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怎樣寵高陽公主的?

侖枘D6mu3414


李世民對高陽公主的寵愛,舊唐書有載,“

初,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愛屋及烏,連女婿也十分照顧,但類似表達父愛的記載除此之外難覓蹤影,後人有此印象,應是高陽公主事蹟太過傳奇之故。


高陽公主生母不詳,嫁與房玄齡第二子房遺愛為妻,以刁蠻胡為知名,房玄齡臨終還憂心國事,託公主上表,唐太宗見表章後對高陽公主說“此人危惙如此,尚能憂我國家”,更添敬重。後來鼓動丈夫與大伯房遺直爭梁國公之位,搞得雞飛狗跳,又與玄奘大師之徒辯機私通,太宗聞知大怒腰斬辯機,由此父女失和。(今日頭條南方鵬)高宗繼位,家事牽出國事,高陽公主房遺愛捲入荊王謀反案被殺。


論寵愛,唐太宗喜愛的女兒至少還有長樂公主、豫章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而論太宗特別寵愛,僅長孫皇后所生的大女兒長樂公主就讓高陽望塵莫及,(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長樂公主即將出嫁時,丈夫是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衝,唐太宗特令讓有司為她準備比妹妹永嘉長公主多一倍的嫁妝,嚴重違反禮制,御史大夫勸阻無效,賴以剛正敢諫知名的魏徵力阻才罷休。

太宗準備變相推行分封制,以宗室拱衛國家,下詔讓宗室群臣襲封刺史,眾大臣進諫無效,長孫無忌便請出兒媳長樂公主勸說其父,太宗便“詔停世封刺史”,貞觀十七年,二十三歲的長樂公主病死,唐太宗深受打擊,“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多次痛哭後仍然悲不自勝。(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唐制規定公主墓只能設一道石門,而據考古發現,長樂公主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門,這在昭陵現已發掘的陪葬墓中屬獨一份。對比庶女高陽公主,高下立判。可以看出,高陽的敗亡,與父親寵愛無關。


南方鵬


李世民很寵高陽公主嗎?好像很多人很多人都這樣覺得,其實這多得益於《高陽公主》、《大唐情史》、《武媚娘傳奇》等電視劇中的描述,那麼其實她真的很受寵嗎?

說實在的,這個真不一定,或者說,其實只是一個假象。對於李世民我們都知道,他有5個最為受寵的女兒,而高陽公主便是其一,但是如果說要講些特別特別能說明非常受寵的事件的話當真是沒有。最多,就是表示過非常喜歡高陽的性格,和她“興趣相投”,甚至曾經說過“如果高陽是個男孩子,就連帝位都會傳給她”,最後還將之嫁給了方家二子房遺愛(大唐名相房玄齡的二子)。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作為一個連生母都記載不清的公主,李世民真的就會來說沒有目的性的,僅僅就是性趣相投,看的順眼?其實,真心不然,瞭解過李世民為人的人都會知道,不會如此簡單。



我們再想想,如果這樣解釋一下:李世民是為了拉攏忠臣房玄齡的心,而故意表現出像是比較喜歡高陽,並把她下嫁給房家,作為一種政治手段,這樣,是不是一切就能解釋清了呢?所以高陽的受寵,我感覺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種表象。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喜勿噴,謝謝!

歡迎大家點贊和關注!你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

還有,客官,你怎麼看?


老梁說歷史


公元653年,紫陌紅塵,夕陽西下,她一襲白衣,凝望了一眼窗外的風塵戀戀,然後纖纖玉手將三尺白綾一拋,接受她最後的命運。那一天,大唐最美的高陽公主香消玉損,而賜她自盡的正是自己的弟弟,彼時的唐高宗李治。

那麼,李治為什麼一定要賜死高陽公主呢?真的僅僅是因為,她與丈夫房遺愛夫勾結北景公主、柴令武等人,意欲謀反以推舉荊王李元景登上皇位,事情敗露而死嗎?在這之後,還有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就讓時光倒流回千年前,我們一同前去尋找答案。

高陽公主劇照

古往今來,人們對高陽公主的瞭解,大多是通過她旖旎多情,風月成韻,與辯機大師,一念情緣起,一念情劫生,最後天人永隔的愛情故事,而在這故事之外,對於真實的高陽公主所知甚少,甚至有很大的誤解,尤其是在不少人眼裡,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這一點,其實並不符合史實。而瞭解這一點,對於我們尋找高陽公主之死背後的真正原因很是關鍵。

高陽公主與辯機劇照

在《舊唐書》中的一句話:“初,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一直以來,這句話被當做是高陽公主頗受寵愛的直接證據,因為她受寵,所以她的駙馬房遺愛也受到一定優待,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舊唐書》說房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但是縱觀整個貞觀年間都沒能發現房遺愛因為娶了高陽公主得到了實質性的好處,尤其是對比一下杜如晦之子杜荷還能夠因為娶了城陽公主,得封正二品的郡公,我們更是能推斷出,房遺愛並沒有因為娶了高陽公主而得到過特殊待遇。而房遺愛最終在眾多駙馬中脫穎而出,還是由於他的父親——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危,唐太宗親至其病床前與之握手訣別,並當即授予了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正四品下),並且太宗此舉,還是為了房玄齡能夠在活著的時候親眼看見兒子們的顯貴。由此可見,《舊唐書》裡的這一句記載,並不能說明高陽公主受寵,至少用這句來作為高陽公主是高太宗最寵愛的女兒證據太單薄。

關於高陽公主備受寵愛的證據難以尋找,但她不受寵一事,卻能很容易通過唐太宗對李承乾與李泰,和對她在犯錯之時的態度對比推斷出來。

高陽公主劇照

世人皆說,高陽公主是因為和辯機通姦一事被唐太宗疏遠了,不復寵愛,但就史書上的各處記載而言,唐太宗對於自己真正寵愛的孩子,從來不會因為對方的行為舉止不當而心生厭惡。證據之一,當初李承乾試圖謀反,犯下唐律中十惡之首,罪不容赦的滔天大罪,可儘管如此,唐太宗也沒有就此傷害李承乾的性命,不但絞盡腦汁設法保住了他的性命,更將為李承乾說話的來濟連連升官。證據之二,明知李泰有奪嫡之心,唐太宗也沒有對這個兒子多加處罰,只是將他的爵位從正一品親王降為從一品郡王,而且不到四年後,又重新晉封他為正一品的親王。與李承乾和李泰相比,高陽公主與辯機偷情,實在是無關大局的私事,而高陽公主就此遭到唐太宗的疏遠與冷落,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唐太宗對高陽公主的感情很是淡薄。

長孫皇后劇照

弄清楚了高陽公主在唐太宗心中的真正地位之後,我們再來看高陽公主與唐高宗李治的關係。高陽公主的生母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謎團,但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她的生母並不是長孫皇后或太宗四妃之一,為什麼呢?

第一,史書上對長孫皇后的七個子女記載很清楚,第二,因為高陽是因謀反而被賜自盡的,若是四妃之女,四妃及其諸子不可能不被連坐。所以說,高陽公主與唐高宗李治雖然是姐弟,但也是隻是同父異母的姐弟,再結合高陽公主並不太受寵的皇室處境,李治與高陽公主的感情自然也不會深厚。

自此,我們可以對真實的高陽公主有了一個大致瞭解,那就是她只是皇室成員中並不起眼的一位公主,所以當她捲入謀反事件時,唐高宗對於這位姐姐首先想到的不是保全,相反的,他會從最功利的角度考慮怎麼樣用高陽公主謀反一事,來藉機震懾當時那些蠢蠢欲動的宗室大臣,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高陽公主的性命。

歷史不忍細讀,高陽公主的一生,從婚姻到死亡,都是在為父親和弟弟的政治做犧牲,充滿著悲劇,她沒能逃過那個時代的公主的宿命,也沒有能力在愛情曾經降臨時抓住幸福。而這,或許也是那個時代大多數女子的宿命吧。千載悠悠過,徒留嘆息聲。

參考文獻:

《舊唐書》


亭殿閣


唐朝皇宮有權有勢的女人都有一個特殊的嗜好:喜歡和尚!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愛的死去活來的露水情緣;武則天第一個男寵馮小寶也是出家之人;太平公主與胡僧惠範的私下愛戀

而最為離譜當屬高陽公主拋下自己丈夫房遺愛和辯機和尚的風流快活,最終因一個枕頭而導致醜事敗漏,辯機和尚被腰斬,轟動一時!


作為唐太宗的愛女,高陽公主從小就我行我素,目中無人,而唐太宗也為她的婚事操碎了心,費盡千辛萬苦挑選了一門上好的人家,就是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房遺愛也是名門之後,舉止有禮,高大威猛,帥氣逼人,唐太宗心想房遺愛肯定能贏得女兒的歡心!可是洞房花燭夜之後,高陽公主就再也沒有讓他上過自己的床,原因何在?因為房遺愛完全不符合高陽公主的胃口。

高陽公主喜歡的是文采斐然,溫文爾雅的知識分子,於是在一次外出後遇到辯機和尚,從此愛的水深火熱,在辯機和尚的茅屋裡纏綿幾天幾夜,不可開交,送給駙馬爺一頂綠油油的大帽子。


其實這一切的後果唐太宗是難辭其咎的,因為他確實非常寵愛高陽公主!

第一,太宗從小就給公主諸多關照!

高陽公主是為數不多能夠在唐太宗面前成長起來的女孩,所以唐太宗也對處處關照,從來都是順著她的脾氣性格,要啥給啥,基本就沒有拒絕。正是隨時給予的滿足,讓高陽公主日後變得驕縱異常,只要不順其心,就會不依不饒!像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醜事暴露,太宗火冒三丈腰斬了辯機和尚,而高陽公主因為此時對自己的父親唐太宗恨之入骨,竟然謀劃著謀反,最後敗露被殺,簡直膽大包天!

第二,為高陽公主婚事很是上心!

高陽公主十一二歲就給公主選定了一門婚事,就是宰相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孔武有力,高大威猛,也算是很對得住高陽公主的身份了。畢竟唐初很多成年男子都在隋末的亂世中喪生,而一些條件好的男子基本都是讓皇室女子優先,高陽公主只在十一二歲都給她安排了一門門當戶對的上好親事,可見唐太宗對她的上心。

第三,駙馬爺房遺愛優待良多!

因為高陽公主的緣故,駙馬爺房遺愛得到的賞賜也不少!

《舊唐書》有記載:“初,主(高陽公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

並且,因為高陽公主的緣故,房遺愛步步高昇,官至太府卿後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從三品,“掌財貨、廩藏、貿易,總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一個大大的肥缺!這都算是唐太宗對高陽的賞賜。


可惜,高陽公主不知死活,不好好相夫教子,非要尋花問柳,只顧自己快活,在外亂搞,最終辯機和尚被腰斬,而唐太宗對其徹底失望,而她自己竟然不思悔改,還把情郎之死歸結為唐太宗,簡直不可理喻,而且還任性的想著謀反,後來東窗事發,還任性的連累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包括房玄齡整個家族都遭到清洗,影響深遠!

而這一切,都和高陽公主脫離不了干係!


忠肝義膽嶽老三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兒,並且很受唐太宗的喜愛,後來嫁給了名相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但是高陽公主因為唐太宗的寵愛,所以為人很嬌縱。

因為唐太宗的寵愛。所以高陽公主嫁到房家,房家人面對這個公主都是很小心謹慎的感覺。

後來高陽公主和和尚辯機有染,因為是與房遺直爭奪主位,高陽公主覺得唐太宗很喜愛自己。會幫自己,可是唐太宗並沒有按著她想到那樣去做。所以就讓高陽公主生唐太宗的氣,同時又兩人開始疏遠。

而後來太宗知道高陽和辯機的時候,非常生氣,就把辯機和尚以及奴婢殺了。

因為這件事,高陽更加生唐太宗的氣,後唐太宗駕崩後,高陽仗著自己曾經是李世民最喜愛的女兒,所以就對李世民的駕崩並沒有多難過。

後太子李治登基為帝,是為唐高宗。

在高宗年間,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因為參加李元景謀反案,房家遭到很大的災難。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賜死,名相房玄齡家族幾乎被全部清洗。



就是因為唐太宗過多的寵高陽公主,讓他的心裡處處都是高姿態的,什麼事都不能違背自己的想法,要是違背了,那就不高興。同時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寵愛,高陽公主叛逆的心一步步的走的更遠,直到參加謀反!


中孚鑑


在李世民的諸多女兒中,高陽公主算是比較受寵,但絕不是最受寵的一個,不過由於辯機案和房遺愛謀反案,使得高陽公主變成了諸多公主中最有名的一個,因此常見於小說和影視劇當中。

史料記載不多,受寵程度不詳

史料中關於高陽公主的記載並不多,其姓名不詳,生母不詳,出生日期不詳。根據《新唐書 卷八十三 諸帝公主傳》來看,高陽公主似乎是唐太宗第十七女,成年後嫁於名相房玄齡次子房遺愛,由於與《大唐西域記》執筆人高僧辨機的風月案(存疑)使其長期以來極為有名,且經常活躍於小說和影視作品中。高陽公主最終因與房遺愛被牽扯進荊王李元景謀反案(同樣存疑),被唐高宗賜死。

(房遺愛)

關於高陽公主的受寵史料中記載的同樣不多,《舊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初,主(高陽公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也就是說,因為高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對高陽的駙馬要比對其他公主的駙馬好得多。具體有多受寵,不得而知,

不過從史料中對其記載不多的情況來看,高陽公主的受寵程度有限,畢竟長樂公主李麗質和晉陽公主李明達可都是有比較詳細記載的。

辯機案和謀反案均存疑

(高陽公主和辯機)

辯機案。根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御史發現高陽公主和高僧辨機(《大唐西域記》執筆者)私情物證寶枕,太宗在知道高陽公主與和尚淫亂之後大怒,下旨賜死辯機(《資治通鑑》記載為腰斬),同時殺死奴婢十餘人。不過成書較早的《舊唐書》中對此事沒有絲毫記載,而《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均成書於北宋年間,較《舊唐書》成書較晚,且根據史學家的研究分析發現,此案疑點極多。由於高陽公主的形象主要來源於《新唐書》,或許使人對其有了誤解。

謀反案。同樣根據《新唐書》記載,永徽四年(653年),史載高陽公主驕縱,擅自謀求罷黜房遺直的爵位而奪之,於是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被長孫無忌徹查而誘發房遺愛參與荊王李元景謀反案,導致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均被殺。不過此案同樣疑雲重重,有人認為是宗室勢力與長孫無忌元老勢力較量後失利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宗室勢力想推舉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認為是房遺愛參與魏王黨謀反遭到誅殺等。


所以,高陽公主只能算是較為受寵,關於其受寵程度的記載並不多。不過由於辯機案和謀反案的原因,高陽公主的確是眾公主中最為出名的一個。

我是香茗史館,專注中國古代史,歡迎關注交流

香茗史館


高陽公主備受李世民寵愛,嫁與房玄齡之子,夫妻關係長期不和,高陽公主後來與一僧私通,事情敗露,李世民大怒,殺了高陽公主身邊侍女及那位高僧,高陽公主從此就暗恨李世民,當李世民死時,高陽公主一點也不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