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是太活潑還是多動症?別讓您的孩子做討厭鬼

導語: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一線之隔,截然不同。

開學了,有些家長開始愁了。熊孩子到了學校(幼兒園)依然“”!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開小差;下課到處搗亂、招惹同學;回家不做作業,管不住……

看著像“永動機”一樣一刻不消停的孩子,很多家長忍不住懷疑孩子是不是多動症。

那麼孩子到底只是太活潑太頑皮,還是真的生了病,今天我們教你認識、鑑別多動症。

學齡兒童多動症患兒在增加

面對自家的寶貝,很多家長都特別容易緊張。孩子膽小內向、不愛說話,則害怕孩子有自閉症;孩子調皮搗蛋、特別好動,又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那麼,多動症到底是什麼?

多動症是一種神經行為障礙

多動症,醫學上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英文縮寫為ADHD,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行為障礙之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持續存在且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控制力差。

近年來,我國學齡兒童患多動症有增加的趨勢,患病率為3%~5%,按這個概率,一個30人左右的班級中大概就有一兩個孩子存在著多動症問題。

其中,男孩對比女孩更容易患有多動症,兩者發病比例大概在4:1~9:1之間。同時,男孩會更具衝動和攻擊行為,並且容易伴隨品行方面的問題。

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是太活潑還是多動症?別讓您的孩子做討厭鬼

遺傳因素是多動症發病的主要原因

多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並不明確,普遍認為是遺傳因素、神經生物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多動症發病的主要原因,遺傳因素佔所有發病因素的80%。父母患多動症,孩子患病風險很高,而且醫學上也已經發現了幾種可能與多動症相關的易感基因。

神經生物因素:研究表明,多動症兒童皮層發育按照正常的腦發育程序發展,沒有異常,但是會比正常發育的兒童落後數年。

社會心理因素:如單親家庭、父母患有精神或行為問題、父母離異、家庭氛圍緊張、童年早期暴露於高水平的鉛環境、母親孕期吸菸酗酒等都與多動症有關。

活潑好動or多動症

對於孩子是正常的活潑、調皮、好動,還是存在著多動症問題,很多家長是迷茫的。往往會有多動症孩子的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只是過於活潑外向,反而是有些正常孩子的家長常常懷疑自己孩子有多動症。

那麼,怎麼區分兩者呢?

多動症最明顯的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在這三方面,正常的好動與多動症都有差異。

注意力方面

多動症兒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明顯短於同齡人,其中“有意”注意明顯有缺陷,也就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往往做不到。比如明知上課要認真聽,但還是會不由自主開小差,老師提問時茫然不知所措,平時做作業也是粗枝大葉,常常出現看錯題目、計算錯誤、填錯答案等“低級”錯誤,常常存在學習困難的問題。相對而言,“無意”注意比較佔優勢,比如對有趣的電視、畫冊則可以集中注意力。

雖然智力正常,但由於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成績普遍不佳,且難以培養特長。

正常兒童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厭學也可能不好好聽講,但如果想要聽課,是可以認真聽課的。對於感興趣又需要花費精力的事情則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比如下棋、玩遊戲、做手工,都可以專心致志,很少分散精力。但多動症兒童即使是感興趣的事,也沒辦法長期保持注意力。

正常頑皮好動的孩子學習成績正常,甚至可能比較優秀,可以培養出特長。

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是太活潑還是多動症?別讓您的孩子做討厭鬼

多動方面

多動症兒童的多動是一種幼稚的、無目的的、不分場合、難以控制的過度活動。學齡兒童多表現為上課小動作多,在座位上扭來扭去,總是干擾別人;下課後隨意奔跑,大喊大叫,甚至有冒險動作;生活中常常做事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正常兒童的頑皮好動是有計劃、有預謀的,往往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意為之。在允許的場合相對多動,但在不允許的場合可以自我控制。他們的好動行為往往是“內驅力”所致,比如說對新事物好奇,想要摸索。有些孩子任性、調皮搗蛋,甚至有破壞行為,也是屬於行為問題,多是由於養育過程中沒有樹立好規矩導致,依然是可以控制的。

衝動、人際交往方面

多動症兒童的衝動行為是由於自控能力差,表現出性情急躁、易激動、沒有耐性、不遵守規則。與同學不能好好遊戲玩耍,總是任意打斷別人的對話,隨心所欲地搗亂,做事不計後果,甚至冒險鬥毆,往往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都存在著問題。

正常兒童即使頑皮好動,也可以和同伴正常交往,不會隨心所欲地搗亂。有自控能力,不會稍不如意就情緒失控,等待的時候有耐心。偶爾有衝動行為,多是處於興奮狀態中。一般人際關係正常。

臨床上對多動症診斷有著具體的標準。如果懷疑孩子是多動症,可以去醫院進行專業的診斷,當然,對於多動症的診斷單靠家長的判斷是不夠的,因為家長對孩子容易帶有個人感情色彩,所以還需要綜合醫生、不同家長、老師的信息。

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是太活潑還是多動症?別讓您的孩子做討厭鬼

傳統觀念認為,孩子處於生長髮育期,一切都還沒定性,即使是有多動症,長大後懂事了,也就好了。

那麼——

多動症真的能自愈嗎?

確實,隨著發育,有些多動症兒童的症狀會慢慢緩解。但問題是我們很難判斷患兒以後是否會自行緩解,而且僅有15%~20%的多動症兒童會隨著發育慢慢緩解,70%~85%的多動症兒童長大後症狀仍然會持續。

多動症不治有什麼影響?

首先,多動症對孩子的成長髮育產生著惡劣的影響。

學齡前主要表現行為問題、無意識的傷害;學齡期出現行為問題、學業障礙、社交困難、自尊心低下;青少年時期學業障礙、社交困難、自尊心低下、意外傷害、違法犯罪如吸毒;大學階段有學業失敗、就業困難、處理日常工作困難、完成任務困難、自卑、意外事件增加、物質濫用;成年時期情緒不穩定、自信心不足、路上或工作中意外事件增加、計劃或完成任務困難、酗酒、物質濫用。

可以說多動症不同年齡段的危害可能持續終身。

其次,多動症常常會伴隨其他疾病的出現。比如對立違抗性障礙/品行障礙、學習障礙、發育運動障礙、抽動障礙、睡眠障礙、焦慮症與抑鬱症等。

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是太活潑還是多動症?別讓您的孩子做討厭鬼

多動症該怎麼治?

當孩子被確診為多動症,家長需要確立正確的認識:多動症是一種障礙,治療不單單是醫院醫生的事情,家長、學校也需要參與其中。

多動症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

藥物治療:治療多動症的藥物有中樞興奮劑(代表藥物為哌甲酯)、非中樞興奮劑(代表藥物為鹽酸託木西汀)、三環類的抗抑鬱劑,還有α腎上腺素藥物等。家長需要監督孩子服藥,保管好藥物並做好記錄,並密切關注孩子行為。

非藥物治療主要是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第一需要父母理解孩子的行為,不要簡單粗暴地打罵斥責。第二需要訓練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矯正孩子的行為。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予以獎勵,在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進行合理的批評和懲罰。

一般而言,對6歲以下的患兒應以行為矯正為主,對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可酌量給予藥物治療。

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是太活潑還是多動症?別讓您的孩子做討厭鬼

專家觀點

多動症是個比較容易被誤解的疾病。有人覺得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有的人特別好動也是因為教養問題,多動症這一疾病本身就不應存在。的確,多動症的診斷帶有很強的主觀性,臨床上也確實存在著誤診。但它是醫學上一種專業的病症,被科學研究所證實。

如果孩子確實有多動症的表現,還是應及時診斷治療,切不可諱疾忌醫,耽誤孩子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