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行業「盛極必衰」,苗木市場泡沫啥時能挺過去?

苗木行業“盛極必衰”,苗木市場泡沫啥時能挺過去?

綠化苗木近年來行情大起大落,著實讓一些人富了,也讓很多人傾家蕩產一蹶不振。價格走俏的年頭,每畝地年淨產值3~15萬,很多外行人都看到了種苗賺錢,跟風成群。同樣的環境中,有的苗農做的得風順水,有的血本無歸,玩轉是必有人家獨到的眼光,不服不行,行業低潮期,你要不要做那拔尖的弄潮兒?

苗木行業“盛極必衰”,苗木市場泡沫啥時能挺過去?

2013年以前,全國經濟都是狂飆式前進,發達興盛的房地產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都進入了黃金時代,苗木也是其中一個“金礦”。苗木豐厚的利潤來自於極大的快速擴大的需求和上一期行業洗牌造成的產量不足。商言利,以利聚金,金聚則行業快速膨脹發展,而苗木行業的低門檻,造成了大量資本進入,在2009~2013年這幾年內,栽植面積每年以35%的面積擴大。

由於綠化苗木的培育週期較長,短時間內很難解決供需平衡的局面,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當地政府和花木協會搭建一些平臺多引導信息溝通,讓買賣雙方都能更快的找到對方。城市綠化越來越講究種植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將每天不斷更新園林綠化苗木行業的動向,園林綠化苗木公司的最新苗木求購信息讓苗農能更好的把握綠化苗木的品種種植、數量及規模的投資。

目前新品種的綠化苗木行情持續走高,但對於普通散戶來說,信息的閉塞,使他們很難跟上潮流,在進行苗木生產時,看到別人種植什麼賺錢,就跟著種植,缺乏調查,盲目跟風,忽視市場運行規律,必定導致苗木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如沭陽育苗面積從2011年的45萬畝發展到2014年的80萬畝,不僅是沭陽,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就連新疆、內蒙等邊遠地區也大量增加,供應量遠超市場所需。

上一次苗木行業大洗牌是因為農業產出效率太低,大批農民進入,而這一次則是外來資金進入,全國買賣生產被大躍進式拉動,可謂是“工、農、商”一齊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新興苗圃的不斷建設,小規格苗木呈現爆炸式增加,而小苗大都是在苗圃間轉來轉去,而終端消費市場需求不明朗,這引起了苗木種植者心理恐慌,苗木價格開始下滑。

首先是地被苗無人問津,而被大量挖掉改種喬木;

其次是花灌木,很多苗圃已經開始砍掉;

第三是喬木遍地開花。以欒樹、木瓜樹、柳樹、紅葉碧桃為例,3釐米的紅葉碧桃叢20元掉到9元,這已經是低於成本價格了。在以花灌木中的小龍柏為例,價格從3.8元,掉到了0.6元,2015年已經出現大量苗農低於成本價出售,賣不掉就砍掉。

苗木行業“盛極必衰”,苗木市場泡沫啥時能挺過去?

苗木行業危機中誰又會成為最大的贏家呢?首先是從業長久的苗木經紀人,苗木經紀人擁有強大的銷售網絡和人脈關係,豐富的苗木資源,在不動用自己資金的情況下獲得豐厚的回報;第二是綠化工程單位,由於綠化工程招標國家標準的滯後性,採購成本會大大減低,綠化單位會獲得較大的利潤空間;三是低潮期敢於收購和建圃者,低潮期收購苗圃,成本低廉,佔用資金少,待苗木價格回升後,再出售,做到低吸高拋,賺取高額利潤。但敢於如此操作者,需瞭解經濟的發展規律,對行業現狀、苗木品種、栽培方式等諸多信息瞭如指掌,並有一定資金的支持。

行業發展有高有低,任何一次危機過後行業都會面臨新的發展。因此在低谷期如何把控風險,降低成本,尋找機遇,就變得尤為重要。寒冬來臨,春天還會遠嗎?苗木從業者應該樹立信心,走出低谷,迎接苗木發展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