢不妙,當機立斷找來樊噲“救駕”。

最後劉邦如廁逃逸,張良妥妥地獻寶玉善後。

鴻門宴上劉邦只有兩幫手,為何卻有四人“神助攻”

第二人:大智大勇、左突右衝殺入禁區的猛將樊噲。

樊噲聽聞劉邦遭遇兇險,即帶劍擁盾,撞倒衛士,闖入宴會,“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從與之同命到啖肉飲酒——展現了勇士、死士、壯士、大丈夫的襟懷和風采。

而且這位猛將的說辭竟條理清晰,層層遞進,非常高明地表達了三層意思:秦王殘暴無道,天下皆叛;劉邦秋毫不近,忠於大王;不封賞勞苦功高,而誅殺忠臣功臣,乃“亡秦之續”。

同時點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的約定,使得項羽內心完全“理虧”,“未有以應”。說白了就是啞口無言。

當劉邦如廁後,還在猶豫是否就此逃離,樊噲直言相告:“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劉邦這才決心以不辭而別的方式逃生。

關於鴻門宴上樊噲的成語有:與之同命、目眥盡裂、勞苦功高、秋毫不近、亡秦之續;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一見司馬遷的精深筆力,一見樊噲的過人膽識。

鴻門宴上劉邦只有兩幫手,為何卻有四人“神助攻”

第三人:不懂大局、完全失位的項伯

知恩圖報、毫無遠見的項伯簡簡單單就輕信了劉邦的說辭,併為劉邦誘之以利。

轉頭回去就說服了項羽,一舉壞了范增的大計。這是兩個頭腦相對簡單的人之間形成的“共識”。

當范增屢屢示意項羽殺劉邦,項羽置之不理,因為早被項伯說辭打動,早回心轉意了。

臨到范增費勁找來項莊舞劍,項伯還親自上陣,以身翼蔽劉邦。項伯是項羽、項莊的叔叔,項莊註定是無可奈何了。

由此,項伯成為劉邦的“神助攻”,如同打入自家大門一粒烏龍球。

鴻門宴上劉邦只有兩幫手,為何卻有四人“神助攻”

第四人:不攻不守、夢遊場上的霸王項羽

霸王項羽原本是摧城拔寨、摧枯拉朽的人物,是鴻門宴上生殺予奪的“關鍵先生”,最終卻成了劉邦的最大救星。

當項伯遊說項羽,“項王許諾”——一諾千金,一諾滅了楚,一諾興了漢。

劉邦見到項羽說:“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項王脫口而出,坦誠以告:"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一句話害死了內應“特工”的曹無傷。

面對樊噲的振振有詞,項王無言以對,完全無理以對的狀態,失之王者應有的智識、氣概和應變。

之於范增及其計策,項羽是有良謀不納,有人才不用,最終讓范增“扎心了,老鐵”,紮紮實實地坐了冷板凳(後來范增成為板凳深度最深的謀士,其結局是讓陳平的反間計“罰出歷史的場外”)。

最後劉邦是一走了之。而項羽卻是置璧於坐上,不了了之。

鴻門宴上劉邦只有兩幫手,為何卻有四人“神助攻”

項羽無疑是一代英雄,但可悲可嘆的是,不懂民心、自大輕敵、猶疑不決、有勇無謀(豎子不足與謀!)等都是其“死穴”。

無大義,卻有市井之義;無大仁,卻有婦人之仁。

因此項羽成為鴻門宴上劉邦陣營最大的“神助攻”,如同打入自家大門一粒決定勝敗的烏龍球。

因而,也只能由劉邦的敵人變成劉邦的恩人。

也只能由歷史的主角淪為歷史的配角。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此天意乎?

天意無常而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