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荷花定律」?

國學日知


一看到“荷花”兩個字很多人就會想起來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的那句形容人品格高潔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荷花定律”其實與人的品格無關,這是一個哲學定律。

馬雲曾在一次成功學演講中提到荷花定律,由此荷花定律受到很多人追捧。

到底什麼是荷花定律?有書君問過度娘是這樣說的:

一個荷花池,第一天荷花開放的很少,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

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麼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

第15天?

錯!

是第29天。

這就是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聽完之後,可能好多人已經明白馬雲的成功學演講中為什麼會提到荷花定律了。

成就一件事到最後拼的不是聰明和運氣,而是堅持與毅力。

文學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曹雪芹憑著自己的堅持,創造了中國文學的巔峰之作。

《史記》作者司馬遷,編寫這本書也歷時十三年之久,這些成就都是跟他們的堅持密不可分的。

有書君參加過幾期寫作培訓,開始的時候學員們個個情緒激昂,恨不得一天寫三篇五篇文章,多角度無死角去嘗試,。

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週過後,學習群裡就沒有那樣熱鬧了,到最後堅持下來的人所剩無幾。

所以有書君非常贊同“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這句話。

前段時間看過一本書名字叫《一萬小時定律》,書中指出在某一行業取得成功,沒有一定的時間投入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由此可見堅持的作用。

《戰國策》中有一句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越要堅持到最後。

這句話很好地闡釋了荷花定律中,為什麼到最後拼的是堅持與毅力。

因為艱難很多人放棄了,殊不知那時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咬牙堅持下去必將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迷戀馬拉松運動,42.195km的路程,跑到後來體力不支,沒有毅力很難堅持,但是我們的很多跑友還是突破了舒適區,挑戰自我,堅持到了最後。

人生就像馬拉松,成功不在於你開始的時候跑的有多快,一直跑下去,只要目標正確,終點一定會在那裡等著你。

回答這個問題,有書君彷彿看到了那個挖井的人,水源近在咫尺他卻放棄了;

因為他已經挖了很久了,累了。

很多人找藉口說我已經盡力了,其實,目標正確方法對頭的情況下,沒有到達終點,還是要想想荷花定律。

人很難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一旦越過這個坎,成功已經離你不遠了,願更多的人知道荷花定律,從中得到啟發,厚積薄發走向成功。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荷花定律是根據荷花開放的習性,喻示事物發展的歷程、持之以恆的重要性,是催人奮進的勵志名篇。



荷花,開始只零星開放一兩朵,接下來每天會陸續開放。第29天時,僅僅開滿了一半,到了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荷塘。又稱為“30天定律”。
其中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成功象荷花開放一樣,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積累沉澱。
很多人一開始喝雞湯、打雞血,用力地開,玩命地開...但漸漸的,感到枯燥乏味,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然並卵,可能在第15天、第20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這時,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荷花綻放時光鮮亮麗,形象的詮釋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語。成功就是日積月累,滴水穿石達成的終極突破。也寓示著最後一步的執行是最關鍵的!
荷花定律是《道德經》裡“
道法自然”哲學思想的體現,老子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回答完畢。插圖荷花是我今年種植的大荷花品種-中國紅,雖然是種植在一個砂岩花缽裡,整個花期驗證了荷花開放的規律。祝看到荷花的朋友們生活荷荷美美,點讚的朋友荷氣生財。

博觀而約取

印象有緣人


博觀印象


當荷花開放的時候,會出現的一種現象:

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

第二天,它們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

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一半,直到最後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
也就是說:最後一天的速度最快,等於前29天的總和。

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這其中藏著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積累沉澱。

這個定律最早是聽過馬雲的一個公開演講,而透過這個定律去聯想人生,你會發生,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裡的荷花,一開始用力地開,玩命地開......。但漸漸的,人們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

這時,這個時候的放棄,往往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大多時候,人能獲得成功,關鍵在於毅力。

據說人這一生大概能遇到7次左右的機會,都是可以改變人生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往往都是在前期日復一日的投入和堅持才能遇到這樣的機會。所以說,如果有夢想就要先動起來,然後堅定不移的去執行下去。

門研究“好運氣”規律的“成功概率理論”指出:一個人的運氣要比別人好一些、多一些,有三個原因與條件:

確定目標;

向著目標努力;

失敗後不放棄,繼續努力。

在“荷花定律”中也包含這個意思。

任何人的成功原因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必然性,另一個就是偶然性。“荷花定律”給我們揭示出了這麼一個道理:帶來成功的必然性與相當一部分偶然運氣,其實都同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努力程度存在著正向關聯。簡單說就是努力越大,並超過一定臨界線或達到一個大數,成功的必然性就越強,運氣就越好。

倒過來講,運氣不好,從較大程度上講是努力不夠,不到位,或中途放棄的原因。

現在成功學理論中把人們的努力水平分為三個層次:不努力;努力不夠;努力到位。

不努力其實不可怕,不努力的人沒有目標大但是也沒有心累。從不努力的人,大概也沒有什麼可失望的,畢竟,該懶散的日子也都懶散過去了。

最讓人痛苦的是“努力不夠”,做了,爭取了,也很疲憊,但是質量不好,速度不行,自我批評與自我修煉沒有努力到位。沒有到位,就是在規則面前怕麻煩,在困難面前妥協,在失敗之後放棄,也可能挺過幾次挫折但沒有堅持到最後,最終還是與成功和好運無緣。

更可怕的是把“運氣不好”當成自己“努力不夠”與放棄堅持、放棄目標的藉口。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很累了,付出很多了,所以認為自己很努力了,可以安慰自己說,“雖然沒成功但我盡力了。運氣不好,我奈天何”。實際上,還是努力不夠。

細節決定成敗,勝負在於終端。老話說要善始善終也是這個道理。老子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也是這個道理。堅持到底。

我是職場瑪格麗特,專注個人發展和成長的職場達人

職場瑪格麗特


有一個著名理論: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一生有7次機會,這7次機會是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每隔7年一次。大概22歲以後機會開始出現,經過50年的時間,到了75歲以後就不再會有什麼機會了。而現實中人們卻感到機遇的罕見與難求。為什麼呢?讓棋酒君給你仔細分析。

先給大家講一講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提過的“荷花定律”

第一、什麼是“荷花定律”

在一片荷塘中,在花期來臨的時候,頭一天的荷花開放的只有很少,到了第二天開放的數量將會比第一天多一倍,在之後的每一天裡,荷塘裡的荷花都會比前一天多一倍的數量開放。這樣到了第30天的時候,荷塘裡就開滿了荷花。如果問你:在什麼時間荷塘裡開放了一半的荷花?是第15天?錯!是第29天。這就是馬雲講到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世上很多人就像那片池塘裡的荷花,在最開始的時候拼命的開,奮力地開......。但是隨著時光的推移,你慢慢的感到了乏味甚至是厭惡,你感到無力、茫然、絕望。或許在第29天或者之前的任何一天時候放棄了堅持。這時,其實離成功僅有一毫米的距離。

荷花定律揭示這樣一個道理:努力到最後,拼的不是幸運和才智,其實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毅力。一輩子太長,一秒鐘太短,30天時間不長不短剛剛好。

棋酒君提醒你:雖然從理論上講,每個人一生中都會出現7次左右的機會,絕對會遇到最宏大與撲面而來的機遇浪潮。但是,這些機會都會發生在你一直在努力準備的後期。如果,沒有之前日復一日的準備與投入,這些機遇和轉變便與你失之交臂。

第二、暫時的幸運不會伴隨你永遠

網絡紅人俞敏洪曾說,“如果讓我與馬雲相比,在創業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我比他成功的。我考上的大學北大,還是本科,而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結果數學只考了79分,第一次是1分,雖然進步了很多。但是,這個成績和當年的本科分數線還整整差了5分,最後被杭州師範學院的英文專科錄取”。“最早的時候我們都是做英語培訓班,我獲得了成功,他卻面臨失敗”。整整3年馬雲在英語培訓班第一年是20名學生,到第三年還是20名學生,很顯然,他失敗了。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現在新東方市值75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的市值2728億美元;。二者整整相差36倍還多,75億美元的36倍。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感慨地講到﹕

對於馬雲,我真的是非常的佩服他,首先佩服他的是他和我有著基本相同的創業經歷,我一直考了3年才終於考上了大學;馬雲也是考了3年。當時我比馬雲還要幸運一點的,我當時考上的是北大的本科,他考上的是杭州一所師範學院的大專。但最後馬雲的成就還是遠遠的超越了我。

有時候我也會想,到底我和馬雲的差距在哪裡呢?後來我發現,我和他的差距就在八個字。馬雲有一個顯著的風格是越敗越戰,愈挫愈勇。而我恰恰缺少越敗越戰,愈挫愈勇的習慣。直到後來我才有了這樣一點點的精神,這也是從我周圍的朋友身上慢慢感悟到的。

第三、經歷5次創業次失敗之後你會怎麼做?

以淘寶、天貓為代表的阿里巴巴公司,是馬雲嘗試做的第5次創業。馬雲從師範學院畢業後,到了大學當一名普通老師。

1990年,第一次創業是出來開一個英語輔導班。他第一期輔導班只收到20名學生,到了3年以後這個輔導班還是20名學生,第1次創業就這樣破產了。

1992年,他關停了輔導班,辦了一家翻譯社,翻譯的生意並不好做,為了能夠生存,他扛著大麻袋到武漢的義烏、廣州去進鮮花和禮品,回來倒賣。

1993年,在此期間,翻譯社實在青黃不接,還做了一年的醫藥代表,不停地跑醫院、小診所、甚至還有鄉村醫生。可能這個並不適合他,直到1994年,這個名叫海博翻譯社才勉強維持收支平衡,最後黯然收場。這是第3次創業失敗。

1995年3月,馬雲受來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介紹美國有一種叫做互聯網的新生事物的啟發,自己全部的積蓄6千多塊錢,還向妹妹、妹夫借了1.3萬元,湊了2萬元創辦了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中國黃頁”正式上線。在當時2萬塊錢基本可以買10多平方的房子,現在房房子均價3.5萬。

1997年,他又決定到北京的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發展,便放棄了中國黃頁,又一次失敗。後來做的不好,離開了EDI,這是第5次失敗。

現在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是你,連續創業5次都失敗了,你還會繼續嗎?你會怎麼辦?你是不是會想,老子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我天生就是給別人打工的命,我再也不開去創業了。但他想的是,前面的每一次失敗是為了後來巨大的成功所必需的鋪墊。

1997年,中國電子商務的誕生之年,馬雲在北京“北漂”創業,又是陰影重重。記得有一次,他看著長安大街說過,希望再過幾年,首都不會這樣對我了,我要你們都知道我是誰。

1999年3月,他決定繼續在互聯網領域裡精耕細作,開辦了一家B2B新公司,當時叫做阿里巴巴網站。他召集了18個人,也就是現在的18羅漢,在一所小公寓裡開會。他說,到10年之後,我們的公司市值將會達到50億美元,請大家籌資共同創業。當時有的人不信,有的人相信了。在他努力了兩個小時以後,參加會議的每個人都開始掏皮夾,大家一共湊了6萬美元決定支持他拼一下,這就是馬雲創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次籌資。

1999年阿里巴巴從高盛資本獲得了鉅額資金,2000年又從軟銀投資獲得了支持,最後他們發現了C2C這個巨大機會,他開辦的公司走上迅猛擴張的通道,成長為如今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馬雲終於搶到了互聯網發展的風口,正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

馬雲這個故事,我想就是對“荷花定律”的最完美的詮釋。

第四、越努力越幸運

很多人在講到自己的事業與人生不順或不成功的時候,都喜歡說:是自己的運氣不好,或者是別人的運氣比我好,這樣的原因。

在美國,曾經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當他身上全部的錢全部加起來都買不起一件像樣的西裝的時候,他仍然執著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理想,他想做一名演員,拍電影,當世界明星。

當時,他知道,美國好萊塢一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根據自己仔細設計的路線和名單,拿著專門的劇本逐一去應聘。很不幸500家公司全部回絕了他,然後他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拒絕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龍在先後共計1849次碰壁面前,終於在第1850次獲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證明了那句哲理:“幸運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絕非天上掉餡餅那麼簡單。

有專家研究“運氣”規律的“成功概率理論”得出一項成果:如果一個人的運氣要比別人好一些、多一些,有三個原因與條件:確定一個目標;向著目標努力奮鬥;失敗後不放棄,繼續努力。史泰龍獲得巨大的成功,正是因為他踐行了這三點的結果。在“荷花定律”中也包含這個意思。

其實,任何人的成功原因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必然性,另一個就是偶然性。“荷花定律”給我們揭示出了這麼一個道理:帶來成功的必然性與相當一部分偶然運氣,其實都和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努力程度存在著正向的必然關聯。簡單的說就是,努力的程度越大並超過一定臨界點或者達到一個大數以後,成功的必然性就會成幾何倍率的增強,運氣就越來越好。反過來說,運氣不好,其實就是努力不夠,不到位,或者中途放棄的原因。所以棋酒君把人們的努力水平分為三個層次:不努力;努力不夠;努力到位。

你可知道一個人最大的悲劇是什麼嗎?

不是“不努力”。不努力的人,他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還落著一個獲得一樣好處,他不辛苦,也沒什麼傷心的,他該自在的,都自在了。

最可悲的是“努力不夠”。該努力的都努力了,該付出的都付出了,休息也沒休息好,玩沒玩好。但學習與工作的質量沒有努力到位,數量沒努力到位,速度沒有努力到位,自我批評與自我修煉沒有努力到位。之所以,沒有到位,就是在規則面前怕折騰,在困難面前畏縮,在失敗之後放棄,也可能是經過了幾次失敗但沒有堅持到底,最終還是與成功和輝煌失之交臂。

最苦逼的是把“運氣不好”當做自己“努力不夠”與放棄堅持、放棄理想的藉口。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很拼了,付出足夠了,所以感覺自己非常努力了,可以欺騙自己,“雖然沒成功但我努力拼搏了。只是運氣不佳,命裡沒有”。歸根結底,還是努力不夠的緣故。

第五、人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新東方俞敏洪拿自己和阿里巴巴馬雲來比較,其實是他謙虛。事實上,俞敏洪也是一個有傳奇色彩故事的成功人士。

當初,在他考進北大唸書的時候,看到身邊的男女同學談戀愛,俞敏洪卻沒有勇氣去追求他喜歡的一位女同學。因為他無法擺脫烙印在骨子裡的自卑,他自己看不起自己,不敢去爭取。他曾說過: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普通孩子,身上穿的是舊衣服,長的也不怎樣。所以他說:因為自卑,不願意突破自己的自卑,最後導致我們永遠在原地躊躇不前。如果要想成功,我們必須敢設定目標、敢於制定超越自己的目標,突破膽怯的恐懼,失敗的擔憂,自卑的枷鎖,自輕的籬笆,才可以有勇氣砥礪前行。

說真的,俞敏洪一個農村孩子。他人生的第一個大目標,就是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但第一次高考沒考上。他繼續參加第二次高考,又失敗。他繼續複習,投入第三次高考,終於被北京大學英文系錄取。如果沒有成功,或許他還會繼續努力,直到努力到位為止。俞敏洪人生的第二個大目標,是做一家宏大的教育帝國。在創辦新東方之初,俞敏洪也是從最艱苦的底部開始的,他每天獨自騎著自行車,挎著一大桶漿糊,在大街上貼招生廣告。一根根的電線杆,是他廣告貼的最多的地方。在新東方成長過程中,他遇到的挫折與打擊不計其數,但是他的初心從來沒有動搖,都是咬緊牙關,不捨不棄而硬挺過來的,才能做到現在三萬名員工、75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規模。所以,棋酒君提醒你,誰的人生都有遇到低谷的時候。

當你抱怨收入不如別人的時候,當你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如別人的時候,你要想一想:

是不是因為你的努力、付出還不夠?

是不是因為你的堅持還不夠?

是不是因為考試沒考好就自暴自棄?

是不是因為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難就忘記了最初的心願?

是不是因為在第一次創業失敗就放棄了東山再起的夢想?

俞敏洪從自身人生經歷中體會到:人生最重要的資本是什麼?是穿透力和注意力。那麼,什麼又是穿透力呢?就是可以排除周圍所有的干擾,眼睛盯著你前行的目標,那就是穿透力;注意力就是你要始終對你當初的夢想進行鎖定,不斷的修正前進的路線,直至成功。

當我們的人生有了目標,如果你的眼睛可以穿透阻礙,走向目標,靠近目標,目標永遠就是最大的方向。你最終一定會成為人生的贏家。如果當你的眼睛只盯著困難,目標被困難阻擋的時候,那麼你將永遠是一個輸家。失敗者從來不會考慮,自己身上到底遺失了什麼東西?他們遺失了夢想,遺失了努力,遺失了堅持,遺失了信念,遺失了初心。最後留下的會是什麼?是平庸、迷茫、懦弱、放棄、屈辱和附和。

第六、寒門也能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其實是個偽命題,那麼,誰才能成為今天社會中的“貴子”?

作為白手起家的寒門青年,憑藉自身努力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創造了屬於自己乃至整個社會的巨大價值,“貴子”的稱謂自然是當之無愧的。

哈佛大學優秀畢業生代表之一的中國寒門學子何江同學,曾講到自己成功的一些體會:“每當我到一個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臺,你就會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還有很多,而相對我來說,產生好奇心就會比較多,我就會有壓力有願望去把它學會弄懂,讓自己不斷補齊短板,提升自己。”

現代社會科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擁有的社會信任和社會支持力量相關。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工作平臺確實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的路徑。

然而在當前價值多元化、傳播渠道扁平化的網絡地球村時代,不僅“貴子”的內涵有了更為豐富的元素,同時由網絡構成的“神奇朋友圈”,也時常能為寒門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強勁的社會支持力量。處在市場經濟、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高速公路信息化的今天,江湖之大,機會之多,浩浩蕩蕩,接連天地,層出不窮。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一手遮天,沒有一個權貴階級可以壟斷所有的機會。

棋酒君堅信這樣一段話。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所謂的豪門,我們都是草根,我們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所以請你相信:命運之所以給了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你要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傳奇故事。你將會成為下一個傳奇,關注棋酒君,有我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這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說出了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寒門能否出貴子,很大程度上並不是一個關於“命運”的話題,而是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講過,在華為提拔與培養人才的對象重點,一定是那些苦出身、有飢渴感、有野心、能吃苦耐勞的努力奮鬥的人。

在這個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的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英雄莫問出處,富貴自有原由。這個‘原由’就是與他人不是拼爹、不是拼出身,而拼的是:敢想,專注,吃苦,好學,不棄,積累,堅持!誰做到這些,誰就能夠厚積薄發,大有作為”。

我想:這就是“荷花定律”的精髓,知道了這些,棋酒君想問一下,人生的7次機遇你能抓住第幾個?歡迎在評論區回覆,大家一起討論。


棋酒君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荷花定律其實也叫“30天定律”,馬雲也曾經在演講當中提過。

就是說,荷花池當中每天都會有荷花開放,第一天只開了一點點,第二天開的荷花是前一天的兩倍,之後,每天開放的都是前一天數量的兩倍。如果在第三十天,荷花開滿了整片池塘,那麼荷花開到池塘一半的時候,是那一天?

……是第29天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堅持。有些人可能為了做一件事情,堅持了很久,可是感覺沒有進展,最後放棄了。但可能再堅持一下下,就能成功了。

其實荷花定律用一句非常簡單的話就能概括: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應當經常用這個定律來激勵自己。不管是學習新的知識,還是做一個新的項目,還是打算自己創業,都不能因為一時看不到成功就感到氣餒,心生放棄,因為這時候你是處在緩慢的積累期,再堅持一下、努力一下,也許就能走到成功。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馬雲那樣的成功,但也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成績,收穫自己的一池荷花。

而且呢,我覺得荷花定律其實也說明了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後一步的重要性。因為在最後一天所開放的荷花,佔了整個池塘的一半,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越是到最後就越是關鍵,很可能會決定最終的成敗。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荷花定律事實上是一個哲學定律,它告訴我們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沉澱。同時,最後一步的執行也是尤為關鍵的。


荷花第1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2天以兩倍速度開放,到第30天就會開滿整個池塘,很多人認為第15天荷花開了一半,其實不然,第29天才開滿一半,直到最後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最後一天的速度最快,最後一天開花的數量等於前29天的總和,差一天就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做一件事情,要想成功,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積累,工作也是這樣。比如兩個新人,同時入職一家公司,做著相同的工作,a每天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完事就溜之大吉,b每天也都會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但是,完成任務之後,b會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斷反省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想辦法做的更好,以求更高效的完成任務,同時讓自己的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提升。

幾個月之後,b成功得到了晉升,a卻一直在原地踏步。a與b的差距由此可見,其實這其中蘊含的也是厚積薄發的道理,b每天的反思和實際行動就是在不斷的積累,最後成功晉升則是對他的回饋。


火星人戀上雪



“荷花定律”說的就是三十天之內一池的荷花會全部的開完。不管花朵的大小,老少,一律全部開完,並且是從開始一朵,兩朵,四朵,八朵,十六朵……以此類推,成倍的增長完成的。

我認為這就是植物中一種獨特的現象。大自然一年都有四季更替,如此循環反覆,到了什麼季節,植物開始發芽,長葉,開什麼花?結什麼果?這是早已確定下來的。不管你成不成熟,到了季節就會停止生長,變得成熟或者長不大了,就此變枯萎,死亡。

“荷花定律”通過人們演繹出不同的解釋,其無非就是提示人們要當好排頭兵,在最好的年紀,努力向上,開出人生最美的花朵。不要等到大家都努力奮進著,你還在那裡慢悠悠的自我沉默著,等一切繁華過後,你才反應過來,此時晚矣。


山人道語


簡言之,"荷花定律"就是:成功需要積累沉澱,需要厚積薄發。

用荷塘開花作比喻就是:

荷花第一天開花是一小部分。

第二天會以.前一天兩倍的速度開放。

到了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

荷花到底什麼時候開了一半呢?

不是第十五天,而是29天才開了一半。

最後一天開得最快,等於前30天的總和。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很多人的一生,很像池塘裡的荷花,一開始拼命的幹,但漸漸地,感到枯燥,甚至厭煩。你可能在第10天,19天,29天時侯放棄了堅持。這時候,往往離成功僅僅是一步之遙。

拼到最後,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毅力。人生前期嫌麻煩,越懶的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了新的風景。一輩子太長,一秒鐘太短,30天不長不短,剛剛好。

"敢想,專注,吃苦,好學,纏鬥,積累,沉澱,堅持,誰能做到這些,誰就能夠厚積薄發,大有作為。" 這就是荷花定律的精神。
資產需要配置,時間精力需要積累,把自已放到未來,然後,從眼下一步一步的走,一點一點的積累,這樣才能把複利效應發揮到極致,走出圓滿的人生。這就是荷花定律的實質。


李彬文


我在羅永浩推薦的書異類裡,有發現一個類似的規律,即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堅持做一件事達到了10000個小時,那麼你將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音樂神童莫扎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出最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曲時,可想而知他已經練習了多少小時。
象棋神童鮑比·菲舍爾,17歲就奇蹟般奠定了大師地位,但在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時間的艱苦訓練,才能在後來的比賽中,一絕騎塵,贏得無數比賽。



有句話說,改變好比蒸桑拿,紅紅臉、出出汗、治治病。由外到內,由淺到深,由皮膚到肌理。
不必急功近利、不必追求立竿見影,只要每天能比前一天有一點突破、一點改善,而且朝著正確的目標持續地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荷花定律亦是如此!一個荷花池,第一天荷花開放的很少,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



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麼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

第15天?

錯!是第29天。

原來還有這事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堅持- 堅持的目的和方向是否正確更重要。把一顆蓮子放在大海里,無論如何堅持也沒法開花結果。所以,在堅持的過程中輕易不要動搖,但是一開始就要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要堅持,和自己想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