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本地人怎麼看待郭德綱?

歲月靜好丶別來無恙


郭德綱在這些年可以說非常紅火,其表演的相聲及其創立的德雲社都深受人們的歡迎。成名後的郭德綱也是非常受眾人的擁戴。



對於郭德綱,很多人還是持有不同的看法,多數人還是非常欣賞他的相聲的。不過,有時他的言行表現也時常有人爭議。

我們都知道,郭德綱出生於天津,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那麼對於天津本地人是怎麼看待郭德綱的呢?

天津本地人對郭德綱的看法還是得分情況的。

1.天津本地人多數還是非常欣賞郭德綱的

郭德綱作為天津人,這些年在相聲領域取得的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成名後的他,可謂深受人們的喜愛。郭德綱還為相聲的繁榮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且不斷在努力傳承。



作為天津本地人,自己家鄉出了如此名人,自然是感到驕傲的,為他的成功感到自豪,也算是為家鄉爭光。作為如此正能量人士,自然也非常受家鄉本地人擁戴。或許,很多天津本地人也常聽老郭的相聲呢。

2.或許有部分人也並不覺得稀奇

畢竟,相聲在天津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非常出名,說相聲的人也大有人在,甚至很多普通民眾說起相聲來都非常溜,這與它的傳統藝術息息相關。



而且,天津的相聲名人確實太多了,中國老一代說相聲的藝術家,很多都是天津發家的,比如著名相聲演員侯寶林、常寶堃、馬三立、馬志明等等,都是發家於天津。那麼對於後起之秀郭德綱的成名就沒有太大的稀奇,變得很普遍了。



不過,對於郭德綱的成名,在這些年能夠如此受大眾擁戴,且也熱愛公益事業。作為天津本地人,對家鄉出去的名人,多數還是表示支持、欣賞他的。

喜歡的朋友記得點個贊哦,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轉發,點擊關注,更多資訊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我是老田,我來答。實話實說,其實天津人不怎麼待見郭德綱,原因有二,第一忘本不尊師,第二相聲不乾淨。

想必坐天津出租車的外地人想必深有體會, 天津每個出租司機都像說相聲的,每句話裡都有可能抖包袱,對講機裡捧哏鬥哏相映成趣。


某天,趕車,打到一個天津老司機的車,老司機正聽津派相聲。提及郭德綱,老司機撇撇嘴,不屑一顧。

你問為啥?據說這司機的老爺子就是當年天津說相聲的,相聲界那點兒事兒,門兒清。


要說,天津相聲界水挺深,牛人也多,郭德綱也算有才,只是這人寡情。比如說楊志剛是他恩師。如果沒有楊志剛,也就沒有今天的郭德綱。楊志剛為人憨厚,所有絕學和看門本領全教了郭徳綱。可是郭徳綱呢,偏偏不認這個師父。不認也就罷了,還偏偏說東道西,讓楊師父心情很是鬱悶。

也有人說郭德綱後來是被楊志剛逐出師門的。為啥?據說因為財務問題。清官難斷家務事,誰又能說得清呢?


如是的例子出租老司機講了很多。當然老司機沒否定郭德綱有“才”,只是說這人少品失德,總體上說得還算中肯。


田金雙


天津本地人對郭德綱評價的還是挺高的,他們都喜歡郭德綱的相聲,也把他當做天津人的驕傲。


郭德綱是天津紅橋區人,6歲就開始學藝了,天津是曲藝之鄉,受大環境的薰陶,郭德綱很小就喜歡說相聲,他自己後來也說離不開小時候天津相聲對他的薰陶,所以天津是郭德綱說相聲的啟蒙之地。

現在郭德綱說相聲說得這麼好,天津人也以他為驕傲,因為郭德綱的相聲水平確實挺高的,天津人欣賞相聲品位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高一點。

郭德綱每年初三都要去天津演出,都是一票難求,可以看出來,郭德綱還是挺受天津人歡迎的。



天津人對郭德綱有很高的評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郭德綱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個人的努力,屬於屌絲逆襲,很勵志。

相比起一些體制內的相聲藝術家來說,郭德綱勤學苦練,基本功比他們紮實多了,從他創作的段子和平時的談吐中都能看出來,讀的書還是不少的,雖然學歷很低,但是文化水平卻不低。




是郭德綱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什麼是傳統相聲,他的相聲裡面包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傳統相聲當成一門時尚的藝術去追捧,很好的傳承了相聲這門民間藝術,是郭德綱對相聲很大的一個貢獻。

對於喜歡聽相聲的天津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要不然相聲早就滅亡了,所以天津本地人對郭德綱評價還是挺高的,一直以他為驕傲。


R娛記


先表明我的立場,我是鋼絲,我喜歡老郭的相聲段子。但我不愛屋及烏,甚至整個德雲社我覺得除了老郭頭和老於頭外,其他的真的很一般,就算現在紅得不要不要的小嶽嶽,我也仍就這句話,他的東西遠沒有得到老郭的全部真傳。甚至連孫胖子都比他有笑料。

我不是天津人,我沒有到現場看過老郭表演,僅僅靠視頻。包括相聲,評書,以及主持的綜藝節目。我可以這麼說,除了花樣男團裡有點差勁(那也僅僅是因為體型問題),其他老郭出場的娛樂綜藝節目都很好的hold住了全場。而且他的主持妙語連珠,冷幽默不斷,不失風雅還帶一些生活笑料,確實高明!

我們也知道,老郭在相聲圈中的愛恨情仇,也許說是別人對他的愛恨情仇更準確。有人稱讚他是目前集說學逗唱基本功最好的相聲演員,有人說他背棄離道,有失大體。其實對於觀眾來說,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對於相聲,我們的理解就是帶來快樂的效果。我們不用去研究相聲輩分裡的規則,也不用去分析相聲行業裡的忌諱。我們要的是效果!如果從這點來說,老郭的相聲確實是目前為止,效果很好的組合。他總能把現代生活中的一些素材,改編成段子送到觀眾耳朵裡,使得很平常的一件事,由他說出來就那麼有笑點。而且他不像小嶽嶽靠表情耍賤取勝,純靠語調,語速,抑揚頓挫,這是非常難得的!

當然,我雖然喜歡聽老郭的相聲,但這不代表我就不接納其他優秀的組合或者作品。比如苗阜王聲的作品,甚至新人董建春李玎的作品都有很多讓我難忘的。但論起綜合實力,我覺得老郭真的是君臨天下。不說其對於當下娛樂圈的理解,參與,以及那份掌控力,就說他的學,已然超過當下的相聲演員。他的音色,音階,音準,還有對戲曲的研究,不得不說,我是佩服的!

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作為成年人我有自己的選擇。我要的就是能給我快樂的,且能學到一些知識的。老郭,首當其衝!


老黃帶你去旅遊


35518

在路上141912441

不是每一個天津人郄懂相聲,都有資格評郭!天津的相聲名家太多了,我從小聽,大了學,再老點研究。據我接觸的相聲門裡人,包括我,都不認為郭的活有多好,而且還有髒活,這是我們天津門裡人和大多觀眾不能接受的,象什麼有容乃大,他問"誰奶大″?還有于謙爸爸,媳婦也倒了黴了,連沙溢的孩子也給髒了,還有大鐵棍子醫院找捅主任,還什麼"哪有流氓″。這我們都不慣,我們還是插崇馬三爺的活,那種平民的事,在馬三爺活裡表現的淋漓盡至,一塊活裡刻畫多個人物,正面反面的轉換,人物跳進跳出的表演,臉上身上,全是包袱,而且無絲毫表演痕跡,象聊天一樣。這是我們認可的好活,包括現在少馬爺,田立禾王文王,尹笑聲,趙津生,佟有為,年青的馬軍盛偉。沒一個說髒口的!再說德。郭以前的經濟案兒咱不說,就說他這三姓家奴的事!狗

屁不會時拜的楊老師,成名以後在北京扣李金斗被拒,為抬高輩份,迴天津拜了個金文聲,不是角,唱快板的。最後為在北京長期站住腳,向北京勢力跪了,拜了侯三!侯三死時,你看他哭的,至於嗎?你和侯一年見不了一面,有什麼感情,這就是奴性!北京臺長死了,他寫文道喜,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所有恩怨一筆勾銷,他居然連這點人情事故都不懂,沒教養,心狹隘,恨心毒,小人性也!天津同行最看不起他的是他不守行規⺀摞葉子″!這絕對讓同行不齒!"摞葉子"就是拿別人創造的作品,不經人家允許,自己上臺使了掙錢!這太狗食了!他摞人家少馬爺那塊活(不遵守交規,于謙挨撞幾次,每次來輛救護車),那是少馬爺和謝天順的活!他愣上呀,少馬也無奈!再說他的創造,都是老活瓶子,裝進網絡段子,就成作品了,什麼玩意?你在使活上下點功夫不好嗎?你那臉上身上嘛也沒有,你自己不知道嗎?至於他為什麼被炒得全國火,倆原因,一是他會利用網絡,會商業炒作,會媒體公關,僱用水軍!這在中國,他是第一!第二原因,有了知名度,炒起來之後,他能夠迎合中國人當今文化淪喪的口味,不管髒不髒,爸爸媳婦全上,下面文化淪喪的人就樂,絲亳無羞臊之感!哼,國之悲哀!總之,天津門裡人不喜郭德綱,德雲社在天津幹不下去,捲鋪蓋走人,就很能說明問題!


在路上141912441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相比較其他城市,天津人對於相聲的欣賞更注重門派傳承。

郭德綱家住天津紅橋,與我的同事曾經是小學同學,聽她回憶,郭門主少時即屬於嘎小子系列,不好課堂學問,偏好戲曲相聲。

時至今日,郭德綱在相聲界自成一派,得眾多聽眾喜愛,恐怕不僅得意於他早年的磨礪,更重要的還是老天爺賞飯,說他在相聲方面天賦異稟應該不為過吧!

郭德綱出生、學藝在天津,但不可否認火在北京,如果不是當初走出去發展,必定沒有今天的成就。

天津人對於相聲的欣賞,海納百川,郭德綱每年初三來津演出,均是一票難求,說天津人不喜歡郭老師,肯定是牽強了,畢竟現今相聲界,能把觀眾代入情景中樂呵的,除了郭老師,也沒幾個人了!


金色口紅


我就是天津人。

我覺得郭德綱不能簡單用“天津人”來代表吧。他事業起步在北京,現在常駐北京,估計社保納稅也都在北京吧,所以和“天津人”關係不大。

我就簡單的說說我個人對“郭德綱”的看法吧。(特此聲明,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其他天津人的看法)

郭德綱的成功,源於他個人的努力,相對體制內的某些所謂相聲藝術家。郭德綱的基本功相對紮實,從作品和談吐中也能看得出郭德綱的書還是讀的不少的。學歷不高,但是文化水平不低。本來學歷和文化就是不能劃等號的。

現在喜歡郭德綱的人有的是,討厭郭德綱的人也有的是。我覺得他沒大家說的那麼好,什麼拯救了瀕臨死亡的相聲藝術啊,多高的藝術水平啊。我覺得郭德綱的成功很簡單,他符合了市場規律。老百姓現在豐衣足食,有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恰好郭德綱又趕上了互聯網的興起,他的段子得以快速傳播。為他在各地大規模的商演做了很好的鋪墊。他夫人一手運作的德雲社也符合現代企業的運作規律,不定期有新品推出,比如幾個徒弟出走後,大力的推出了“岳雲鵬”當岳雲鵬勢能減弱時,又推出了“郭麒麟”現在又在推“張雲雷”,其實這些徒弟的推出就像華為、小米推手機一樣,都是德雲社的產品。所以德雲社能掙到錢就是情理之中。至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捎帶腳兒的事兒,要不為嘛老郭現在主持節目、拍電影啥的比說相聲乾的起勁兒的多呢?但是這也無可厚非。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生活中誰不是每天為了掙錢在賣命,咱也沒必要按照“聖人”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老郭。你把老郭捆柱子上說:從今起,你不許為了多掙錢,去主持節目、拍電影了。你就老老實實的給我在這說相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想他心不甘、情不願的也肯定幹不好。

郭德綱也沒很多人說的那麼差,首先存在即是合理,他一張商演的票賣3000也好,賣5000也罷,有人願意買就沒毛病。他也沒拿著刀逼著誰買不是。再說了您不買票,您不想花錢,網上免費的郭德綱相聲不也有的是嗎?也沒看老郭告誰侵權,你不花錢我就不讓你聽。至於說他的相聲說得好不好,這個就更沒法說了。這就跟說一個姑娘漂不漂亮一個道理,您就覺得卡戴珊那大腚性感,您就喜歡著。我就喜歡那瘦的跟火柴棍兒似的,只要我媳婦兒不擰我,別人也沒權利管我吧?我就喜歡吃冰棍兒蘸蝦醬就著蒜,誰也不能說我有什麼毛病,個人口味不同。只要郭德綱的相聲不宣傳違法亂紀的東西,您啊愛聽就聽兩段兒,不愛聽就不聽,愛的沒法兒了,您就花幾千買商演票聽去,誰也犯不著跟誰過不去。我還膩味鹿晗、吳亦凡了,我說了嗎?他們娘娘們們的,狗裡狗氣的,是他們權利,他們出電影我不看,電視有他們我換臺,不就完了嘛,咱啊別較勁。但是從郭德綱的相聲本身來說,確實存在,幾個老梗天天倒著用的問題。其實這也好理解,剛開始聽郭德綱的相聲,總覺得新包袱不斷,能把人聽的笑得前仰後合的,那是他之前十幾二十年的積累,說完了新的創作不出來,就只能把老的倒騰著用。這個也是相聲這門藝術本身的短板,相聲之前是“撂地藝術”,今天我跟這說這幾個包袱,也就幾十個人聽,明天我還在這說這套活兒,觀眾又換了波兒人,這包袱他們沒聽過,這就是新包袱。等多晚兒這片的觀眾全聽過了,我就換個地方接著說,也許這樣幾年就過去了,這就有了足夠多的時間去創作。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郭德綱今天在臺上說了個段子,當天晚上網上就有了,幾百萬的點擊量,那就證明幾百萬人都聽過了,再聽這包袱就響不了了。後面老郭自己又忙著各種主持,表演,也沒那麼多時間安心創作。估計後面也沒有過硬的創作團隊。所以這也是制約相聲發展的問題之一。其實別的喜劇形式也是一樣的。比如開心麻花的東西,為嘛現場不許錄音錄像,就是怕被傳到網上,到現場再看就達不到效果了。只有現場演夠了,才會把這個故事經過再加工搬上電影屏幕。

也別總拿郭德綱和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劉寶瑞大師。比較,一個人有一個人存在的時代背景,那幾位大師的成功和時代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我還經常聽馬三立的錄音,聽的時候我就覺得,馬三立的相聲如果放到今天,也未必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他的相聲必須放在特定的時代,拋開包袱的實效性不談,我覺得馬三立有很多小單口,十幾分鐘的鋪墊最後才甩出一個包袱,放到現在肯定產生不了當年的轟動效應,我們小時候看電視,電視頻道一共就8個鈕,其實能收的就五六個臺,換臺你還站起來走過去,而且電視節目的質量普遍偏低,所以電視裡好容易播個相聲,可不就得瞪倆大眼珠子盯著看。現在人們看電視家裡五六十個頻道,拿著遙控器,平均七秒一換臺。就更不用說現在各個視頻、音頻平臺的資源那都是數以萬億都不止,你標題吸引不了人,人家連點都不會點,點開了,幾十秒吸引不住人,立馬就關了。這點兒咱頭條裡的各位創作者們應該深有體會吧。現在十幾分鐘的視頻,有幾個人能堅持看完的。所以在這樣的信息洪流裡,郭德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我覺得已經不容易了。

其實咱們每個人在別人眼裡,不都是有好有壞嗎?這孩子長得跟苤茢似的當媽的也覺得孩子長得像朵花兒,外人就舉得他長得像車禍現場似的。所以“平常心”最重要,榮枯事過都成夢,憂喜心忘便是禪。用句天津話說,樂呵樂呵得了。


衛嘴子一塵1q84


作為半個天津人,我對郭德綱愛不起來。侯寶林廢了多大勁把相聲洗乾淨了,郭德綱打著傳統相聲的旗號,一下子把原來那些髒的臭的全撿起來了。我說的是他的包袱老問候人家太太,淨關心人家臥室裡的事。還有德雲社舞臺上拿殘疾人開玩笑,學結巴,這也是趙家班的臭毛病,郭德綱全學會了。最討厭的是歡樂喜劇人第二季最後一場,德雲社呼啦啦上來十幾二十位,所謂鬧哏,跟流氓打架似的。

郭德綱說劉寶瑞的單口,口碑很高,我卻聽不下去,劉老的相聲,不急不緩,徐徐道來,聽的人舒心,半夜回味起來還能咂嚒出點味兒來。老郭的單口,說的急,是急於討好觀眾,夾的葷包袱也許現場效果好,但是作為女性聽眾,我覺得像吞了口蒼蠅。

高級的相聲應該是嬉笑怒罵,針砭時弊,而不是老朝下三路招呼。王自健曾經有那個膽子,但是沒堅持下去。老郭,一直離得紅線遠遠的。


酷毛5



我不是天津人,不過我還是想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天津出了個郭德綱,這是怎樣的一種榮耀,我不知道,但是作為相聲名城,天津有了馬三立,又有了郭德綱,還是值得自豪的。

郭德綱曾總結過自己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他自己稱為“一塊海綿”,努力吸收各種知識,技藝,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

第二個階段,他自己稱為相聲界的“甄嬛”,許多人都在憋著整他,欲致他與死地而後快。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在,自己稱為“相聲WIFI”,都在蹭他的熱度!

總的來說,郭德綱所言不虛,第一階段我們不知道,第二階段卻是看的不少。電視臺,同行,徒弟紛紛圍剿,毫不留情——然而,百鍊成鋼,鳳凰涅槃,郭德綱在困境裡殺出了一條血路,中國相聲也終於有了一個起死回生的局面!

不論有多少人反對,也不論他多麼受到一些人的排擠,郭德綱的德雲社如今是中國相聲界的領頭羊,這一點兒誰也不能否認的!更厲害的是他居然把相聲說到了日本——關鍵是商業演出。


荷聲茹夢


作為天津人客觀的說,相比於其他城市的狂熱,天津人更理性一些,郭的單口絕對的大師,新的對口創編相聲像我字系列,故事太荒誕,只能說不錯,多好談不到,郭的傳統相聲,像大保鏢首推少馬爺和黃族民的,批三國蘇文茂的,白事會馬三立的,八扇屏二趙的,除了這些大師說的在聽我願意聽老郭的,其他沒法聽,所以說對口無論傳統還是創編相聲老郭跟這些大師還有差距,不過只說單口,老郭沒說的,個人感覺不次於劉寶瑞,有人說老郭單口個人評論太多不如劉寶瑞直接,這點我想說說劉的年代,別說上學認識字的都少,你怎麼說觀眾都聽的靜靜有味,郭再說就那珍珠翡翠白玉湯都太熟悉了!郭只能把自己的知識,像明朝的皇帝介紹啊!人物內心啊!表現出來在加入笑料,讓你一直跟著走,就衝這點不比劉寶瑞單口差,絕對也是大師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