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人在生活中有哪些錯誤觀念?

尚菌堂


高血壓是我國現如今高發疾病之一,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病人在我們身邊似乎隨處可見,但是真正瞭解高血壓的人群卻很少。

其實高血壓分為兩種類型,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由於在高血壓病人之中原發性高血病人佔了總數的90%至95%,所以下面來講解一下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其實通俗的講,就是純粹的血壓過高,不像繼發性高血壓一樣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高血壓病人在生活中的常見的錯誤觀念有哪些?

1:憑感覺吃藥,身體舒適時不在乎,在身體明顯出現不適時才吃藥。這種觀念是極其錯誤的,反覆停藥,會導致血壓增高加劇,對病情緩解有害無益。


2:只注重吃藥,忽視飲食和生活作息習慣。其實,吃藥只是抑制高血壓的關鍵之一,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飲食和生活作息習慣,建議飲食之中減少鹽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還有低脂牛奶等,每天必須要保證至少30分鐘的鍛鍊,睡眠規律不要熬夜。

3:過於相信保健品降血壓。對於這點 我只想說,好好規律的吃降壓藥,不要相信偏方。


KK健康




作為醫生,我就是高血壓患者,是家族遺傳性的,有時候自己也犯這些錯誤!這些情況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

1、每天不監測血壓,血壓高低完全憑感覺

高血壓患者平時一定要控制好血壓,並且血壓一定最好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一定要監測,而不是憑自我感覺的症狀來判斷。

其實有時候有頭疼症狀血壓不一定高,沒有症狀血壓不一高!

2、血壓只要正常,就想停藥

一般的高血壓患者,規律服藥一段時間血壓就會正常,但藥物作用時間多數是24小時左右,如果不吃藥,很快血壓就會升高,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自行停藥。

3、血壓降的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其實調整血壓需要一段時間,血壓很高,比如180/100,不要一下降到正常,要一點一點來,逐步降壓,不然反而出問題,比如腦梗等。

4、每天吃藥,其他吃喝都不管


高血壓治療是綜合的,每天堅持吃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也不要忽略非藥物治療的作用,比如低鹽飲食,適當鍛鍊,積極樂觀等。

有的人還有其他誤區,比如吃藥副作用大等,今天先說這裡吧!


快樂的小大夫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之一,在生活中已經是非常常見了,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國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在逐年上升,但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少之又少,嚴格說來,高血壓患者只要血壓控制的好,就跟普通人一樣,對生活是沒有多大影響的。


患上高血壓可以說是在無形之中的,心大的朋友可能得等到嚴重的情況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有不少患者再患上高血壓之後置之不理,聽從所謂的“偏方”,不積極治療,從而耽誤了病情。


高血壓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有不少錯誤觀念,應對這些常見錯誤觀念應予以重視:

1、輕度高血壓,沒必要大題小做。很多患有輕度高血壓的病人礙於面子,不承認自己患有高血壓,覺得沒必要就醫,自己可以控制得好,殊不知,沒有在專業的指導下很容易加重病情,也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2、認為西藥副作用大,過分依賴中藥。很多病人不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聽從他人意見去看中醫,很多所謂的中藥製劑,實際上有效成分仍是西藥製劑,對一些輕度高血壓有一定效果,但對中重度高血壓往往效果差,很可能對病情有副作用;

3、 服用降壓藥有效果後就停藥,吃不吃藥看心情。部分病人在血壓得到控制後就停藥或者有症狀才間斷吃藥,實際上,這樣會引起血壓不穩定,容易發生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4、只吃降壓藥,不定時測量血壓。高血壓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管理,吃降壓藥和測量血壓都是良好控制血壓的硬性要求;

5、心情低下,忽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質量。很多患者知道患有高血壓後感到害怕,什麼都不敢做了,生怕加重病情,心情低迷,其實,保持平和的心態去看待高血壓,並積極治療,改變自己原來不良的生活方式,對生活是沒有太大影響的,放輕鬆就好。

感謝您的提問,希望能幫到您!


高血壓管家


高血壓患者的誤區多了,許多思想甚至根深蒂固,使得我們無能無力,今天咱們就來看幾個常見的錯誤觀念和誤區!

一、因為降壓藥一吃就停不下來了拒絕吃藥!

其實降壓藥吃了確實大多數就停不下來了,但事實是不吃降壓藥血壓就正常了嗎?不吃降壓藥不會正常。而避免高血壓損害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好血壓,控制好血壓只有把藥吃好才能實現,所以,因為降壓藥一吃就停不下來只能是自欺欺人!


二、降壓藥不能吃貴的,吃了貴的便宜的就不管用了!

降壓藥種類繁多,許多人認為不能吃貴的降壓藥,否則回頭再吃便宜的就不管用了!事實是降壓藥不會有耐藥性,降壓效果好壞可能同貴賤有點關係,但降壓效果好壞關係最大的是降壓藥的種類和個體對降壓藥的反應如何!

三、降壓藥吃一樣比吃兩樣好!

許多人認為降壓藥吃一種比吃兩種好,吃兩種說明自己血壓已經比較“嚴重”,而吃一種說明比較“輕微”!其實事實是,降壓藥吃幾種無關痛癢,最重要的是血壓控制達標,而且降壓藥的用藥原則最好是小劑量、多品種的聯合,所以,吃一種和吃兩種沒有好壞之分!

其實,高血壓還有很多誤區,我們僅僅列舉其中兩三個有代表性的,其他的誤區咱們回頭繼續講述,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有類似的科普推送給大家……


心健康


原發性高血壓是我國慢性病裡擁有患病人數最多的疾病,是中風、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對於高血壓人群,擁有健康的觀念是決定遠期預後的關鍵要素。在臨床中,經常遇到一些病人,因為不能正常認識並處理高血壓,最終引起不可挽回的悲劇。



先給兩個案例:

  1. 某大爺,76歲,頭暈、腹痛就診,說自己是胃病,要求按照胃病治療。門診還是給他測了血壓,210/110mmHg,遂建議住院治療,入院後問既往情況,自訴高血壓10多年了,自己僅僅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而且在血壓升高致180/?mmHg以上才使用,當血壓降至160/?mmHg時,就不再口服藥物。生活上也未控制飲食,不積極運動。入院後檢查提示胸主動脈瘤夾層動脈瘤,但撕裂範圍不大,未危及生命。
  2. 某太婆,60多歲,高血壓,最高180mmHg左右,每天高度緊張,沒事做就測血壓,一天測5-10不等,手臂都測出淤青了,但是血壓仍舊在160mmHg左右波動。

生活中,總有人做事要走極端,一些人生病了一點都不重視,而另一些人則是高度緊張,前者容易發生事故,後者則血壓控制極差。


對於高血壓病人,我們建議:

  1. 正確認識高血壓 對於原發性高血壓,因其病為多因素疾病,無法針對性治療,應在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規律使用降壓藥物,定期監測血壓。若血壓控制不佳,應每天早中晚各測一次血壓,並記錄,找醫生調藥。若血壓控制尚可,每週測3-5即可,分配到早中晚。
  2. 放鬆心情 焦慮的情緒對於高血壓的控制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升高血壓。對於規律使用藥物,血壓控制尚可的病人,沒有什麼不適的,日常生活應不受多大影響,健康的生活作息是存在的。
  3. 勿要自行不正規處理,尤其相信偏方治大病。慢性病需要長期管理,應與1-2個醫生長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使醫生能夠連續的監測病情,同時也能獲得連續的醫療服務。

白蓮醫道


人越多坑越多,誤區越多!

高血壓近2.7億,那麼自然由各種各樣的錯誤觀念。

第一、高血壓能根治

臨床除了約5%的繼發性高血壓通過原發病的治療血壓會恢復正常,少部分原發性高血壓,通過低鹽飲食、運動、減肥、規律作息、戒菸戒酒等等良好的生活方式的養成,血壓也會恢復正常,但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的高血壓目前暫時沒有根治的辦法。

第二、血壓正常了,藥就可以停了

因為服用了降壓藥,血壓才恢復正常的,如果停用降壓藥,血壓又會再次恢復較高的水平,因為目前的降壓藥,即使是長效降壓藥,也只能維持24小時左右,如果血壓正常了就不吃藥了,過幾天血壓又升高了。

第三、吃著藥血壓一直挺平穩,就不測量了

服用降壓藥以後,血壓逐漸趨於平穩,當血壓基本平穩後,就無需總測量血壓了,但是血壓收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失眠、熬夜、心情、天氣、溫度等等因素,甚至包括藥物、年齡、合併其他疾病,所以,我們還是建議一月左右測量一次。

第四、認為降壓藥毒副作用大,不吃藥

西藥,大家覺得毒性更大;其實這是個邏輯錯誤,不是我們吃藥把肝腎吃壞了,是因為長期高血壓,如果不積極控制心腦腎都會壞了,我們不得不通過服用降壓藥控制高血壓,先有高血壓,才有吃藥的;如果不吃降壓藥危害會更大。

第五、跟著感覺走

絕大部分的高血壓沒有任何症狀,這才導致了我國有1.4億的高血壓朋友,並不知道自己血壓高;另一方面好多已經是高血壓的朋友,常常也跟著感覺走,難受了才服用降壓藥,不難受就不服藥。

第六、降壓藥會讓人產生依賴

我們要通過藥物來有效控制,而不是因為服用降壓藥,就離不開降壓藥了。更有好多朋友,為了防止這種所謂的“依賴”,長期不吃藥,而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扛著,最終就會掉進高血壓的陷阱,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

第七、只吃降壓藥,不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開始服藥後,就不再去低鹽低脂低糖飲食,不再運動鍛鍊,不再規律作息,不再戒菸戒酒,把所有的降壓任務全部交給降壓藥,可是您想想一方面這邊通過藥物降壓,另一方面那邊通過不良生活方式繼續升高血壓,那結果只能是藥越吃越多,血壓越來越不理想。



請高血壓的朋友千萬不要犯這樣的錯誤!


心血管王醫生


1.血壓稍高,但沒有感覺和不適,等以後有症狀時再吃藥。要知道高血壓之所以稱為無形殺手,因為該病無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就是它引起的心、腦、腎、大動脈等靶器官損傷引起的,有時有頭暈、頭痛等不適可能和工作緊張、壓力大或長時間看電腦有關,緊張會引起交感興奮分泌腎上腺素,血壓這時也會升高。

2.吃西藥都有付作用,最好吃中藥或通過食療,吃能降血壓的蔬果等來降血壓。降壓有效的複方降壓片、複方羅布麻、珍菊降壓片等等其中主要有降壓作用的都是西藥如都有擴血管的利血平(也是從植物芙羅木中提取有效成份的結構人工合成)、肼本達嗪,利尿劑雙克和中藥複合,如果單吃羅布麻、菊花、珍珠粉能降壓古代就不會有中風病人了,主要還是利用人們長期來被洗腦後產生的錯覺,且不說貫木通、印防己、就馬馬兜玲在廣泛使用的100多種植物藥中都有它。藥物性肝、腎損害50%來自中藥。

3.我的長輩也有高血壓,一輩子沒吃藥活到80多歲也很好,用不著吃藥。一是血壓是否持續升高?程度如何?如果把血壓控制好他們有沒有可能話得更長壽?高血壓發展引起動脈硬化和粥樣斑塊形成和血管事件發生至少要十年、廿年時間。

4.查出高血壓後醫生也處方了藥,旦愛看說明書尤其是隻看付作用和不良反應,一看寫了大半頁,幾乎什麼付作用都有,不敢吃了去看中醫吧。也有硬著頭皮吃,整天想著付作用、幾天後稍有不適馬上翻開說明書看付作用中果然提到該症狀,馬上停藥。說明書說是西方國家100多年前就有強烈法律意識的自我保護和避責行為,所以寫得越多越好,患者是看不到的只是寫給醫生看的,必須注意可能發生的情況,和國內不一樣整合藥連同應該醫生看的說明書都發到病人手中。真正常見的付作用醫生從患者反饋的信息中更清楚。你到醫院那怕開個蘭尾炎麻醉和手術知情同意書仔細看過嗎,都會寫到呼吸停止、心跳驟停、休克直到死亡,不簽字不開刀,儘管發生率罕見,這也是種避責行為。所有合同都是保護甲方利益。

5.雖然在吃藥,第二天一量雖然降低一點但仍大於140/90mmHg就要求醫生換藥。豈不知每一種藥物達到血藥濃度穩態至少五個半衰期,評估一個藥物效果至少5天以上。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示有2/3的患者把血壓降到140/90mmHg至少要2-4種藥物,還要配合良好的生活模式。

6.服藥後自認為已經治療了,確不定期複查,有時藥也叫人代配,根本不知道血壓控制如何。血壓是會愛很多因素影響波動的,如夏季和冬季差別就較大、其他如:睡眠好壞、熬夜、煙抽得多、工作壓力大、談話時間長、煩心事情多、緊張激動等都會影響血壓,其次瞬間的血壓只反映當時,24小時動態血壓才能最客觀反應你每時段的血壓、最高和最低的血壓、不達標占的百與比、有無夜間過低對調整用藥十分必要。這應是高血壓診斷和觀察療效的金標準,建議高血壓服降壓藥患者每年冬季做一次。

7.服藥後一段時間認為血壓正常了自已停藥了。豈不知血壓下降是藥物的作用,要不了幾天又高上去了,血壓這樣高高低低對血管特別不好。高血壓是個慢性甚至是終身性的疾病,如果自行停藥等你活到老年時,靶器官損害一定會找你算帳的。

8.喜歡打聽別人用什麼藥效果好、付作用小,要求換藥。人和人之間對藥物療效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別人好不等於你也有效,高血壓患者最怕經常或隨意換藥,只要血壓控制得好,醫生讓你換你也不換,不管說其他藥對你有什麼出處,降壓是第一位,那怕指南也會有水份,不然不會二年一次修改指南。

9.都說高血壓患者低鹽飲食,鹽少了,味精和雞精確多了,不知它們也是鈉鹽。或乾脆拒鹽或每天、吃的鹽極少,時間長了產生低鈉血癥,輕則皮下水腫,重則細胞內水腫、尤其腦水腫會產生精神症狀,也見過發展成為成人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亂綜合症SIADH血鈉120怎麼補也上不去,嚴重低鈉血癥會致命。

10.如果長期使用帶有排鉀類利尿素複合藥如復代文,或鈉催離等,儘量用藥前醫生回答是安全的,但有少數患者會因為一些特殊因素會產生低鉀血癥,發現四肢無力、腹脹等症狀,如果持續數天不見好轉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嚴重低鉀會引起快速性室性早搏、室速甚至室顫。

11.肥胖的高血壓患者認為服用降壓藥後血壓正常了,仍然不注意嚴格控制飲食來減肥,依然猛吃狂飲,體重增加後血壓上去了,糖尿病、高脂血症也會光臨所以超重的高血壓患者堅持少吃多動來減肥,體重明星下來血壓會下降,降壓藥才能減少。當然抽菸對高血壓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12.如果用了多種降壓藥效果仍不好當然必須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到處打聽那兒專家好,把希望放在醫生身上,而不知道髙血壓是一個與遺傳有關多種基因參與而發病的。有時不是靠加藥、換藥、換專家能解決的。尤其是有焦慮傾向的高血壓患者,加用一些抗焦慮的藥如:黛力新每天一片降壓效果會好得多。上世紀五十年代瑞金醫院鄺安堃等三位老專家研發出複方降壓片的四種成份:擴血管的利血平、肼苯達嗪、利尿的雙克,第四種是相當於安定類的利眠寧,這是鎮靜、安眠、抗焦慮的藥。為什麼力用安眠藥?因為所有鎮寧、催眠的藥都有抗焦慮作用。哪時候的老專家己懂得心理因素和高血的關係,現在的心血管專家呢?

2018.7.24


我想說點真話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生活中很常見,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對這個疾病存在誤解,主要有如下幾點。

1.滿不在乎高血壓

這種患者通常都是這麼想的:這高血壓又不是什麼大病,我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跟沒病一樣的,可以不用管他。年輕人以及一些難以接受自己患病的中老年居多,他們坐視不管,不吃藥不看病,聽之任之,指導有一天發現走路也氣喘了或者頭疼腦漲的,由救護車送到醫院來看急診了。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短期之內不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影響,如果堅持吃藥,控制好血壓,長期來說,對身體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如果不好好控制,則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心臟結構功能發生變化,嚴重的,可能會發生腦血管破裂,造成偏癱等難以逆轉的災難性後果。

2.過度緊張血壓的數值變動

這種患者通常跟第一種患者的情況處於兩個極端狀態,過度於關注自己血壓的數值,因而造成緊張和焦慮,夜間睡眠質量欠佳,長此以往,血壓反而控制的不好。經常有患者跑過來問醫生說,我下午量的是130/75,早上一量怎麼變成了150/88了。

其實血壓波動是很正常的,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有一個波動的範圍,人體的血壓是有一個晝夜變化的規律的。通常早上到十點鐘左右偏高,而到下午會有所降低,這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血壓控制在一個滿意的範圍,波動不是太大就不用太在意。

3.擅自停藥

很多高血壓患者自己買了血壓計,在家會測量血壓,這是個很好的習慣。然而還是有不少人在有一段時間量到血壓並不是那麼高以後,就自作主張的把藥停了,然後把自己當作一個正常人。血壓也是隔三差五的量一次,高了就吃一片藥,不高就坐視不理。

其實高血壓的患者應該是終身規律服藥的,即便血壓正常,也要繼續服藥,除非血壓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但血壓下降比較明顯也不是不吃藥,而是應該去醫院找專科醫生評估病情,調整用藥。


夏日蘇荷先生


對於提問,我只簡單說兩點。其一,高血壓是症不是“病”。從現代醫學講,“病”是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現的病理過程,比如適應環境的能力降低,勞動能力受限等,而高血壓患者則沒有這些,高血壓充其量只能是一種症狀或表現,所以“高血壓病”的說法是錯誤觀念之一。

其二,高血壓沒那麼可怕。從生理學講,人的血壓之所以升高,那是為了滿足一些重要器官必要的血液供應,年齡大一點,血壓略高一點,對一些重要器官的生理作用是必要的。如果談高變色,把血壓降得過低,一些重要器官得不到有效供血,人就會出現乏力。在我看來,“談高變色”是錯誤觀念之二。


司馬情1


除了研究養生學醫生以外,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對待疾病都會有錯誤的認識,我們中國人現在也不注重養生,如果注重那麼醫院裡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病人了。像很多這些三高或者說四高患者,他們往往都有很多錯誤的認識,比如說高血壓病患者,他們認為他們每天吃一片藥或者兩片藥就可以了,血壓就能控制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除了按時服藥外,還要注重飲食起居方面,對於那些經常熬夜、大油大鹽大肉的人,光吃藥是肯定不行的,根本就控制不下來,這就像有的小朋友來醫院看病那樣,手裡拿著冰糕在那吃,他母親問醫生,為什麼天天吃藥,拉肚子怎麼還不好?他是不可能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