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質量的冰箱企業含淚賤賣:曾趕超美的格力,網友:買來就沒修過

有這麼一家冰箱品牌,曾經做到行業第一,名氣家喻戶曉,最後卻鉅虧20多億,含淚賤賣稱得上是最可惜的冰箱品牌。

1941年出生的劉炳銀,是生活在一個貧窮困苦的農村孩子。小學沒畢業就開始上地幹活、工作,一路做到了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的副廠長。在改革開放後,這些軍用工廠都改革為民用生產企業。劉炳銀通過去沿海城市考察,發現冰箱非常搶手,於是回去就開始琢磨生產冰箱。

最質量的冰箱企業含淚賤賣:曾趕超美的格力,網友:買來就沒修過

他很幸運地找到了北京“雪花”冰箱廠,摸清楚了冰箱製造的套路,又拉到了當時的副省長,為其拉到了資金,一期投了1800多萬的一個電冰箱廠就這樣在1984年成立了。

為了樹立威信,刺激員工生產激情,他曾親自到一線工作,做的還比普通員工又快又好。不僅如此,每年春節,他還會帶領公司幹部一排排站在工廠門口歡迎每一個員工的到來。

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將國有企業的“鐵飯碗”改成“聘用制”。上至副廠長,下至小員工一律平等對待,不管誰怠工都要下崗,這在現在看來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改革;慢慢地,劉炳銀將整個公司的人心栓到了一起,公司快速發展起來。

最質量的冰箱企業含淚賤賣:曾趕超美的格力,網友:買來就沒修過

這家公司就是新飛冰箱,自投產以來,年銷量就逐步上升,以每年40%的速度高速增長。到1996年,銷售額達到了24.9億,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美的的銷售額是25億,格力是28.4億。

1996年之後,連續8年年銷售100萬臺冰箱,市場佔有率達18.88%以上,行業第一。新飛的廣告創意“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電器做得好”更是深入人心,在1997年,新飛的品牌價值高達31.84億,遠遠高於行業內其他品牌。

在20世紀末,中國加入WTO後,市場經濟挑戰和機遇並存,而新飛卻選擇了中外合資。隨著市場對冰箱需求的降低,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國內外家電品牌競爭非常激烈。美的、海爾選擇了上市,選擇多元化生產,而新飛則是與新加坡豐隆亞洲一起成為了中新合資企業。當冰箱的銷量開始下滑時,劉炳銀想要帶新飛電器轉型,學習美的、海爾等,不單單生產冰箱、冰櫃,但是都被豐隆亞洲的董事拒絕了。

最質量的冰箱企業含淚賤賣:曾趕超美的格力,網友:買來就沒修過

2001年,劉炳銀去世前,還對他指定的接班人李根囑託,新飛轉型事不宜遲,早點實現多元化生產。李根聽從了他的依託,建立分公司,開始進入空調行業。

在2005年前後,新飛冰箱依靠冰箱和空調又一次實現了高幅度增長,然而就在那一年,新飛的股份又發生了鉅變,豐隆亞洲以5.1億的價格收購了其他39%的股份,新飛集團成了徹底的新加坡企業。新飛高管大換血,全部被豐隆亞洲總裁張冬貴換成新加坡委派的人。原有領導層幾乎全部退出,造成了新飛內各部門銜接不暢,工作效率極其低下。

最質量的冰箱企業含淚賤賣:曾趕超美的格力,網友:買來就沒修過

到了2011年,新飛電器開始虧損,連續6年,累計虧損24.83億。為了防止新飛繼續虧損、品牌價值萎縮,在2018年6月29日,康佳以4.55億元的價格成功拍下了新飛100%的股份。而此時的美的和海爾已經成為世界500強,請問各位,新飛如今重生,還有重回一線的可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