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這幾年試了各種發行版,最終留在了Zorin OS。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這個發行版基於Ubuntu LTS,gnome桌面,風格接近Windows,但最大的優勢是自帶各種生產力應用,自帶wine,自帶virtualbox。以下列出一些預安裝的生產力應用:

MIXXX DJ SOFTWARE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BLENDER 3D SUITE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GIMP IMAGE EDITOR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LMMS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KDENLIVE VIDEO EDITOR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MYPAINT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ARDOUR AUDIO WORKSTATION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AUDACITY AUDIO EDITOR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INKSCAPE VECTOR GRAPHICS EDITOR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HOMEBANK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FREECAD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VIEW YOUR MIND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PLANNER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REFERENCER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XOURNAL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這個發行版顏值也不低,自帶的地圖和天氣應用也非常美觀。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如果要更好的中文體驗,從ubuntukylin官網下載搜狗輸入法的deb包,裝好後就會自動把source list也配置好,然後就可以裝有道詞典、WPS等。微信可以裝Electronic Wechat,社交軟件全家桶可以裝Ubuntu Social Kit。Deepin雖好,但畢竟基於Debian的unstable版,安裝有的開發工具時就有點麻煩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1、Ubuntu,上手最簡單,硬件預支持也最好,新手上路一般都是 Ubuntu,另外開發機為了省事一般也用 Ubuntu,大部分Linux 軟件都提供了 Ubunut 的安裝包,由於 Steam 的支持,對遊戲支持也最好,適合

做為桌面機使用。缺點是系統本身的優化是相當的渣,個人覺得渣機用Ubuntu很可能會比Windows 更卡,不過當然,對大佬來說什麼發行版都是可以優化的,完全不是問題。

2、CentOS,服務器用的最多的發行版,系統和包都很穩定,但版本偏老,硬件預支持不好,不適合桌面機使用,我自己服務器用的 CentOS,很好管理,基本不用動腦子。

3、Debian,部分中高級用戶比較偏愛的發行版,融合了Ubuntu的軟件源和相當高可定製性,系統本身也比較穩定,適合中高級用戶做為桌面機系統。對了,漏了,Debian 有個相當讚的ARM發行版,ARM 開發版用戶一般首選Debian系統,另外 Meego 也是基於 Debian 的系統,不少 Meego 軟件是可以跑在 Debian 上的。

4、ArchLinux,相當多中高級用戶的首選系統,超快的PC優化速度,超強的AUR,及超高的可定製,個人最喜歡的系統,常年都在用,一些極爛的機器都能用 ArchLinux 定製出風一般的感覺。公司配發的垃圾 PC 做 Android 開發卡出翔,換了ArchLinux和自己定製的極簡WM後速度和開發效率迅速飆升。另外 Pacman 也相當好用,即使不用 AUR 也能很好使用。另外缺點在於,ArchLinux 的軟件源更新的相當快,並且非常容易導致一更新把整個系統更爆了,所以個人建議,配置系統時一次把要用的軟件都配完,以後就別更新了,寧可下次重裝也別更新。

5、Gentoo,極少數極客使用的系統,獨有的USE標記可以幫助多版本軟件在系統種共存,比如我可以裝好幾個版本的 PHP,並且保證能非常好的切換。但問題是這個系統的預編譯包超級少,大部分軟件需要自行編譯安裝,使用這個系統需要相當高的經驗,一般人駕馭不了這個系統,能把 ArchLinux 玩透的用戶可以嘗試下,我反正當時第一次裝的時候看著破手冊重裝的4~5遍才把怎麼配置編譯搞明白了,然後覺得使用過於繁瑣就不用了退回了 ArchLinux。

6、Slackware,最古老的 Linux 發行版,超級少數的極客在使用,沒有預帶的包管理器,所有軟件都是編譯安裝的,事實上我只知道2個人在用。

其他還有 OpenSUSE、Fedora、ElementaryOS之類的也有相當多用戶,但個人覺得這類系統都沒 Ubuntu 好使,對國內生態支持遠沒 Ubuntu 好,ElementaryOS是基於 Ubuntu 的,用過一小段時間,個人覺得還成,Fedora 14前用過段時間,後面不行了,OpenSUSE 的話因為不喜歡 KDE 所以沒怎麼用過。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一直用的XP,那時剛開始學C,用的turbo C 2.0,藍色屏幕,界面極醜。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猶記得為了讓程序執行完看輸出結果,不得不強行在main函數結尾加getch()函數。宿舍一室友從小就折騰計算機,那時他已經開始使用Ubuntu系統編程,用vim編寫代碼,然後用gcc編譯,gdb調試,一切都是在命令行上完成,覺得特別高大上,特別geek。於是我動了念頭,開始搜教程裝Linux

國內的用戶都用什麼 Linux 發行版?

記得那是大一的一個冬季,大約在11月底,當時裝的第一個Linux發行版是ubuntu 9.10,那時的Ubuntu界面還算比較樸素,裝完之後其實並沒有如之前計劃的那樣開開心心寫代碼,而是在折騰怎麼下載音樂播放器,怎麼沒有類似暴風影音的視頻播放器,自帶的播放器實在醜陋,並且需要下載解碼器,最糾結的是居然沒有遊戲。後來室友告訴我在命令行就可以播放視頻、播放音樂,只見他在終端下輸入apt-get xxx下載了mplayer,那時我還不知道什麼是apt-get,輸入mplayer命令加視頻路徑果然可以播放,頓時覺得太神奇了。

折騰了大約一個星期,突然想起了正事,我是用Linux編程的,於是開始學怎麼在命令行下編程,最開始用vim,叫室友幫忙配了語法高亮和自動縮進,當時只知道使用i進入編輯模式,然後當做記事本編輯,全程使用方向鍵。後來乾脆放棄轉向使用gedit。最不習慣的是,編完代碼需要退出,在命令行執行gcc、./a.out才能運行,而不像turbo C直接F9就可以執行。所以,對當時的我來說,Linux下編程很蹩腳,體驗非常不好,於是放棄了,很少再進入這個系統。

直到第二學期的4月,那時Ubuntu 10.04發佈了,界面有了很大的不同,最吸引人的是compiz的各種3D酷炫效果以及窗口浴火特效。當時興奮的下載了鏡像,裝上發現硬件不支持,因為當時買的第一個筆記本是集顯,帶不動這種高級特效。

開始去圖書館借Linux的書,當時鳥哥的私房菜還是第二版,記得當時最熱門的博客是笨兔兔的故事,學各種命令,開始各種折騰,當時最興奮的事就是處心積慮地安裝一個軟件然後卸載之。折騰最多的一是輸入法,各種如ibus、小企鵝、谷歌輸入法都試過。二是QQ聊天工具,官方的Linux QQ不維護了,又試過wine裝Windows QQ以及pidgin 插件,直到後來web qq發佈,那時真心覺得web qq非常不錯,後來改成smart qq基本就廢了。三是office工具,用過OpenOffice,直到金山的WPS for linux,這個真心做得不錯。

宿舍也興起了學Linux風,分為兩大陣營,以我為首的ubuntu陣營,以及另一個宿舍為首的Fedora,而最開始教我的那位室友獨樹一幟,開始折騰FreeBSD。不僅僅有Linux發行版的爭論,還有什麼GNOME vs KDE,vim vs emacs。不過兩大陣營都鄙視使用Windows的。

到了2011年大三,Fedora開始推GNOME 3 shell,Ubuntu開始用Unity,然而我的筆記本真是太次了,通通不支持3D,只能fallback到2D,不得不買了個新筆記本。而兩大陣營也基本分裂了,大家都開始折騰各種Linux發行版,主流的如Arch、Gentoo,我折騰過的有Mint、Gentoo以及LFS,當然還有國內的深度Linux Deepin。LFS折騰了我一個星期才完全裝起來,那時還把頸椎弄出毛病了。

那時刷poj/zoj基本都是在Linux下完成,vim編輯,gcc編譯。最爽的是隻需要把sample input複製到一個文件,執行時只需要把輸入重定向就可以立馬對比output,我看很多用Windows IDE(包括dev c++)刷題時每次執行都是手動對著sample input一個一個輸入,遇到特別大的矩陣就特別麻煩。

到了大四,不再折騰各種發行版了,開始研究內核代碼,裁剪內核,編譯內核,閱讀《Linux內核設計與實現》,不過那時一方面要準備論文,另一方面要準備考研,陸陸續續中斷了。

直到研究生,一直使用的ubuntu,實驗室的服務器也全部被我格了,安裝Ubuntu 12.04 server,在上面裝OpenStack,後來升到14.04。

研究生畢業工作後,由於同事都使用Mac,於是我也開始使用MacOS。公司服務器大多數使用的CentOS以及SUSE,少數Rethat。

前面流水賬寫了那麼多,現在開始言歸正傳關於國內使用什麼Linux系統多這個問題,其實我個人覺得對於桌面Linux系統來說,其實大同小異,除了包管理工具以及桌面環境,其實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國內使用ubuntu的居多,因為ubuntu安裝配置簡單,文檔以及網上資源豐富,UI界面也是做得最好的(之一),新特性更新快,適合新手學習。對於企業服務器系統來說,國企、事業單位更傾向於選擇有商業支持的Linux發行版,如Rethat、SLES,當然還會有各種非Linux系統,如AIX。互聯網公司偏向於使用CentOS或者基於CentOS修改的定製OS,如華為的EulerOS,目前很少看到有國內企業使用Ubuntu Server的,國外倒用Ubuntu的不少。而對於移動端用戶,要問使用什麼Linux發行版最多,當然是Android啦 :),別忘了,Android也是使用Linux內核,可以認為是Linux的一個發行版。Ubuntu也開始想搞移動端操作系統,據說魅族還原生支持,只是到現在也還沒有推廣起來。對於一些硬件設備或者嵌入式設備,一般都會使用定製版的Linux,比如F5、各種交換機等。

以前很偏激很極端,極其鄙視Windows,誰要敢說Linux的什麼不是,必然要挺身而出、拍案而起爭論個是非,現在工作之後,不在糾結使用什麼系統了,目前開發基本在MacOS,辦公使用windows系統(畢竟大多數公司的OA工具只支持Windows),公司服務器基本是Linux。操作系統只是個工具,選擇自己習慣、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就好。不過要我在Linux發行版中選擇,我仍然會選擇比較喜歡Ubuntu吧,資源多,文檔全,新特性也更新得快,用得也習慣,找什麼包基本都沒問題。馬上18.04就要發佈了,有時間裝一個試試,據說已經迴歸GNOME放棄Unity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