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

看到身邊的朋友給予並收穫著愛,而你卻只能像個局外人一樣旁觀這一切,當你也有機會渴求愛的體驗時,卻總覺得自己的心被包裹著,難以突破那道無形的壁壘。

甚至你會認為,自己是“愛無能”,大概要孤苦終生了。

如果愛是一種能力,意味著它是可以被習得的。那又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擁有這種能力呢?

今天的文章,來自書單團隊的薦書人黑羊。他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就給出了這個問題的一種答案。

——書單君

偶像劇《流星花園》裡,道明寺有一句經典的臺詞:

如果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都沒有被人家認真喜歡過,他會甘心嗎?

渴望獲得愛,大概是每個人的本能。然而,這種願望並非總能實現,其中最可惜的一種原因,是我們沒能感受到他人的愛。

這個觀點,來自關係心理學專家珍妮·西格爾博士的這本《感受愛》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也許你會反問:如果有人愛我,怎麼會感受不到呢?

還真不一定。西格爾博士說,感受被他人所愛對我們的生活有非比尋常的影響。但遺憾的是,我們並不是總能感受到愛的,這種能力會退化,也有可能被阻礙……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感覺被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談吐風趣幽默,是公認的人緣好。

我以為,她的字典裡不會有“孤獨”一詞。但她告訴我,有時候午夜心裡難過,翻遍通訊錄,也找不出一個可以任性打擾聽她傾訴的人。

儘管朋友們很喜歡她,但在某些時刻,她依然是孤獨的。

就像很多夫妻,即使感情不錯,也會在半夜想推醒對方聊聊天時,只換回一句“快睡吧”;就像有些孩子幾乎很少向父母吐露心聲,因為那些家長只會在物質和教育上竭盡所能,卻一直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可見,被愛與感覺到被愛,是不一樣的兩件事。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很多人感受不到被愛,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文末有一個核心心理需求測評,通過這個測評,幫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西格爾博士認為,其中的差別,就在於雙方是否建立了情感上的理解與聯結。而聯結的方式,並不靠“我愛你”之類的語言表達,而在於非語言線索,包括語氣語調,微笑、充滿愛意的凝視等面部表情,以及撫摸、擁抱、親吻等肢體語言。

這一模式從我們還是嬰兒起就建立了。因為嬰兒沒有掌握聽說技能,和看護者的溝通方式就是靠非言語的情感交流,通過被輕拍、擁抱、親吻,以及撫摸、對視,嬰兒會感覺到自己被關注和理解,也被人珍視,從而建立起安全感。

感受到被愛的人,內心會充滿快樂,因為覺得受到了保護,心靈和思維都處於接納和開放的狀態,甚至產生神奇的行為表現。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感受愛》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邦妮是一名小學老師,她剛入行,就接手了一個有45名學生的一年級班。然而,要讓45個小朋友整節課都安靜聽講,對於新手老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出人意料,邦妮做到了。

校長很驚訝,旁聽了幾節邦妮的課才發現秘密。原來,邦妮在傾聽孩子們的問題時,都會帶著真誠的興趣和好奇,給他們全部的注意力,那種深情和眼神別具魔力。很快,孩子們都想體驗她所給予的全神貫注,也就格外認真地聽課,來獲得和邦妮互動的機會。

也就是說,學生們之所以熱衷於學習,是因為他們感覺被愛。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像邦妮的學生那樣幸運。

比如,西格爾就曾接觸過這樣一個案例:

馬麗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

在當媽這件事上,她做到了能想到的所有事來確保孩子感覺被愛:自然分娩,母乳餵養,組織各種家庭活動,閱讀育兒書籍……

但不如她所願,孩子們對被愛的感受並不牢靠:兒子缺少朋友,沉迷遊戲,長大後一直在錯誤的地方尋找真愛。女兒則每天獨來獨往,經常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後來又長期抑鬱,幾乎和家人斷了聯繫。

問題的根源,在馬麗的童年經歷。因為覺得母親太過自我中心,所以在成長過程中,她一直沒有感受到母親的關注和情緒回應。

出於自我保護,她切斷了與自己情緒的聯結,就像怕心受傷而給它裹上了厚厚的防護。所以,她很少關注或理解自己的感受,做了母親後,也不關注孩子們的情緒。

孩子們不和她談論自己的感受,她也認為這很正常。

如果我們沒有感覺到愛,就很難讓別人感覺到愛。“愛無能”的很重要原因,就是“愛無感”。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是什麼在阻擋我們的愛


在獲取愛時,我們有可能會遇到很多障礙。

比如,某些藥物會讓我們大腦感受愉悅的部分變遲鈍。

再比如,對虛擬世界的沉迷也在消耗我們感受愛的能力。

這一點不難理解。我們每天會在大大小小的屏幕前花上至少幾小時,甚至90後的年輕人,已經習慣了通過QQ、微信等社交軟件來維繫人際關係,就連戀愛裡的情話,也幾乎都存在騰訊服務器裡。

但問題是,虛擬溝通無法實現真實的眼神接觸,無法生動地傳遞肢體語言,味覺、觸覺、嗅覺之類的感官信息,也是虛擬場景中無法重現的。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剛才我們已經說過,人與人的情感聯結主要是通過非語言線索。我們需要聽到關心我們的人在說話時聲調發生了什麼變化,需要讀出他眼神中的情感,需要在悲傷時感覺到朋友的擁抱……

然而,虛擬世界無法給我們這些,甚至,它還會削弱我們線下溝通的能力。“微信聊得哈哈哈,見面沒話很尷尬”,中槍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不過,感受愛最大的障礙,還不是藥物或虛擬網絡。

去年國慶假期,我回了趟家。剛住了兩天,我爸就說,你這次回來狀態不對。

我問他哪裡不對,我爸說:“看著心不在焉,憂心忡忡,始終處在思考的狀態,見了親戚朋友一點也不開心,跟我和你媽也沒說幾句話。”

當時我就愣住了。他說的對,那個假期我是帶著工作任務回家的,要構思書單的內容方案,要思考幾個棘手的問題該怎麼解決。我以為這些都在我的心裡面,自覺沒表現出什麼異常,沒想到還是被發現了。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在《感受愛》中,西格爾博士指出阻礙當代人獲取愛的第三大障礙,就是過度思考,也就是“想得太多”

她說,思維是一把雙刃劍。它擁有神奇的能力,能夠開闊視野,讓我們可以實現自己的追求。但如果我們過度思考,以致鈍化了情緒意識,那麼思維就會把我們封閉起來,甚至“殺死”我們。

想想我回家那幾天的狀態,滿腦子都是計劃、選題、排期,人雖然在家,心卻在一個我自己構建出的時空裡慌慌張張地左奔右突,不僅沒有覺察自己的焦慮,也沒有去感受家人的情緒。

也就是說,我自己關閉了情緒,切斷了與家人的情感聯結。

我相信,與我有類似情況的“書米”一定不在少數。

作為腦力工作者,思考質量往往決定著工作成效。然而,當我們專注于思考時,會不斷錯過當下,而正是這些當下讓我們有機會理解他人的感受、愛他人以及感受到他人的愛。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如何重新感受愛?


我們之所以過度思考,是出於對未來的恐懼,這歸根結底是沒有管理好壓力。

人類祖先面對的壓力多數來自外部威脅,比如猛獸、天災,所以我們進化出了一些本能反應,比如戰鬥、逃跑、僵直。

然而,今天我們所面對的絕大多數壓力,並不會危及生命,而是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造成威脅。然而,神經系統還是習慣性地祭出反射性反應來,導致我們無法放鬆,從而關閉了感覺被愛及讓他人感覺被愛的能力。

當壓力失衡,我們有兩種方法可以快速調整。

第一種,你可以和一位自己信任的人交談,他需要保持鎮定並且善於傾聽。這樣你就更容易重新打開感受情緒的開關,感受到愛和安全,從而放鬆下來。

另一種,則是依靠多種不同的感官來舒緩。你可以通過把注意力放在觀賞圖像、聆聽聲音、品嚐味道等來減輕壓力。因為這可以幫助你把注意力從思維世界的焦慮中轉移到當下,關注自己的情緒及周圍環境,激活感受。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第二種調整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冥想

冥想最初與宗教有關,但如今已經出現了其他形式的冥想,包括不帶宗教色彩的世俗練習,它的目的是讓思維安靜下來,放鬆身體,幫助我們對自我有更敏銳的觀察和意識。

(西格爾博士在書中介紹了一種名為“駕馭野馬”的冥想法,文末為大家提供了具體方法的試讀,幫助你管理壓力,快速調整,重新感受愛。)

所有的冥想都是通過讓思維平靜下來和集中注意來實現其目標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每時每刻專注於單一的事物或理念。

總之,既然我們感受不到愛的原因,是因為關閉了對自己情緒的感知,關閉了與他人的情感聯結。那要想重新感受愛,就把情緒感知的開關打開,回到此刻和當下,關注自己,關注他人。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


這本《感受愛》,不像那些實用性或工具性強的書,能給你非常明顯的收穫感。但它關注的,恰恰是太過看重目的、實用的我們經常忽視的另一面:

我們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我們能否從親密關係中體會到愛。

當代文化往往認為思想是真正有價值的智慧,而情緒不過是些沒用且礙事的玩意兒。但《感受愛》可以讓你重新認知感受與情緒的價值,它們關乎你的心靈是否寧靜,關乎你是痛苦還是幸福地活著。

別忘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感受,而不是思考。


只敢在微信上談戀愛:現在的90後怎麼了?



所以,我特別喜歡書裡的這一段話:

“人類許多重要的思想都產生於未帶著特定目的去思考時……它們出現在夢境、洗澡、攀巖或者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的時候。它們出現在我們感覺平靜、專注、安全、放鬆,並且像瞭解自己的思想一樣瞭解自己情感的時候。”

電影《白日夢想家》裡,攝影師西恩為了拍一隻雪豹,在喜馬拉雅的山脊上守了一天一夜。然而當雪豹真的出現時,他卻遲遲沒有按下快門。

一旁的男主問西恩:你打算什麼時候拍?

西恩微笑地遙望雪豹出現的方向:“有時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歡某個時刻,我不想相機使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其中。”

“沉浸其中?”

“對,享受當下。”

愛也在當下,好好感受,把握住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