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國足被黑因生不逢時,足協史無前例大輪崗無暇他顧

最近幾天,U23國足在家門口遭遇黑哨,被黑出局,成了球迷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在自己家門口被人欺負,中國足協幹嘛去了?老領隊劉殿秋的憤怒之言,並不能消除人們心頭的疑問:即使足協外交力量薄弱,也不至於當東道主也被黑吧。

U23國足被黑因生不逢時,足協史無前例大輪崗無暇他顧

其實,這屆U23亞洲盃即使沒有與奧運接軌,也是中國足協主辦的一項重要賽事,何況在國家隊無緣世界盃,面臨大換血後,這支U23國家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足球的未來,本屆亞洲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得到充分的鍛鍊。對於這樣一支球隊,這樣一項賽事,中國足協沒有理由不重視,在各個方面為他們保駕護航。

然而從比賽實際情況來看,從分組抽籤,到裁判工作,甚至是後勤保障,中國足協都做得很不到位,與此前的12強賽相比差距巨大。在U23國足含冤出局後,除了老領隊劉殿秋表達了幾句憤怒外,中國足協也沒有什麼動作,這與外界球迷的憤怒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足協到底幹嘛去了?其實,看看近期中國足協的主要工作就明白,這屆U23亞洲盃有些生不逢時——根據媒體的報道,中國足協正在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換崗,1月2日,也就是2018開年的第一個工作日,足協內部召開了中層管理人員選拔任用動員大會。在這次動員會上,中國足協高層提出,要在一週之內完成中層的競聘工作,同時確立了幾大原則:首先中國足協的中層分成了30個部門,分管各個不同的領域。同時要求,除了特殊領域的特殊部門之外,原則上其他部門的中層任期超過一個週期的,都要進行輪崗。

此次足協公示中,有39人脫穎而出成為了新的中層幹部。其中既包括了董華、郭炳顏、戚軍這樣的“老革命”,同時也不乏張賀、黃松這樣在足協工作多年,而被新近提拔的“80後”。除了足協本身的工作人員之外,此次競聘還出現了一些陌生的名字:他們是來自田徑等其他項目的優秀人才,顯然,這與來自田管中心的杜兆才主政足協不無關係。

隨著新人的進入,一批足協老臣也將淡出,據瞭解,所有的人事變動都會在春節前完成。如此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帶來的必然是工作延續性難以保證,很多工作都處於交接的階段,換句話說,U23亞洲盃正好處於權力交接的真空期,大部分足協官員,都在為自己的未來打算,誰有心思去管U23亞洲盃這項原本就有些雞肋的賽事呢?

按照權威媒體的說法,這一次大規模機構調整、公開競聘和社會招聘之後,中國足協將進入“相對穩定期”,而業務部門的細化,也讓球迷更加期待早日看到中國足協的改革成效。但願下一次當東道主,中國足球不會在家門口被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