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綜合國力有多強大?

克里奧爾


印度現在的實力跟它的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差不多,或者說比那個還要靠前一些,總之實力還算可以的!

印度,不是說現代他的實力有多麼好,而是在於它的想象力!印度的人口很多,而且年輕人很多,更重要的是人口還在繼續增長,這在大國裡面是比較少見的,這個也給了西方國家很多的想象空間,很多國家對印度高看一眼!而印度的地緣政治環境也非常的有利,雖然是與大陸連接,但是與孤島類似,相對非常的安全。它在國際上也是左右逢源的,很多國家都想拉攏它,包括美國,這也讓印度得到了很多實惠。

印度現在的問題是它的國家整合尚未完成,各個邦之間的獨立性很大,而且因為種姓制度宗教這些原因,印度的人口與勞動力之間的轉換率很低,這個也讓印度巨大的人口優勢無法徹底發揮出來!一旦印度完成了國家整合,以及勞動力人口之間的轉換,印度的潛力會爆發出來,這個力量應該是非常可怕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才造成了印度在目前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比它的經濟地位要高一些,應該說很少有國家像印度這樣幸運了!


帝國曆史觀察者


如果綜合各方面來評價印度的國力,那麼印度目前算得上是一個二流強國,其在南亞次大陸擁有絕對的霸主地位。當然,南亞地區,除了巴基斯坦還有點實力外,其他國家都太弱了,要當這個霸主並不難。

印度的綜合國力,最主要的體現,個人認為是三大件:人口、領土和核武器。

印度人口截止至目前,已經達到13.4億,在可見的將來,他們還將超越我們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因此,印度未來擁有更龐大的市場和更大的人口紅利。其次,印度的領土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而且,印度的實際耕地面積比我們還大,理論上能養活更多的人。

龐大的人口規模,讓印度的經濟總量相當可觀,去年gdp總量達到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因此,無論從人口、經濟總量還是領土來看,印度都是大國。


雖然,軍事上印度是世界第一大武器進口國,他們的軍隊基本上靠購買武器來撐場面。但是擁有核彈,還是足以讓印度屹立於世界軍事強國之列。

所以說,印度的綜合國力還是很強大的。

個人覺得,印度國力的強大還體現在發展潛力上面。之前,印度就表示在2030年超越日德英,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印度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新興經濟體,是僅次於我們的第二大發展中國家。

近年來,印度一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在趕超前面的國家。印度的產業雖然比較低端,製造業體系不全,人均收入低,物價指數低。但正因如此,今後更能吸引製造業往當地遷移,從而讓印度在今後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也就是說,印度今後的發展後勁,從理論上來講,其實比我們還要好。超越日德英,也是早晚的事。

當然,即便如此印度離一流強國的距離還是相當遠。首先是經濟質量不高,雖然總量很大,但人均卻很低。而且將來還要面臨極大的人口壓力和社會矛盾。其次,國內民族眾多、宗教勢力錯綜複雜(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種姓制度的殘留等等。內部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時刻困擾著印度的發展。


這些歷史要讀


根據最新的世界各國綜合國力評價,印度綜合國力排在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之後,位列世界第九。

第一、武器進口大國。

印度為了實現自己稱霸印度洋的目標,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先進武器,印度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武器和軍事裝備進口國。印度的國防工業基地仍然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該國武裝力量65%的需求都需要依賴進口。

第二、人口大國,兵源充足。

印度人口數量世界排名第二,有13.24億人,每年可補充2290萬名達到服役年齡的人力資源。目前印軍現役人數132.5萬人,預備役人員214.3萬人。

第三、印度軍事實力。

印度陸軍擁有3569輛坦克、5085輛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290門自行火炮、6445門牽引火炮和292門多管火箭炮。印度空中力量擁有1785架各級各類飛行器,包括535架殲擊機、468架攻擊機、706架軍用運輸機、237架教練機,另有504架多用途直升機可執行運輸和輔助任務,20架攻擊直升機。印度海軍擁有184艘艦艇,包括2艘航母、15艘護衛艦、11艘驅逐艦、24艘輕型護衛艦、17艘潛艇、32艘岸防艦艇和7艘掃雷艦。

第四、基礎設施數量。

公路全長超過332萬公里,鐵路全長不超過6.4萬公里,有346個機場在用,7個大型港口。

第五、財務開支能力。

印度國防開支460億美元,外債接近3790億美元,外匯儲備約為2978億美元,購買力平價4.71萬億美元。


銘蘇先生


綜合國力,說明是要從各個方面綜合去評判,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的絕對霸主,一直以趕超中國作為目標,無論是在科技或者軍事領域都處處與中國做對比,那麼其綜合國力到底有多強大,其哪來的底氣和中國去比,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七,亞洲第二,人口超過13億,人口總數僅次於中國排名世界第二,是一個面積大國和人口大國。



作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過去五年印度始終以7%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領跑全球,2017年印度以7.2%增速力壓中國,同時印度也以2.597萬億美元的GDP首次超過了歐洲經濟大國法國(2.583萬億)晉升世界第六大的經濟體,官方預計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是7.5%,印度GDP將繼續拉大與法國的差距,並將以穩定的高增長率朝超越英國目標前進。但是在整體經濟實力迅速提升的背後,印度的人民生活水平並沒有顯著提高,2017年印度的人均GDP僅為1931美元,排名在亞洲不僅靠近,在世界都是150名開外,超過三分之一的印度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家雖然富了但沒有把錢用到國民生計當中,印度的鐵路總里程雖然排名世界第一,但大部分都是殖民時期留下的過時老化的鐵路,鐵路事故頻發,運營速度緩慢,至今還沒有開通一條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密度也很低,可以說印度的基礎建設並沒有因為國家的經濟實力變強而有所改善,印度就是一個典型的國富民窮的國家。



與GDP高速增長的同時,印度的軍費開支也是水漲船高,印度一直有一個夢,那就是試圖通過增強軍事實力以達到繼續稱霸南亞次大陸並最終成為世界軍事強國的目標,印度目前有現役軍人132.5萬,坦克6464輛,作戰飛機1905架,潛艇15艘,航空母艦3艘,人員數量僅次於中美,坦克和戰機數量僅次於美,中,俄三國,航母數量僅次於美國,印度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武裝力量之一,2017年世界軍力排行榜印度位居美,中俄之後位居世界第四,軍事實力超過傳統軍事大國英國,法國。印度的軍事預算雖然不是很高(2017年為500億美元),但是印度野心並不小,通過到處購買武器裝備不斷充實完善軍隊,到現在為止總算達到了成為軍事強國的目的,而2018年的軍事預算依然還在增加。



印度是個農業大國,經濟產業結構並不豐富,但軟件業算是印度的主要優勢之一,印度多產素質高的程序員,由程序員出身的硅谷高管,印度人的數量最多,印度的軟件出口僅次於美國,佔到了全球軟件出口的20%,而它在IT外包行業則位居世界第一,佔到了50%的市場份額,軟件業已成為印度的重要支柱產業,在GDP的比重也越來越高,印度雖然軟件業做的好,但工業基礎依然比較薄弱,特別是製造業水平依然不高,高鐵技術還是空白。

再說說印度的軟實力,最典型就是體育水平,印度是一個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大國,體育水平卻非常之差,主要體現在印度國內的體育運動普及率不高,體育設備稀缺,承辦大型體育活動的經驗不足,印度到目前為止僅獲得過一枚個人奧運金牌,那還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來自男子十米氣步槍項目。

印度一直在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至今都沒能如願,作為地區大國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國際影響力也比較一般,所以就現在來看印度稱的上是世界大國,但不是強國,其綜合國力應該可以進入世界前六位。


大國布衣


印度在一百年前是一個亂糟糟的殖民地,但如今綜合國力已經可以排進世界前十,是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大國。

印度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印度地處南亞,氣候溫暖潮溼,它這個面積第七,其實比加拿大、澳大利亞這種大片荒漠雪原的國土含金量更高。若以耕地論,印度耕地面積佔國土一半,達150多萬平方公里,在全球範圍僅略次於美國。這個非常重要,有面積就有戰略縱深,有耕地就能養活更多人口。

印度的人口目前為13億左右,僅次於中國。印度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中國,估計在數十年中就可能超過中國躍居世界第一。而且印度人口結構非常健康,擁有大量的青年人口,這一點令全世界其他大國都很羨慕。

從經濟來看,印度2017年的GDP為2.6萬億美元,全球排第六,而且和前面德國、英國差距都不算大。當然相對於人口來說,印度的人均數值是很低的。但這也恰好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空間以及大批廉價勞動力。目前印度的GDP增速高達10%,假以時日,進入前五甚至前三都在不遠的前方。

從戰略位置來看,印度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是咽喉之地,有利於發揮地域強國特色。唯一不爽的是陸地交通分別被北邊的青藏高原和西北的巴基斯坦擋住。但現在是海運時代,有海岸線就完全沒問題。

從軍事實力來看,印度擁有百萬之眾,軍隊人數居全球前五名。雖然印度國產兵器成為諸多網文笑料,但好歹人家有數十年使用航空母艦的傳統,也有兩個航母編隊,還有核武器和射程幾千公里的導彈,誰敢小看?

從教育來看,印度已經培養出來大批IT人才,印度的軟件業和各類盜版業盛行,增強了這個民族的競爭力。

整體來看,印度很多地方類似中國。當然,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政治上,各邦分裂,種姓制度造成階層隔離,以及傳統文化上的散漫和奴性。這些短板確實大大制約了印度的發展,但並非不可克服的。對於印度,我們不能盲目鄙視和嘲笑,而要正確認識其實力和潛力。如果過於看輕身邊這個龐大的鄰居,或許有朝一日被嘲笑的就是我們自己了。


巴山夜雨涮鍋


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世界國土面積第七大國。截至去年印度的人口達到13.39億,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預計在2020年有可能超過中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印度以22509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七,僅次於美、中、日、德、英、法。印度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準軍事部隊。印度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也是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擁有航母的國家之一。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里安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之後第四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也開創了亞洲國家探測火星的記錄。印度於1988年發射了第一顆遙感衛星,而我國直到1999年才發射第一顆傳輸型遙感衛星。印度號稱lT人才的硅谷——美國的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通用電氣、捷運公司甚至五角大樓都採用印度軟件。在電影產業上印度的寶萊塢電影近年來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直追好萊塢。

如果說印度這樣的家底放眼全球還不算一流大國的話,那麼在南亞地區則是絕對的區域霸主:南亞地區一共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七個國家,曾經還有一個錫金已被印度合併。在南亞這一系列國家中除了巴基斯坦一直以來和印度的關係較為尖銳之外,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受到印度不同程度的控制。這首先是因為巨大的實力懸殊——在南亞印度一國的體量就佔據七成左右,即使是相對較大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面積和人口也只及印度的零頭而已,更不用說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了。偏偏南亞地區又是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地理區間:北方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西部是興都庫什山脈,東部是阿拉乾山脈,只有南部的印度洋是這裡通往其他地區的便捷通道,然而印度洋周邊缺乏足以與印度匹敵的大國,因此對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而言指望引入區域外大國的勢力制衡印度也是較為困難的。事實上印度這種南亞區域霸主的地位在殖民地時期就已初露端倪——印度周邊的幾個小國基本上也都是昔日的英屬殖民地:孟加拉國本就出自英屬印度,而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在歷史上也和英屬印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獨立後的印度憑藉自己在南亞無人匹敵的實力以及相對封閉的地緣環境對周邊國家形成了壓倒性優勢:1971年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攻佔東巴基斯坦,隨後在這裡建立了獨立的孟加拉國。1975年印度出兵佔領了喜馬拉雅山麓的錫金,隨後將其變成印度的錫金邦。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新領導人上任首站必須是印度,不丹甚至在外交和軍事上都要由印度“指導”。

我們必須清晰地看到:儘管印度是一個大國,但卻是一個發展嚴重失衡的大國:一方面這是全世界GDP總量發展迅猛的國家;另一方面也幾乎是全世界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貧富分化現象極其嚴重——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與此同時印度的發展至少還存在著以下諸多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老百姓普遍貧困:如果您要問有多落後多貧困,那就請看下圖

種姓制的困擾:印度的種姓制將人按不同的種姓進行高低等級的劃分。低種姓的人從一出生就受到各種不公平的對待:他們不能享受和高種姓人群一樣的教育,因此從一開始就輸在了人生起跑線上。他們只能從事較為繁重的體力活,無論如何辛苦勞作也無法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們不被允許和高種姓的人同桌進餐、結伴出行,更遑論通婚,他們受到種種歧視和白眼。這限制了他們對生活的激情,逐漸成為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群。儘管印度有十億以上的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然而有相當規模的人口屬於絕對赤貧的文盲或半文盲,又怎麼可能帶來人口紅利優勢呢?

民主的異化:印度自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然而印度的民主是一種異化的民主——印度的國家權力既沒掌握住中央政府手裡,也沒掌握在基層選民的手裡,而是掌握在地方主義勢力的手裡。這些勢力往往為了本地區的利益而阻撓中央的政策,彼此之間互相推諉扯皮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國內地區文化宗教差異巨大:歷史上印度次大陸人種雜亂、民族眾多、語言各異:先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了當地土生土長的達羅毗荼人,後來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蒙古人又征服了雅利安人,再後來大英帝國又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殖民統治。至今印度盧比上還印著二十多種官方承認的各地區語言,這其中包括梵語、巴利語、孟加拉語、泰米爾語等等。在孟買以南的農村地區基本生活的都是印度次大陸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而作為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其實是雅利安人的後裔(他們佔印度總人口的46.3%左右),南部居民幾乎都不會使用印度斯坦族的印地語。和印度的語言體系一樣複雜的是印度的宗教體系: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錫克教徒佔1 .99%;佛教徒佔0.77%;耆那教徒佔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猶太教的信仰者約佔0.43% 。印度國內複雜的民族、語言、宗教體系加上種姓制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巨大國內矛盾使印度其實一直潛伏著分裂解體的危險種子。

女性地位低下:在2017年《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連續兩部印度電影在全球掀起票房高潮,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出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下。而在現實中印度甚至被冠以“強姦之國”的名號,在印度虐待女童並不是稀奇事,甚至有的女嬰會像《神秘巨星》的女主角一樣險些在胎兒時期就被剝奪了出生的權利。高種姓的印度男人會明碼標價要求女方支付嫁妝,否則女方一嫁過去就會遭受虐待毒打,這種現象以發展到觸目驚心的地步——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數字:每四小時就有一名印度婦女因無法支付高額嫁妝而自殺;而低種姓男性群體則湧現出大量光棍,或許這也是印度強姦頻發的原因之一吧。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經濟上:最新數據印度的GDP已經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六。軍事上:印度是亞洲第二大軍事強國,擁有完備的海陸空三軍,是為數不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並且擁有2艘航母,且不論戰鬥力。政治上:印度在印度洋區域內是說一不二的軍事強國,在世界上也是頗具影響力的大國。但綜合國力上印度只算是三流國家,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經濟上:經濟上印度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因為印度有十三億人口,有著足夠大的市場。印度有很多不錯的科學家,可以為未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人才。印度這個民族雖然有愚昧一面且自大,但是印度這個國家夜有智慧的一面是有文化底蘊的,一旦這個民族認真起來,其爆發出來的能量是驚人的。

但是印度現在的經濟發展是很糟糕的,印度在國際上除了軟件這塊算是有點實力,其他的就沒有什麼亮點了。不管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印度的基礎都是很差的,而且這種狀態是很難改變的。因為他的鄰居也就是中國,在製造業這塊已經屬於史前巨獸這一級別的了,工業類別世界最全,從產業集聚生產成本這塊來說,中國製造業的地位已經無人能撼動,除非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當然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中國會有一百種方法玩死印度。可能會有人說印度的勞動力便宜,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有多少行業是必須要純手工的,機器和人哪個更快。

軍事上:印度不管是軍隊規模還是武器裝備的數量在全世界都是很靠前的,買武器也是很土豪,印度的武器裝備就是萬國武器博覽會,武器還都很先進,俄國的蘇-35,法國的陣風,美國的F-16。但是印度的軍事實力是很弱的,為什麼?四個字-外強中乾。

首先印度軍人的戰鬥素養及戰鬥意志很薄弱,這個從印度的兵役制度和印度軍人的精神面貌上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印度和某東方大國再來一次戰爭,估計印度死的會更慘更快。其次武器裝備印度不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武器太雜,不管是協同作戰彈藥補給還是維修保養都是問題。印度連步槍子彈都要進口,這樣的國家何談戰鬥力。印度就是欺負欺負尼泊爾這樣的國家還可以。

政治上: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就看看他在各國媒體上以正面形象出現的頻率,你在新聞聯播上除了看到印度政治軍事醜聞,還有印巴衝突,還有什麼可以經常上頭條。

所以印度是大國,但不是強國,筆者認為印度綜合國力在全世界範圍來看充其量就是三流大國。


第一財金網


印度一個人口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其綜合實力在亞洲也排在中國之後,其龐大的軍事力量,較大的領土空間,巨大的發展潛力。印度是一個正在飛速崛起的大國。印度最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在去年就已經超過了巴西,一躍成為了世界上第七大經濟體。而近幾年來印度的軍事也在飛速發展,現在已經是世界第四大軍事大國。世印度綜合實力也位列全世界綜合實力的前十。

人口

印度的人口在整個世界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在全世界進口快速發展的情況中印度預計在2018年將超過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國。根據聯合國數據,在2001年至2011年之間,該國人口增長了17.7%,新增了1.185億人。 印度的人口在過去短短的四十年內翻了一番,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印度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2017年人口估計為1,340,174,717

人,僅次於中國的14億人口。

土地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但其可耕地面積排名世界第一,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

印度,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中國耕地總面積為1.282億公頃,居世界第四。印度地理環境優越,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農業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淨出口國。

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米、小麥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棉花、黃麻、甘蔗、咖啡、茶葉和橡膠等。2014/2015財年,農業GDP增速為1.1%(基本價格),農作物產量為2571萬噸,糧食(大米和小麥)庫存為4100萬噸。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為了農業發展,印度政府在2016-2017年的支出預算中制定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2016-2017年的支出預算中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以提升農民福利,例如新增2.85百萬公頃田地的灌溉、確保2018年5月1日之前實現農村百分百電氣化等。

軍事

印度的軍事力量保持世界第三大武裝力量,在中國、美國之後。印度常規部隊人數約1,325,000人。其陸軍總兵力高達113萬人,海軍擁有55000人,空軍兵力12.7萬人。印度在核武器的發展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稱,2012年,印度約有80-100枚核彈頭。然而印度非正規軍的後備力量,第1線預備役和第2線防務力量,共有240萬人。


匯通網


有一個印度笑話,說的是中國人幫助印度修鐵路,中國人給了個預算,印度人說:啊這筆錢裡面,咱們用5%作為工程款就能修好鐵路了!中國人很震驚:這麼厲害?那咱們把預算減少吧!印度人不同意,說道:這可不行,剩下的95%也很必要,是要送給我們的的官員的,不然鐵路沒法修!

由此可見印度的社會與制度了。

印度的“硬實力”確實強大,比如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達298萬平方公里,有陸地也有海港,無論是農業還是商業,都有很大發展潛力;人口早已進入“10億俱樂部”,有豐厚的人口紅利;和西方諸國的關係都不錯,比如英美,很容易拿到比較先進的軍事科技產品,實力不容小覷;另外,21世紀的兩大高新科技,一個是IT計算機技術,一個是生物製藥科技,印度都很強。

但這種“強大”表面的下層本質是如何的呢?其實是——

1.人口很多,“賤民”更多——很多底層人口在種姓制度下艱難生存,被視為“賤民”,難以發揮自我,社會矛盾也比較激化;

2.國內各邦(相當於中國的“省”)之間,很不團結,互相拉幫結派,勾心鬥角。你能想象,有總理候選人到不支持自己的邦去演說的時候,會被當地匪徒、警察聯合截殺?甚至殺了全家?

3.和西方各國關係雖然看似不錯,但都是被當槍使,被用來遏制中國崛起的。但是印度的很多政策,十分奇葩,最後讓這些主導國也是十分頭疼;

4.IT業看似很發達,其實呢,只是一個碼農輸出國而已,自己國家培養出來的優秀程序員,像當年的“非洲黑奴”一樣,被自己人騙到澳大利亞、美國去當苦力,沒有人身保障;製藥業看似也不錯,其實就是抄襲、抄襲、抄襲……

這樣的印度,國力真的“強大”嘛?

最後,發一張圖,印度高考的作弊圖,諸位看看這個考場,這個作弊盛況——


二進制赫克斯


綜合國力包括:

1,經濟實力。印度的2016年的gpd總量,大概是2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不到1/5。但是人均GDP總量太少。

2,軍事實力。印度的軍事實力,在國際上排名,排在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超越日本已經名列世界第四。儘管印度的武器購買了美國俄羅斯等發達國家的武器,但是武器自制能力滯後,影響力國防建設自力更生的能力。

3,外交實力。由於採取不結盟政策,主張獨立自主,但是由於執行過程中乞求大國平衡,所以又被美俄要弄。自己定位不準,總把近鄰中國作為自己的假想敵,因而又大大消耗了自己在本地區的影響力。

4,文化軟實力。印度電影風靡世界,讓印度的舞蹈音樂成為印度的名片。

5,印度地大物博(298多平方公里領土),人口眾多(12億多),瀕臨印度洋,是南亞次大陸有影響力的國家,也是當地最大的國家。一度計算機編程和動腦成為印度it工業的驕傲。由於印度內部民族眾多,文化差異很大,語言文化需要耗去大量精力,所以離真正形成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國民意識,還需要時日,印度戰爭動員能力也受到嚴重影響。

綜合目前情況看,印度已經加入上合組織,已經加入金磚五國集團,但是某些政策還不能明確所以印度目前影響力有限,大多數情況下,還受大國的忽悠!但是如果抓住有利時機,與區域內中國戰略對接,對內發展經濟安定民心,對外對接一帶一路,堅持睦鄰友好,所以在可以看到的將來,印度的文明之花,將越來越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