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七之開頭:鳳頭美麗多姿彩

作文技巧七之開頭:鳳頭美麗多姿彩

開頭:鳳頭美麗多姿彩

古人說“鳳頭豹尾”,就是說開頭要寫得有姿有彩,像鳳凰的頭那樣,有人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這些都說明了開頭的重要。同樣,好的開頭,對於考場作文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那麼,什麼樣的開頭是好的呢?文無定法,開頭無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壞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否為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服務,能否吸引讀者讀下去。由於時間與篇幅的限制,考場作文的開頭要一簡、二新、三美。簡,就是要力求簡潔、明瞭,不羅嗦重複;新,就是不落俗套,新穎別緻;美,就是能給人以美感。要做到這些,可考慮選用如下方法。

1、開篇起興,渲染氣氛 

“起興”是古人文法“賦、比、興”之一,即在文章開頭吟詠景物與事物,渲染氣氛與感情,使讀者進入到作者所創設的情感氛圍中。這種寫法較適合於記敘文,如《關懷》這篇文章,講述了人們共同關心希望工程、踴躍捐款的故事。文章以一句話自成一段開頭:“天空,那麼藍,那麼廣。”天空令人感到寬廣、高潔,而這正與文中所讚頌的人們的心靈的寬廣與純潔是一致的。而文章結尾處,作者敘述完自己所見到的感人一幕後,再一次描寫藍天:“此時,我翹首仰望,頓覺天空更加蔚藍,更加寬廣。”再次以抒情結尾。此處的藍天無疑成了人們美好心靈的象徵,不僅使文章首尾銜接,而且緊扣中心,深化了主題。 

2、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所謂“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是寫文章時直截了當入題的一種寫法。如《談骨氣》一開頭就亮出觀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白楊禮讚》一開頭就觸及題旨:“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這種方法在各類文章的寫作中得到廣泛的運用,佔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達角度,可以是開頭直敘本事,也可以起筆點題;可以開宗明義揭示主旨,也可以單刀直入點明敵論。如此等等。由於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應為考場作文開頭的首選方法。 

3、典型場景,確立基調

讓我們來看這樣一篇文章的開頭:“我獨自坐在窗前,凝視著遠方。眼,已哭得紅腫;淚,還在流著。我沒有擦,讓淚流到嘴邊,任其打溼剛發下來的分數少得可憐的試卷。”這篇文章題為《淚水擦乾以後》,講述了作者一次考試失敗後的心情。他坐在窗前,面對月光,思想經歷了一系列起伏和變化。最終,振作精神,燃起新的希望。他不是直接入題,而是選取了這一過程中的一個典型場面作為文章的開頭。作者獨坐窗前,凝視遠方,心中激盪著痛苦的掙扎。然而也正是在這一典型場面的描寫中,他完成了內心情感的一次激烈蛻變,思想漸至成熟。以典型場景開頭,能緊扣住文章中心。

4、背景漸入,水到渠成 

自然科學告訴我們宇宙是一個大系統,社會科學告訴我們人類社會又是一個大系統。一棵樹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統之內,一片葉又屬於這棵樹的系統。一個人屬於社會這個系統,一根指頭又屬於這個人的系統。因此,任何單個事物,任何一種現象都離不開它所屬的系統,即它賴以生存的社會背景或自然背景。如《孔己已》開頭:“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可以隨時溫酒”。《在烈日和暴雨下》開頭:“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這些開頭或交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節令、氣候或闡述論題的背景、環境等。在考場作文時,有些題目乍一看,覺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聯繫背景一想,便豁然開朗了。聯繫這些背景,文章的內容可寫了,聯想與想象也便有了立足點了。

5、創設懸念,激發興趣

吸引讀者的好奇心和興趣,使他們急於往下閱讀,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設懸念、疑問開頭。這個疑問不能憑空而來,必須與全文的情節、感情線索有重要關係。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的關注,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增加文章的曲折,顯現文章的佈局之美。讓我們來看一下《學會愛》這篇文章的開頭:“愛,是人類最美好的字眼,它象徵著浪漫,象徵著溫馨,象徵著永恆┅┅,但是,愛究竟在哪兒呢?我苦苦地尋覓著┅┅”隨著記敘內容的展開,在文章結尾,這一疑問得以解開:“我,學會了愛,是生活教會了我怎樣去愛。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杯濃濃的咖啡、一句關心的問候,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就是彌足珍貴的寶物。這,就是愛的真諦。我,學會了怎樣去愛。”文章表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濃濃親情,而這是由小作者尋找愛的疑問為線索連接起來的。再看《母親的日記》這篇文章的懸念開頭:“一日,我在家裡的衣櫃裡翻衣服,無意中在櫃底摸到了一個硬硬的筆記本。拿出來一看,封面寫著‘關於他的點點滴滴’,是母親的筆跡!‘他’是誰?是父親嗎?好奇心促使我翻開了正文的第一頁,大腦也隨著眼睛的搜索而高速運轉起來┅┅”在讀者心中也產生這個懸念後,作者接著娓娓道來,原來,這個“他”不是別人,就是小作者本人。於是,一股濃厚深沉的母愛之情流入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底,也模糊了小作者的眼睛。文章歌頌了母愛,兒子對母親的崇敬愛戴的中心,也得到了展現。其實,這種開頭的形式是很豐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②先截取一個精彩的事件片斷, ③先交待一個起線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個引發故事的場景, ⑤先介紹與故事情節緊密相關的人物。

6、引用名句,突現中心

開頭引用警句、名言、詩句或俗語、諺語等,可以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聲》開頭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詩。《懷疑與學問》開頭引用了程頤的話:“學者先要會疑”等。這種開頭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於使用的方法。試想,哪個考生記不得幾首古詩、幾句格言、幾條名言呢?考場作文,因題而異,相機引用,又何樂而不為?引用名句運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強開端的氣勢,提高文章的品味,使人感到突兀、崢嶸、高遠。當然,引用時要儘量準確,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

7、善用排比,增強美感

善用排比能勻句式、貫語意、和韻律、壯氣勢,能加強文章的文學性,將讀者引入生動優美的境界中。下面具體介紹排比開頭的運用。

(1)、情景聯想組排比

每個生活情景都可以挖掘出內含的幾個意蘊,每個作文的主題都可以用許許多多生活情景來表現,這也正是同一個主題可以寫出完全不同的千百篇文章的原因。比如說到母愛,每一位兒女都會想到無數個溫暖自己的情景,那一聲聲的關愛,那一舉手一投足的用心,那一天一月又一年的操勞,以及那一笑一怒一憂一愁的瞬間。所以,運用情景聯想法來寫排比,那情景就如三月桃花一樣,遍地盛開,隨手可摘。如一篇《一次次感動》的文章,開頭就是這樣寫的:“當教師節收到學生的一張張賀卡時,我感動;當走出校門,剛剛被我訓斥的學生走過來親熱地喚我一聲“老師”時,我感動;當拉滅燈走出辦公室,看到教室裡還有學生在孜孜學習時,我感動……”很顯然《一次次感動》這篇文章不是具體寫上面這個排比中提到的這些事,它們僅是文章的引子,也是作為文章略寫的內容來印證“感動”的事之多,詳寫的、更讓人感動的故事才是文章的中心內容。

(2)、一分為三造排比

在寫作過程中,當我們遇到的表現對象是單一的,不容易使用情景聯想之類排比時,就應當加速運轉我們的頭腦,打開思路,找到切口,把這個表現對象切分為三、為四,然後分點分項表述。這就是“一分為三造排比”的含義,如《小鳥的心願》這篇文章的開頭:“我是一隻小小鳥,打我一出生,母親就賦予我一簇藍頭巾似的頸毛,一片白雪般的體毛,一束小巧的翹尾巴。” 這個開頭對小鳥羽毛的描寫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分成三個部分來寫,使本來可能乏味的語句增添了活力。實際上,只要我們善於思考,許許多多看來單一的事物都可以切分,就像一天可切分為早、中、晚,一年可切分為春、夏、秋、冬;空間有上、中、下,天氣有陰、晴、雨那樣。

(3)、抒情三嘆列排比

抒情語言注重人的感性認識,表現的是作者對事物認知過程中的感性評價。它與讀者的語言距離比較接近,容易感染讀者。因此用抒情開頭的文章很多。同樣,用抒情語句構成排比來開頭的文章也不鮮見。如《牡丹的拒絕》的開頭:“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讚譽,是由於它的美。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豔,美得驚世駭俗。”連用兩個排比作為開頭,而且全用抒情筆調,這樣自然就勾起了讀者對牡丹的喜愛之情。然而如果讓同學來寫,有些同學很可能只有“雍容華貴”一個詞了。因為一般同學沒有意識到“抒情三嘆”才更具感染力。為此,同學們在用抒情作開頭時,應儘可能調動情感,拓展筆勢,造成“三嘆”。而運用的方法可以是變換角度法,可以是近義連用法,也可以是分類歸納法。如《20世紀你美嗎?》的開頭:“一百年的風雷激盪,一百年的高歌猛進,一百年的滄桑風雲,一百年的璀璨輝煌。當這樣一個沉甸甸的一百年活生生地鋪展至自己眼前時,我問自己:20世紀留給人們是美麗、璀璨,還是痛苦和悲愴?”

(4)、同旨引用成排比

歷代名人的詩文佳句、誓言睿語以及民間諺語、警言,是一個豐富的語言寶庫,如果同學們在寫作時,尤其是在作文開頭中信手拈來,合成一串排比,定會為作文平添許多文化意蘊,使作文流露出濃重的靈氣。然而要達到這一點,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你的頭腦中有這些詩文警語的豐厚積澱,而這個積澱只能來自於平時大量的誦讀。只有平時的誦讀蓄積,才能實現寫作時的俯拾成句。如果頭腦中積累不足,作文就難以合成排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要寫關於“故鄉”的話題作文,假如你只會背誦李白的《靜夜思》,而再沒有其他的關於故鄉的詩篇,你就難以寫出下面的排比:“讀李白“低頭思故鄉”,我感慨;讀蘇軾“千里共蟬娟”,我感慨;讀余光中“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何嘗沒有感慨!”運用引用來構成排比,所引用的詩文都需能為你的這篇作文主題服務的。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簡潔、新穎、美麗的開頭,是作文出彩的麗服,是作文生色的脂粉,是作文愉悅讀者的一杯美酒。為此,我們要注重作文開頭的寫法,為作文增添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