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的最悲傷最傷感的一句話或一首詩是什麼?

香香說事


傷感一般都是來自個人的內心感受,因此也只有觸動這種情感或是深有體會,才可能明瞭何謂悲傷,何謂傷感,也才有一句話或一首詩的感慨。

當然不管一句話也好,還是一首詩也罷,都是來自社會,來自生活,來自感受,來自情懷。因此推薦個人隨題創作的一首感懷人生,體會生活,沉浮社會,面對奈何,不盡惆悵的七律詩,同時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並共勉與交流。


【如果】七律/東都有湘/平水韻

如果高天飛鳥闊,莫悲大地盡相爭。

殘明久蔽塵間覺,血路深連初度行。

悵望終歸難一語,追傷不過笑三生。

容顏可殺寒門直,坐待斜陽滅我情。


東都有湘


最近,一組小孩子寫的詩在微博上傳播,打動了很多人。

我身邊很多朋友在分享這一首: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裝得下高山/裝得下大海/裝得下藍天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時遇到心事/就連兩行淚/也裝不下


後臺留言很多人看了孩子們的詩都哭了出來,

這些從孩子們口中說出的美好句子,讓人心裡顫抖。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裝不下兩行淚”


《眼睛》by 陳科全,8 歲



►“看來我也是酵母”


《酵母》by 一位韓國小朋友,小學三年級


酵母是獨自繁殖的

不論是女朋友

還是男朋友

都不需要

看來我也是酵母。


►“有時候眼珠缺貨,就誕生了偉大的盲人


《眼珠》by 王薌遠,小學六年級


上帝只給每人,發兩顆眼珠,

不用地區的人,發不同顏色的眼珠,

有時候眼珠缺貨,就誕生了偉大的盲人


►“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燈》by 姜二嫚,7 歲



新世相


郭沫若詩集《女神》裡的一首:我已成瘋狂的海洋,你卻是冷靜的月光。你明明在我的心中, 卻又高高掛在天上。我不息地伸手抓拿,卻只生出悲哀的空響。

這是郭沫若寫於1925年的一首愛情詩,這幾年的網絡流行詞“女神”跟它毫無關係,但是寥寥幾句,卻是詮釋了什麼是真女神,什麼是真傷感。

我壓抑著對你炙熱的愛情,跟你相處時,我表面平靜如水,心中卻早已是波濤洶湧,如火山一樣隨時爆發。你的一個眼神我會心跳很久,徹夜回味。哪怕你發的一個小表情,我都以為是對我的某種回應,欣喜好幾天。為了給你準備生日禮物,我跑遍了全市的書店,終於找到那本你最愛的老版詩集。我的所有朋友都知道你。我到每個地方,看到每個美麗的物件,我都會想到要買給你。我以為你只是一味的高傲,我以為我的愛可以慢慢將你變暖,總有一天淹沒和擁抱你孤獨的身影。

然而,一切都是我的臆想,我的一切努力,最終卻只能是淹沒掉⽉亮在海⾥的倒影,抬頭⼀看,你,我的女神,仍然冷冷地掛在天上,⾼不可侵。我一次又一次伸出手,想知道我們到底有多遠,我也許可以花一生來追上……

海洋是讓人悲傷的,⽉亮其實也是⽆奈的,⾯對海洋的執著,她⽆法動⼼,也無心傷害,只能孤獨得把⾃⼰掛在離海洋很遠很遠的地⽅,說:你喜歡我什麼呢?我可以改。呵呵,我洗澡去了。

噢,最後一句“洗澡”的段子我收回,我只是不想太沉浸於傷感的情緒。現代詩其實很難像古體詩那樣經得起推敲回味,但這首卻是例外。儘管不知道詩裡的女神是誰,畢竟郭沫若招惹過的女人很多,他也因此被戲稱為“多情渣男”,但詩裡沸騰的愛情與失望後的傷感卻是讓人難忘的。

(郭沫若愛過的女人之一安娜)

女神的概念源於臺灣媒體於2009年首創“宅男女神”一詞。最初宅男女神的標準是“童顏巨乳”,有著稚氣面容加上性感火辣身材的女生。之後網絡上通常用“男神女神”來描述為自己可望不可及的暗戀對象, 在顏值、智商、內涵、能力等幾乎所有方面上都遠遠碾壓自己。

女神男神皆如蓮,若你秉著“遠觀不可褻玩”的心理,遠遠欣賞,雖是遺憾,但也不失美好。可若想要得到同等的回應,而對方卻對你毫無興趣,那必然是個悲傷的故事。


經史通義


從小到現在,不能說用學富五車這麼誇張的詞來形容自己,但是也還是接觸了很多古人的詩句以及現代詩人、作家的名篇名句,要說起讀過的最悲傷最傷感的一句話或者一首詩是什麼,我想這個答案既不是名篇名句、也不是講什麼大道理的話。

而是,在剛上大學時,爸媽陪著我坐火車去報道時,偶然在途中看到的一句話:自踏上火車的那一刻還沒有意識到,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當時,我對這句話還不以為然,沒有過多的去揣摩它的意思,但是當爸媽送我到學校後,辦好了入學手續吃了點東西,我便送他們去了火車站。

就在他們進站的那一瞬間,我竟突然眼眶紅了,眼淚怎麼也止不住了,一直流一直流.......突然之間也就讀透了“從此故鄉只有春夏,再無春秋”這句話。

以前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是在自己家鄉的小縣城讀的,就算不是一天一回家,也是一個月就回家待幾天。


直到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上大學開始,無論寒假還是暑假都只能在家待幾天就得離開,好像每次回家的時候穿著厚厚的棉襖,第二次回家就是清涼的短袖了,如此循環往復。

都說大學時間自由,可是再怎麼自由也不能隨時回到故鄉,回到爸媽的身邊。一年到頭,回家兩次,每回來一次就會見著爸媽頭上的白髮越發的明顯,心裡也就越發的難過。

隨著現在年齡越來越大,身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很害怕“從此故鄉無四季”,也正是因為這種害怕,所以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買一張回家的票,看看自己的故鄉,多陪伴爸媽。

對我來說,故鄉里有最美好的回憶,有我這一生最最親愛的人。


——END——

你讀過的最悲傷最傷感的一句話或一首詩是什麼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在圖書館不經意看的。


紛紛Charley


最後一句最傷感,沒有之一






























我愛的人不愛我,就像我的評論不會火


紅顏舊事


這是讓我淚溼眼底的一篇作文




你瞧誰家小妮


14年南京畢業時,南京大學舉辦了一場“三行詩”的徵文大賽,獲得全網票數最高的是這樣一首詩:

“命中因怯暖,

不敢向君開,

春來抱死赴塵埃。”

借物抒情,表面詠梅,但卻表達了作者偷偷的暗戀上一個人,卻又遠遠的不敢靠近,只能默默的守在心底,化作紅泥碾作塵,但初心不變,一下子就觸動了我,想起了那個暗戀的青澀年代,最痛苦卻也是最難忘的高中時代;


當然,與之對比的,到了大學後,這個句子可能就變成了:

“我最害怕的,

是表白失敗後,

連室友都做不成了”


哈哈,請各位不要吝嗇你們的讚美,讚我吧



阿Q資訊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北島《波蘭來客》


當有書君讀到北島散文《波蘭來客》中的這段話時,竟然不禁悲從心起。甚至每每看到有人提及這段話,想到自己,都有一絲小難過。


別看有書君時常嘻嘻哈哈的勸別人要去追逐夢想、樹立目標,但誰都有消沉和無力的時候。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我們都在忽明忽暗的光點閃爍裡不斷前行。


有書君喜歡有夢想的人,他們總是活得更有溫度一些。


有很多人,願意為了自己喜歡的事,做出一些非同尋常的付出。有書君讀書時也曾為了看周杰倫的演唱會,幹過省吃儉用一個月的事情。這些能讓我們心頭一熱,甚至孜孜追求的事物需要被珍視——因為它可以點燃激情,讓我們保持對生活的那份真摯。


如今的我們呢?大家都懵懵懂懂的過生活,沒栽過什麼太大的跟頭,最大的委屈也就是嫌工資低了點,不能暢快的買買買還有去想去的地方,僅此而已。除了戀愛運氣不太好,一切似乎還算順利,覺得有份工作負擔得起自己生活的工作,就應該知足。


是啊!生活一直繼續,我們應該吃吃喝喝,波瀾不驚的照常生活。我們認真負責的工作,上班下班、做飯吃飯、接送小孩,努力做一個好人,在公交車上給人讓座,有時候會貪一些小便宜,也會脾氣不太好講話很大聲……只是心底裡的那個“夢”在這樣的生活中慢慢消失殆盡。


我們總是在睡前一堆的想法,醒來後卻連被窩都掀不開。大概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如果當初不走這一步、不幹那一回,是不是就會有所不同?這樣的想法到不是出自於懊悔,只是想象自己的另一種可能。有書君偶爾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如諾當初讀個研又會怎樣?但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究竟會怎樣,也許比現在過得舒適,也許還不如現在。所以我們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需要成長成為有相應魄力的人,掏的出付出代價的勇氣。生活,不過如此。

是啊!生活不過如此……然而當每一次天災人禍,一些看起來堅不可摧的東西瞬間灰飛煙滅的時候,有書君就會被提醒道,為什麼我要選擇這樣空洞無味的生活。因為我看到生活不過如此,所以就要找到屬於自己熱愛的方式,去對抗這種不過如此。



有的人鼓勵你放開手腳,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只有在你熱愛的事物中你才能得到最終的穩定;一部分說法告訴你應該聽從頭腦、聽從理性、聽從經驗,應該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然後才有資格做出挑的嘗試。很多理論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卻互相矛盾叢生。有人說,你必須有一個目標,否則你會隨波逐流,失去方向;有人說,你必須放棄執念,學會順勢而為,接受現狀才能面對恐懼……


後來有書君明白,他們說的都是對的,只不過我們站在不同的生命維度與階段,需要動用的方法也並不一樣。並且,每個人需要完成的事情,獲得滿足的途徑,根本就是不同的。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在不同的階段對於不同的境遇都沒有辦法感同身受。


在逆境中對夢想的堅守,才能體現我們對生活的極致熱愛。是的,有的執著會讓你看起來付出很多,但保持熱愛之心追求夢想,以認真地態度對待生活,才終會被生活所善待。


舒國治在《理想的下午》中說:“要學會傾聽自己靈魂深處的叫喚。”靜下心來,你聽到了什麼?還殘存有那些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夢嗎?



希望我們對自己心底的那些“夢”依然保有熱愛,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不再是夢破碎的聲音。


有書快看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這句話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上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的情節。這句話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再平常不過,卻是真真正正的入心、走心、動心。

這樣的情節和畫面其實我們都不陌生。爸爸媽媽送我們出遠門時,總會大包小包為我們準備行囊,一邊挑戰著行李箱的極限,一邊絮絮叨叨,“這個外面買不到”,“這個還是家裡的好吃”,“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窮家富路”……哪怕我們已經長大成人,哪怕我們已經離家幾年,在他們眼裡,我們永遠照顧不好自己。從衣服到零食,他們甚至會把饅頭塞進行李箱。

出門時,他們又會提醒我們看看有沒有帶身份證,有沒有帶車票,手機裝好了沒有,裝錢的口袋要拉好拉鍊,再帶一件外套……我們總是用“知道了知道了”來應付他們,甚至聽見了裝作沒聽見,心裡暗暗祈禱著,“別說了別說了”。

我們越來越大,接觸到的事情越來越多,在某些事情上甚至真的比父母更明白。於是,我們開始嫌棄他們的老眼光,覺得他們固執落伍了;不耐煩他們的老思想,覺得他們趕不上時代了,還什麼都要指點;甚至厭煩他們的關心,覺得都是沒事找事,耽誤時間。

可是看到朱自清父親為他買橘子的背影時,我們又會忍不住落淚。那個看似不經意被塞進行李的饅頭,不知道是媽媽揉了多少次面,蒸了多少次才選出來最好的一個;那堆在我們看來沒什麼與眾不同的水果,也不知道是爸爸起了幾個大早,跑了幾個早市才選出來的。他們就是一心一意把最好的給我們,他們不善於表達,但真的每一件事都以我們為先。

想到龍應臺的一句話“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我們長大了,是不是能用父母教我們走路的耐心教他們用智能手機,是不是能用父母包容我們小時候徹夜啼哭的態度包容他們的固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