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爲什麼不愛生孩子?

最近看到一條微博惹起了很大的爭議: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這是《新華日報》在8月14日發了一篇《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文章,文章內容裡提到:

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

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好吧,看完全文,全網罵聲一片,估計半數中國年輕人會被這些磚家的建議嚇哭了:

以前你計劃生育,多生個孩子要罰款;現在生育基金,不生孩子,要上交“份子錢”。

這些所謂的生育基金,不就是另類的“催生”基金嗎?

隨後兩天,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胡繼曄接受搜狐採訪時表示贊同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並將提議向前推進一步,建議向丁克家庭徵收未來的社會撫養費。

他認為,國家應設立鼓勵生育的基金,但錢並不是讓大家來交,而是由過去徵收的社會撫養費來負擔。另外,可以從個稅抵扣的部分,實現對丁克家庭的“不鼓勵”。

好吧,二胎不生要交錢,選擇一個都不生的丁克族還得多繳稅,來幫助那些多生孩子的家庭。

mmp,到底這子宮是誰說了算?

是不是我們生孩子還得看人臉色行事?

先冷靜一波,回顧“磚家建議”是在上一份磚家預測失敗的情況下提出的:

2016年底,中國廢除獨生子女政策,轉而放開對生育二胎的限制。此前人口學家預測,中國放開二胎後會出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的新生人口高峰。

但很遺憾,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全國出生的人口比上一年減少63萬。2017年出生的一孩比2016年減少249萬。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換句話說,新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實際效果並不明顯,中國育齡人群的生育意願低,一孩的出生人數不升反降。

哎呀,人口學家被打臉了。怎麼開放生育了,大家也不生了?

所以,就有另外的磚家跳出來倡導“生育基金”的建議。可磚家為國分憂是好事,但能否切實地為民眾考慮下?

他們能明白,如今的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了嗎?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每個家庭對於生育孩子的考量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我綜合網上的一些網友觀點,再根據現實生活裡看到的實例,得出以下幾點:

第一,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這是網上的很流行的一句話,很戳心但也很真實了。

你說我買不起,我租還不行嗎?

可根據去年經濟學人智庫發佈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2016》報告顯示,與亞洲其他國家城市相比,中國城市的生活成本普遍更高;現在應屆畢業生房租已經超過薪水1/3的比例一線城市更是高於50%。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中國高房價高房租帶來的生活壓力的無限性提升,加上其他教育成本,學區房等等,也給了很多年輕父母巨大的生存焦慮:

自己都活的這麼苦,幹嘛還要帶孩子來這個世界受苦。

如果要孩子,起碼要給ta一個安穩無憂的家!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經常聽人說,“要不要生二胎?”最好的回答就是“沒錢”。

從嗷嗷待哺的嬰兒,養育成獨立成熟的大學生,其中的花費是數十萬計的,更別說還有很多非教育支出,包括旅遊(見世面)、遊玩(陪伴)、宴會(儀式感)等等。

例如之前有篇很火的爆文,《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為什麼感動哭了很多家長?

因為文章描述的情況就是當下很多父母的真實寫照,為了孩子,許多父親(當然也有母親)已經拼了命地加班工作,賺錢養家,這時候再多要個孩子,誰能受得了?

這就是當下中國多數父母們面臨的窘境!

第二,生育是職場女性最大的敵人。

前幾天,我也轉發過一篇很火的文章,講述的是影星姚晨因為生育二胎,結果錯失了女人工作的最佳時間,表達了中年女人的尬與惑。

曾經,姚晨是一線流量明星。要作品有作品,要流量有流量。一大波人群超喜歡看她的《武林外傳》和《潛伏》,還被封為“微博女王”。

結果一連五年之內,連生二胎,在最紅火的時候無法工作,無法拼搏,只能陷於孩子的包圍,安心做自己的全職媽媽。

當然,這是姚晨的選擇,也是每一個人全職媽媽的選擇。

但也足以說明,生育不易,孩子不是隨口說一聲要生,就隨隨便便地生下來。

一個家庭一旦選擇生育,父母中總要有一員要主動選擇放棄自己的事業,迴歸家庭,時光就此流逝,難以再復。

對普通家庭來說,幾乎都是生了小孩兒之後,女方會辭職做全職媽媽,家庭壓力大不說,自己的職業生涯也中斷了。

即使全職媽媽從家庭中迴歸了職場,但又有多少公司、職位、機會,願意停下來等一等生孩子的你,所以才有那麼多人越來越不敢生孩子。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對女性來說生育已經成為一種高風險的選擇。

第三,養育最大的成本是時間。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如今的時代已經不是當年的群羊散養的教育模式了,培養一個孩子成才,需要的耗費的不只是金錢,更需要父母付出200%的精力和心血。

一個孩子的出生,可能就需要媽媽犧牲三年,第二個孩子又來三年,然後後半生,兩個孩子都得陪著長大,父母給予的愛和陪伴一點都不能少。

養孩子不僅僅要付出經濟成本,更重要的是時間成本,只有拿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所以說,大多數人恐懼生育,並不是因為恐懼孩子本身,而是恐懼這個社會,恐懼養育的焦慮。

當這個社會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和恰當的福利措施去推動孩子的降生,反而用“生育基金”來調節人的生育行為,根本就是無濟於事。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低生育率產生的社會性焦慮,當然並非中國獨有。

當今世界各國,都面臨一種同樣的窘境: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不足。

當然,世界各國都有相對應的措施去鼓勵生育,提高新生人口。直到到20世紀90年代,包括法國在內的很多歐洲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家庭政策體系來鼓勵生育,其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金錢上:

不是說窮,養不起孩子嗎?政府就給你送錢,送房。

俄羅斯國家鼓勵生育做的很徹底,除了發勳章,也發錢;實施“母親基金”項目,每生一個孩子可以得到25萬盧布(約為2萬5千元人民幣)。

在歐洲德國,兒童金只是生孩子的三大福利之一,還可以領取產婦津貼和父母金等各項補貼。

另外,有些政府還給降稅,減費。

如在法國,孩子生的越多,繳的稅就越少,坐公交也會有優惠。

而在芬蘭,從懷孕到生完孩子,所有懷孕女性的檢查和住院治療都是免費。而且,所有孩子在成年之前(0-17歲)醫療和教育也免費。

總而言之,就是竭盡全力,消除生育的顧慮,鼓勵生育

第二,時間上:

你不是沒時間帶孩子?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放帶薪假,放超級長假。

在瑞典,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瑞典父母(男女皆可)可以申請最長16個月的帶薪育兒假。法國的留職休假更長,可達三年。

還有一個方式是,國家幫你帶娃。

在新加坡,校內的學生託管中心已經從2012年的50所增加到目前的162所,並計劃,2020年底,所有小學配備學生託管中心。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新加坡學生託管中心查詢 來源:新加坡社會和家庭發展部網站)

瑞典託管的年齡段更早。三歲以下幼兒獲得政府看護的比例將近一半;從三歲到小學前的兒童,進託兒所的比例更是高達80%。

只要國家準備好相應的福利措施和社會機構,來幫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呵護,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新生人口的數量自然而然便會上漲。

所以說,什麼才是鼓勵生育的正確姿勢呢?

在生育基金理論出現後,網上有一張安倍晉三的答案圖很火。

“催生”基金惹爭議:中國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

儘管不喜安倍晉三的政見,但此言還是說的非常中肯的。如他所說,生育固然是一個社會問題,關乎國家命運,但每一個人的生育權,都應該交由本人選擇,政府要做的,是創造適合生育的社會環境鼓勵民眾生育。

生還是不生,都是個人和家庭的自由,任何國家強制都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