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國慶長假的滴滴:柳青仍不甘心?私下奔波爲順風車開路

滴滴打車因為2018年8月份的事件,停用了順風車,然而習慣使然,對於網友朋友們來說,順風車還是有存在的原因和價值,上不上線?誰來督促他上線,以什麼形式?其實很簡單,柳青或者滴滴打車,把它都想的複雜了。而滴滴的公告和近期的動作也顯得有些耐人尋味。

“堵”在國慶長假的滴滴:柳青仍不甘心?私下奔波為順風車開路

2018年09月的時候,據不完全統計,平時的郊區和深夜,黑車司機確實多了起來,而這些司機很多還是之前做滴滴的,反觀順風車司機很少會做黑的。而在國慶長假期間,如果是去比較遠的地方一般會選擇高鐵或者飛機出行,而城市周圍的出行很多的是想選擇順風車,但是因為沒有了對應的平臺,所以說滴滴順風車總體來說還是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如何存在?不僅僅是程維或者柳青所面臨的問題,對於使用者,用戶來說,也同樣面臨著這個難題。

2018年09月29日,滴滴打車公佈了所謂的“用戶認可度”,這個度怎麼衡量呢,對於滴滴來說,這個度就是用戶的反饋,在近7萬份用戶反饋中,滴滴會進行公佈,但是公佈日期並未說明。那麼筆者想問一句:是不是說這近7萬份反饋如果大多數人是願意開放順風車,那是不是就算是得到認可,進而就可以重新開通順風車?退一步說,這7萬名用戶的意見並不滿意,是不是再組織一次調查,一直到滿意為止?

“堵”在國慶長假的滴滴:柳青仍不甘心?私下奔波為順風車開路

筆者身邊的朋友,也有以前經常做順風車的,現在問了他們沒有順風車是否不方便?得到的答案往往是:確實不方便,但是不至於影響出行和生活,畢竟安全最重要,那麼筆者其實想問的是,專車是否就安全呢?我們都知道,專車的審核力度是很大的,對司機的要求也比較高,那麼是不是把順風車要求度。

不要求能夠達到出租車的標準,而是達到專車的標準是否就可以解決相當一部分的問題?答案其實是顯而易見的,這對於滴滴打車也是一個矛盾,如果都以專車的要求來要求順風車,勢必會造成滴滴打車的用戶量降低(司機端),在有可能以低水平的要求開通順風車之前,是不會以專車身份要求開通順風車的,畢竟能爭取一點,就爭取一點。

“堵”在國慶長假的滴滴:柳青仍不甘心?私下奔波為順風車開路

第二個動作就是:主動尋求主管部門的支持和認可

2018年10月份,十一長假的國民中,滴滴的柳青,可沒有那麼悠閒,反而更加的忙碌。起先,滴滴打車的數據是不願意公開,也不願意接入其他監管平臺的,現在滴滴被限制之後,主動尋求被監管,但是這個時候監管方法已經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如何監管,出了問題之後是誰的責任,是不是被監管了,就可以免責或者減輕責任,如果抱著這個態度,筆者認為是很難達到真正的安全。而後面的動作就很耐人尋味了。

“堵”在國慶長假的滴滴:柳青仍不甘心?私下奔波為順風車開路

第三個動作:柳青明面要求監管,還在10月份邀請司機來開安全探討會,其實就是來聽聽司機的吐槽,可以說把姿態放的很接地氣了,而柳青私下還要求所有的滴滴客服,必須認證對待每一個用戶的來點,而且滴滴暗地利用大數據來收集網絡輿論,並得出了近期對於滴滴的一面倒的吐槽,變為了如何解決滴滴打車的安全討論,網友們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