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城作品——记山西近代学界的一代宗师郭象升(六)

一次,郭象升从伪省署回到家中,他想到远在天外的阎锡山、贾景德等故交,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幕府有怀”。

幕府有怀

幕府秋笳日夜闻,故人相念半从军;

不教北海空樽酒,无奈西华剩练裙。

富贵转头真梦幻,河山弹指即风云;

裹头尺布谈何易,且草穷交卖艺文。

(郭注:吕留良有《卖艺文》)

民国28年(1939)4月,在日本人操纵下,伪山西省公署成立了山西文化委员会,郭象升被昔日的故交苏体仁“委以重任”,强行授予其文化委员会委员长一职。郭象升无计脱身,常在家托病不出,从不领取伪政府发的薪金,从不参与奴化教育。

郭象升侧身伪职,如鸟入笼中,度日如年,与人相接,多只谈天气,不涉时政。在一首诗中,他这样写道:

薰风习习宿云披,团扇轻衫淡荡时;

相见都言天气好,清谈渐觉老来宜。

青山入梦思乡远,白日如年恋客迟;

溽暑未收人意嬾,茶情洒量要支持。

沦陷后的太原,郭象升的文友散失大半,但还有一些人留了下来。时间一长,这些文友在日伪政府统治下的阴霾下,渐渐与郭象升重新建立了联系;郭象升为了逃避现实,常会在府中宴请他们来诗酒相伴。

8月21日是传统的七夕节,郭象升招李子栽、陈松涛、韩竹君、常晓楼、张贯三、宋纯如、陈芝楣、金若虚、王念祖、赵宝臣、李仞千、冯勉斋等友人在府中小饮,张贯三、王念祖、赵宝臣、李仞千因故未到。来客在酒足饭饱之后,照例进行诗词相和,在座之人分上、下平声韵三十字赋诗,郭象升拈得“支”、“灰”两韵。

一年一度慰相思,了却相思是几时;

碧落虚传牛女会,红牙争谱鹊桥词。

画屏银钩秋光冷,钿合金钗夜语私;

乞得天孙无限巧,鸟应比翼木连枝。

即今海内苦兵灾,新咏何心继玉台;

杯酒有缘聊一醉,干戈不死竟重来。

人间天上秋如故,月底花前见几回;

荆楚岁时儿女节,吾曹姑借作诗材。

当年冬天,郭象升在一篇小记中云:“余自去年四月出山,置诗不作,讫至年终,仅有节律三首。今年二月迁入文化会,日日浏览译本书册,亦未暇谈诗也。偶与陈汉卿移榻庭中闲话,举首见一钩残月在天,漫以小律咏之,遂勾起诗兴,时时有作,复参杂以填词制曲。奄勿数月,遂得诗百数十篇,词曲亦近百首,录为二册云。己卯仲冬,云舒记。”

郭象升在伪政府担任职务,很多朋友对他不予谅解,认为只要接受伪职,便是汉奸。郭象升饱读史书,他深知自己的行为会让自己的清誉和人格受损,心情备受煎熬,始终受着良心的谴责。

其时,伪山西省公署日本顾问名义上属于省公署管辖,实际上却是伪省公署的太上皇,山西的军政大权都操纵在“顾问室”的头头谷荻手中。伪省长苏体仁仰人鼻息,对谷荻极尽逢迎之能事,二人狼狈为奸,相互利用,建立起一种畸形的“友情”。谷荻在民国28年调离太原时,苏体仁设宴为之饯行,肉麻地吹捧谷荻“伟哉先生,友邦俊彦。允文允武,楷模禹甸。鸿才伟绩,铭助行山。”并请郭象升出面饮酒赋诗,郭象升拒不赴约。

郭象升在办理公事时,借机维护了山西的许多古旧文物及书籍。退居寓所,则竟日以读书批书为事,聊度时光。

郭象升在读书时,特别留意历史上那些投降的“贰臣”文豪,通过他们的经历联想自己的处境,进而想象后人对自己的评价。明末的文坛盟主钱谦益,当过明崇祯朝礼部侍郎,顺治二年降清,又做了清顺治朝的礼部侍郎,虽半年即辞官,但却成为人生的大污点,郭象升曾撰文详尽剖析钱谦益降清前后的各种事情,思考着一个文人被潮流裹挟后的行止处境。在内心中,郭象升认为自己维护山西古文物诸事不值一提,他在剖析钱谦益时,这样说过:“……牧翁(指钱谦益)之降也,托于保全阖城生灵,此不值识者一笑也。自古降臣同一借口,何足为此老遮羞!”他认为:钱谦益降清是无意识的失着,钱谦益在明弘光帝在菜市口被诛杀的同时向清廷呈请休退是“极有意识之举”,则是在回归正途。从郭象升这些隐晦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很看重文人的气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