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常用公文,是做好机关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写好常用公文,是做好机关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很多机关公务人员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在机关工作,具体的事好办,动笔的事难为。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从事写作工作,认为写文章是个辛苦活。很多人在机关里历练了多年,但仍难以有所成就,就是在应用写作这块短板上拉了后腿。

如果说“能干”是机关公务人员的一项真本事的话,那么“会写”更是一种硬功夫,就像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了哪一项,机关公务人员的工作都不会完整。

因此,机关公务人员要想把工作干得漂亮,在机关上能立得住、立得久,就必须练就应用写作的“硬功夫”。

写好常用公文,是做好机关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公文是传达政令、请示工作、报告情况、洽谈公务的一种常用文体,是概括、表述、传达领导意图的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法定的权威性、严格的程式性和突出的实用性等特点。同时,公文还是一个单位的“脸面”,体现着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如果一篇公文写得漏洞百出、错误连连,再如何标榜自己的管理水平高,也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写好公文,是机关公务人员的立身之本,是做好机关工作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

写好常用公文,是做好机关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一是文种选用要正确,不闹笑话。要认真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明确公文种类、注意事项、每种公文的写法及要求,正确选用相应的文种,使写出来的公文符合规范,从文稿的观点、内容到措辞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文种选择上,要熟知15个主要文种的具体适用情形,尤其要将通知和通报、通报和公报、请示和报告、决定和决议等容易混淆的文种区分清楚,特别是不能出现“请示报告”“意见的通知”等常识性错误。

写好常用公文,是做好机关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二是公文用语要规范,不能马虎。语言是公文的第一要素,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是准确、简洁、平实。准确,是说公文语义表述要准确明晰,包括语法意义的准确无误和逻辑意义的明晰严密。用词要准确,表述要准确,标点符号要准确,不允许出现有歧义和含混的说法,尤其是断句要规范,要准确地表达意思。简洁,就是语言要精练,简明扼要。在句子运用上,要充分运用陈述句,规范使用无主句,不用或少用疑问句,做到简洁而明白。平实,就是要庄重、分寸恰当,用字、用词符合公众审美标准,通俗易懂,要使用普通话词语,多用程式性和专用词语,避免方言、土语,善于将口语转化为书面用语,要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

写好常用公文,是做好机关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三是常用文种要写好,体现水平。特别是各类常用的公文要写出层次,写出高度。比如,经常用到的通知,要体现出系统思考和统筹全局的特性,提前把与通知相关的内容一块想到、想周全,对通知所涉及内容的整个流程自己要先走一遍,把该说到的、该说明白的事项,一次性说到位,免得通知下发后让接收单位再一遍一遍地打电话询问、求证。现实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通知下发后又一个接一个地再下发补充通知的情况,就是对此种情况的最直接体现。再比如写请示时,要严格执行“一文一事”原则,不能在一份请示中捎带其他请示事项;主送单位要单一、具体,不能奉行“见了菩萨就叩头”的思想;在说理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怎么说”上,而不应仅仅注意“说什么”,也就是要强调陈述的技巧。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蠢人用他知道的道理说服我,智者用我知道的道理说服我。”同理,拟写请示的原因时,也不能只从本单位的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而是要改善心智模式,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上级的立场出发,争取用上级明白的道理说服上级,以求得帮助。所以,常用公文写好了,是机关人员能力和水平的最好体现。否则,就是一块短板,注定在机关工作中走不快、走不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