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術已送達,趕緊給雷區插上「小紅旗」

雷潮難停息,跑的跑,清盤的清盤,都說這行業難看清。確實,P2P行業水深,這是公認的,但是其中的門道也是可以摸一摸的,今天叨哥就講講叨哥視角中的P2P行業,以及對平臺一些簡單的辨別方法。

其實就是列個簡易版的“負面清單”,不存在問題的不一定投,但存在問題的一定不投。於叨哥自己而言,一般存在以下問題的不會去投:

股權變更問題

股權變更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在P2P行業轉手股權卻蘊藏著風險。

首先有被騙子公司收購的風險,像之前那個提出三折清賬的平臺就是典型的例子。操作方法很簡單,騙子公司只需要收購一家之前經營還不錯的平臺,發標撈一筆就跑,留下信任該平臺的老客戶和羊毛黨對臉懵逼。還有就是持有人感覺局勢不妙把平臺轉出去,因為信息是不對稱的,所以只有持有人知道平臺的所有信息,所以存在接手人和投資人一同被坑的可能性。

之前有某知名平臺委身於規模小自身很多的平臺,官方所解釋的優勢互補,然而叨哥翻了翻它的業務,發現並沒有藉助收購者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委身就是存疑的,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小姑娘下嫁,總是要圖些什麼的吧。你說圖他錢,結果人家一看他家徒四壁,那就尷尬了。叨哥個人比較遵循事出有因,賣身並不可怕,但需要給出一個可以接受的解釋。

果不其然,就在叨哥發稿前日,已有投資者前往該平臺維權。

拆標問題

拆標可分為時間上的拆標和金額上的拆標,時間上的拆標是指將一個長期的標拆為幾個短期的標,金額上的拆標是指將一個大額的標拆成幾個小額的標。拆金額目前比較常見,危害也相對較小。拆期限最直接導致的就是錯配問題,貸款的長期和投資的短期造成了目前的亂象。對於拆標,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得找到接盤人。一個三年的標,找投資者不好找。但是拆成三個一年標,每個投資者負責一年還是可以的,然而一旦資金鍊斷裂呢?

彙集投資者的資金,借給資金短缺者,形成一個資金池,銀行能做,但是P2P平臺不能。P2P本身就是為投資者搭建的一架橋樑。龐氏騙局的頻繁發生和自融的盛行註定了P2P行業無法去做資金池,現在大部分平臺都有自動匹配的業務,這可能會成為管制的重點。

假標問題

這個問題更嚴重,發假標平臺的自融可能性極高,風險也非常大。假標問題其實挺難分辨,主要對於個人來說能收集的資料有限。主要還是看平臺對信息的披露情況,需要在不侵犯隱私的情況下儘量詳細,還要判斷其真實性,但這個對投資者來說很難。

最近北京某暴雷平臺之前被懷疑發假標,投資者和媒體這邊炸開了鍋,平臺還義正言辭地要求刪負面信息,並且組織了一場公開談話來“澄清”,提供了平臺發行的是真標的證據,後來被實地考察證明是假標,整個事態情節真的是不要太精彩。目睹了全過程的吃瓜叨哥,從一臉懵逼到笑出了聲。這件事反映出,假標問題是真的不好判斷,很容易被輿論帶跑偏。

債轉困難問題

在金融中有一個理論叫做流動性偏好,指的是人們寧肯以犧牲利息收入而儲存不生息的貨幣來保持財富的心理傾向。凱恩斯給出的動機是交易動機、謹慎動機和投資動機,這也說明了資產保持流動性的重要性。在P2P投資中,資產也應當保持流動性。主要因為這行業本身不穩定,在投資的時候就要為逃跑做準備。

債轉就相當於給投資留的一個後門,看形式不好可以拋下點細軟鑽出來,但是得找到個願意補上你的位置給你撐門的人。能夠債轉相當於留了個形勢不好提前跑的可能性,否則的話就像樓上澆下來一盆水,你被定住了只能眼睜睜看著落下來,so絕望。

所以說沒法把債券轉出去的,叨哥儘量就不考慮了。債權轉讓難甚至倒貼錢也轉不出去的,也不打算考慮。叨哥覺得我命由我不由天,還是給自己留個搶救搶救的時間吧。說句實在話,金融業發展本身就是處於加速成長階段,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在P2P行業投資真的是不圖一世,只圖一時,叨哥最開始投資的目的也只是跑得過通貨膨脹,所以很在意投資會不會被套住的問題。

負面輿論問題

叨哥是一個很注重輿論的人,在“網貸之家”的資訊區和“網貸天眼”的新聞區以及兩家平臺的社區可以看到一些報道,關於其中的負面,像拆標、逾期或者債權轉讓困難這些叨哥都會留意一下,通過繼續收集信息關注是否屬實。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負面輿情不足以稱為參考指標,但是叨哥發現很多平臺在正式暴雷之前負面輿情暗流湧動,暴雷前剛剛投資的投資者如果留意到這些信息,損失是可以避免的。

但還存在一個問題,輿論的不定性非常強,有一些公關力量比較厲害,可以掩蓋負面輿論。同樣的,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刻意去打擊其他平臺。所以在輿論方面,需要有辨別能力。

除了上面說到的幾點之外,資金池也是很多平臺存在的問題,但對它的判斷難度更大。雖說一些有銀行存管的平臺也陸續暴雷,但不得不說銀行存管對資金池有一定的約束作用。怪不得有投資者以是否有銀行存管作為一項判斷投資靠不靠譜的標準。

以上只列舉出了一些叨哥覺得比較嚴重的問題,還有一些像資金站崗、客服責任心差、限制提現或者標難搶白白損失手續費這種問題,這些都是從輿論中很容易發現的。

叨哥有話說

叨哥上面列舉的問題都是自己在讀一些公眾號文章或者是看論壇時發現的,很容易獲得這些信息。但是架不住投資者不去尋求信息,或者說太過於相信平臺。

作為一個理性投資者,叨哥希望能做到幾點:

多去關注平臺的信息。別投資一個平臺就只知道平臺名字、收益率、到期時間,關注關注風險,一不小心就當了散財童子。叨哥在正式接觸P2P行業之前也被一些廣告及新人紅包引誘到P2P行業過,那會兒沒什麼經驗,沒關注風險信息,薅一把羊毛就走。以現在的雷潮之兇猛,真心不敢了。

多關注行業新聞。學過金融的都應該知道風險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這個系統性風險就是全行業都面臨的風險。像政策動向這種,會引導著整個行業的變動,這類新聞也得知道。簡單舉個例子,雷潮之下,很多平臺倒下是必然。而監管的重拳出擊,就是加快它們倒下的催化劑。

相信自己的判斷,莫輕信他人。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親戚朋友之間也是如此。甭管是出於好心還是其他什麼目的,投資者最需要相信的是自己。就像玩狼人殺,不管是什麼身份,你需要對自己手裡這張牌負責。投資也是,不管你要投到哪裡,都需要對這筆資金負責,自己本身才是資金的擁有者,也是責任的承擔者。

不要太相信“歷史”。歷史無逾期、歷史收益率這些只是個參考。暴雷是件“一鼓作氣”的事,就算是投了很久的老平臺,也不能相信它永遠不會出現問題。

也有人會覺得有些平臺雖然看起來有問題,但是幾年過去都沒暴雷。叨哥覺得,破一點點小洞的衣服也能穿,但是它在擠地鐵時被扯壞的幾率遠比完好的衣服大。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浙江潮未起,金海浪難消。

避雷術已送達,趕緊給雷區插上“小紅旗”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金融資訊報(ID:jrxdddd),免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