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首輪爲何進球數創歷史新高?U23新政讓外援們進球更輕鬆

33個進球,2018賽季中超首輪,進球總數就創造了歷史上的首輪新高——原紀錄是在2015賽季,首輪打進了27球,如今,2018賽季將這個紀錄大大提高。看看各隊外援們的大開殺戒,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中超的進球狂潮來得如此之早?

中超首輪為何進球數創歷史新高?U23新政讓外援們進球更輕鬆

其實,在4日下午,蘇寧客場挑戰貴州智誠的比賽中,特謝拉的第一個進球,已經讓2018賽季的中超首輪進球總數,追平了2015賽季首輪的27球。隨著蘇寧3:1獲勝,魯能3:0獲勝,中超首輪的總進球數達到了33個,創下了首輪進球的新紀錄。即使是放在整個中超的歷史上,這一數字也可以排名並列第二位——排名第一的是上賽季第18輪,8場比賽總共打進了36球。而在中超歷史上,單輪打進33球此前出現過兩次,分別是2016賽季的第18輪和2012賽季的第19輪。

從以往來看,通常打到賽季中後段,容易出現單輪進球總數井噴的情況,為什麼2018賽季首輪,就出現了33球的進球盛宴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本輪的射手們:有四人上演帽子戲法,分別是阿蘭、扎哈維、武磊和奧斯卡,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三人梅開二度,分別是莫德斯特、特謝拉和塔爾德利。射手榜上的前七位,進球數都在兩球或者以上,這在中超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射手們集體迎來了春天,破門對他們來說更容易了。或許,這可以從中超新政上找到答案。一方面,新政讓各隊不得不打破原有的部署,無論首發,還是換人,都必須考慮到U23球員的因素,這會讓主教練的排兵佈陣受到很大影響,首發無法找到最佳組合,比賽中即使發現問題,調整起來餘地也不大,只能眼睜睜看著球隊被打出大比分;另一方面,U23新政也的確讓更多的年輕球員獲得了上場機會,但正如恆大主帥卡納瓦羅所言,很多U23球員並不具備首發能力,尤其是後防線的球員,很容易變成球隊的軟肋,從而被對手重點打擊。再就是各隊的陣容安排上,通常前場至少放一名外援,甚至有多支球隊都放上了兩名外援,這意味著,各隊的前場外援們可以面對身體、經驗和能力都比較匱乏的U23後防球員,進球難度自然小了很多;尤其是那些已經適應了中超節奏的外援前鋒,會發現進球更加容易。

此外,有多支球隊的外援引進動作較慢,在最後時刻才入隊,導致與球隊磨合不夠,首戰無法上場,或是上場後無法發揮真正作用,讓對手的進攻變得更加容易。從本輪來看,凡是最後時刻有外援引進的球隊,大都表現不佳,比如一方、國安、建業、人和四隊,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中,一方和國安都是賽季準備期傷筋動骨較大的球隊,球隊遠未成形,於是被打出了大比分。而球隊整體變動較小的球隊,如上港、魯能、權健,則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