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多少年前就有了液態水?它是怎麼形成的?

許章杭


關於地球水的形成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地球自身就擁有的水資源,第二種則是外來隕石所攜帶的晶體中的水,我們知道宇宙誕生後最先產生的元素是氫,然後依此出現元素週期表以後的元素,當宇宙中出現水分子後,那麼必然就會出現在隕石中,但這是一個準備工作,首先還是得從地球的形成說起,


大約在50億前,太陽系剛剛形成,且到處都是隕石碎片,然後在引力的作用下這些碎片開始聚集形成一個地表溫度為1000多度的原始地球,且大氣中含有水蒸氣,沒有氧氣,但是因為溫度太高導致這些水蒸氣不能以液態方式出現在地表上,而到了39億年前的時候,地球就遭遇了太陽系隕石的瘋狂轟炸,其中隕石內部就含有少量的水,雖然量很少,但是這場宇宙轟炸持續了將近兩千萬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開始下降,堅硬的岩石出現,在這個時期地球表面的溫度只有七八十度,所以水蒸氣也開始轉變為液態水存留在地表,以上所述就是地球上水資源的產生渠道,我們縱觀整個過程可以發現,只要條件合適,宇宙就為生命的誕生創造了水資源這個最基本的條件的,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只有地球上出現了高級生命,至少在目前看來是這樣。


零維立方體


太陽系形成以後,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水。

地球表面形成地殼,是小行星撞擊的結果;目前地球發生的最後一次小行星環撞擊地球事件,是白堊紀末期的“地臺活化”,即6500萬年前的陸地和海洋的的形成,是由於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光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能量——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了大量的硅酸鹽和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