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人最傻最搞笑?

春秋戰國歷時500多年,是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的轉變時期,其間雖然諸侯割據,群雄紛爭,但同樣也是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燦爛的精神思想文化。在一些遺留下來的典故中,又不乏一些諷刺類卻極具趣味性的諺語故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那個時代的人是怎麼講述道理的吧!

畫蛇添足:楚國

出自《戰國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人最傻最搞笑?

畫蛇添足

刻舟求劍:楚國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

葉公好龍:楚國

出自《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意思是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可能是懼怕和反感。

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人最傻最搞笑?

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楚國

出自《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相牴觸。

鄭人買履:鄭國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買櫝還珠:鄭國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的人。

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人最傻最搞笑?

買櫝還珠

守株待兔:宋國

出自《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用此故事來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揠苗助長:宋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比喻為急於求成,反而壞了事。

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人最傻最搞笑?

揠苗助長

掩耳盜鈴:晉國

處自《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人最傻最搞笑?

掩耳盜鈴

邯鄲學步:燕國

出自《莊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也作“學步邯鄲”。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杞人憂天:杞國

出自《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意思是總有人去憂慮那些不存在的事物。

哈哈!這麼多故事裡面,要數以楚人為主角來教育群眾的例子最多了。那為什麼典故名著中都喜歡用楚人做主角了?其實很簡單,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一直很強大,但是楚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卻不在中原地區,所以一直被中原地區的國家看不起;可是這些國家在軍事方面對上楚國又佔不了便宜,所以只能在文化方面過過嘴癮,用楚國人來開玩笑,沾沾楚國人的便宜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