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癌有辦法:老中醫的這張方價值千金

“癌症”是目前醫學難題之一。名中醫李可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運用中醫藥診治了大量癌症患者,取得了寶貴的臨床經驗。今天,金華佗將李可老中醫診治癌症的經驗做簡單介紹,供朋友們學習借鑑。

顧護胃氣溫補兼攻

李可老中醫治癌的主要思路可分三部份:

①顧護胃氣為第一要領:很多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胃氣的衰竭,尤其是放、化療及手術後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納呆、腹脹、體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脾胃衰敗之症。而在治療中,無論腫瘤發生在何臟腑,只要有脾胃虛寒的症狀,只能先顧中氣而舍其他。所以用藥應在不傷胃氣的基礎上進行。具體而言,脾胃虛衰用理中湯,脾腎陽虛用附桂理中湯,溼濁盛者理中湯加蒼朮、藿香、白蔻仁、佩蘭、砂仁,肝脾不調加生黃芪、桂枝尖。


中醫治癌有辦法:老中醫的這張方價值千金

②溫陽散寒為基本法則:李可認為,腫瘤的基本病因病機可概括為陽氣失於敷布,陰寒得以凝聚。人體的津液精血依靠陽氣推動運行,而損害陽氣的邪氣中,以寒溼之邪為最重,寒溼傷陽則津液精血運行緩慢而停滯,易於形成瘀血、痰溼、食積等有形之邪。針對陽性寒凝的病機,以四逆湯、附桂理中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真武湯為溫陽散寒基本方,托里透解於外,使邪有出路。尤其要注意有口渴煩熱,惡熱,喜涼飲食,持續高熱或低熱不退現象的患者,可能為假熱,這種假熱源於真寒——寒主收引,阻遏氣機,氣機升降出入受阻,鬱而化熱。此時用寒藥清熱,只會進一步加重寒性症狀同時削弱陽氣,無異雪上加霜。

中醫治癌有辦法:老中醫的這張方價值千金

附子

中醫治癌有辦法:老中醫的這張方價值千金

肉桂

中醫治癌有辦法:老中醫的這張方價值千金

乾薑

③攻下之法不可偏廢:有形癥積,應在溫陽散寒基礎上予以攻下之法,削之,磨之,鼓之,蕩之,持之以恆。李可老中醫攻下的方藥,被總結為“攻下基礎方”:含木鱉子、生半夏、夏枯草、海藻、甘草、全蠍、蜈蚣、川貝、玄參、牡蠣、生薑、白芥子;輔以南星、禹白附、兩頭尖等,凡腫瘤需攻下者皆可施用。

綜合以上思路基礎上,李可老中醫曾擬以下經驗方,用於一切慢性癌腫:

炙甘草60g,乾薑45g,生附子30g,生半夏65~120g,生南星45~60g,生禹白附30g,白芥子(炒研)15~30~45g,漂海藻45~120g,止痙散(全蠍6g、蜈蚣3條,打粉衝),紫油桂(研粉衝)1.5~3g,生曬參搗、五靈脂各30g,川尖貝(粉衝)6~12g,麻黃5g,遼細辛45g,生薑75g(也有醫家認為還應包括兩頭尖45g、木鱉子30g)。

分析方藥:四逆湯、油桂回陽破陰,參靈散啟脾進食,兩本並重;麻黃附子細辛湯託透寒邪;生禹白附、兩頭尖、生南星、攻癌基礎方(生半夏、生薑、白芥子、海藻、全蠍、蜈蚣、川貝、木鱉子)消痰化瘤。

依病加減靈活機變

在以上經驗方的基礎上,依據病情,還需配以加減法:

①垂危病人:先用破格救心湯(李可經驗方)大劑救陽;

②不能食者:先救胃氣,加大劑量附桂理中湯;

③腎不納氣:動則氣喘者,加高麗參(搗末吞)9~15g,砂仁米(薑汁炒)30g,腎四味(枸杞子,酒泡菟絲子,鹽水補骨脂,仙靈脾)各30g,核桃(打)6枚,山萸肉60g,三石(龍骨,牡蠣,磁石)各30g;

④陰症化陽:腫物掀赤腫痛者,暫加木鱉子45g,蒲公英45~120g,蚤休30g;

⑤三陰冰結:劇痛者,加生川烏、黑小豆、防風各30g,蜂蜜150g。

此外,李可老中醫治療腫瘤,還根據其發生部位,加用針對性方藥:

如腦瘤用川芎茶調散;肺癌用小青龍湯、陽和湯、千金葦莖湯、瓜蔞薤白丹參飲;食道癌用開道散、止嘔湯;胃癌用參靈散、三畏湯、雙嘔湯;腸癌之赤油散(赤石脂、油桂)、薏苡附子敗醬散、烏梅丸;肝癌用茵陳五苓散、茵陳術附湯、烏梅丸;胰腺癌之大柴胡湯、茵陳五苓散、薏苡附子敗醬散;宮頸癌用桂枝茯苓丸、癮閉散、通淋散等。總之,依據病位與病情加用方藥。

中醫治癌有辦法:老中醫的這張方價值千金

中醫藥對腫瘤的治療效果屢受質疑。不同於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的現代醫學標準化治療,中醫治療腫瘤更依賴於臨床醫生的經驗,療效的優劣與經驗豐富與否密切相關。

作為中醫人,我們個人能做的,是在面對質疑中,不忘初心;同時專注而深入地學習中醫經典、學習老前輩的經驗,並真正立足於臨床,取得令人信服的臨床療效,這才是回應質疑的最好手段。

參考文獻

[1]李可.論腫瘤的治療思路[A].中華中醫藥學會.2008北京·第二屆扶陽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2008:2.

[2]孫其新.李可攻癌2號方——李可學術思想探討之二十四[J].中醫藥通報,2010,9(6):14-18.

中醫治癌有辦法:老中醫的這張方價值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