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唐朝,有一人來到開封縣,四處打聽當地縣尉的住所。他打聽清楚後,找上門去,和縣尉客套了幾句,就開門見山的請求縣尉將他弟弟的百兩黃金還給他。

此事從縣尉僕人的口中傳到了街上。眾人都覺得奇怪,縣尉大人不富裕啊,不是說他從小家貧嗎?這麼多年了,都沒見過他露富啊!難道他巧取豪奪了?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來要黃金的人,是個鄉紳。他問縣尉,十多年前,是否曾經在宋州的一家客棧住過,還記不記得當時有個書生在那裡病故了。

這個縣尉名叫李勉。他回答:“記得。”

鄉紳於是開始介紹自己:“大人,我就是那個書生的哥哥。我們是洪州人。當年我弟弟學問好,卻也年少氣盛,總想幹一番大事業。他竟從家裡拿了百兩黃金去謀官。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打聽他的下落,結果渺無音訊。”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我們都以為他無論升官還是落魄了,都不願意回家。誰知,前些日子恰好遇見了他當時帶離家的僕人。僕人說,弟弟十多年前在宋州的那家客棧裡就離世了,而他臨終前都是您在照顧的。我又帶人趕去宋州。那客棧老闆也說弟弟的遺物都是交由您處置的。”

“那您一定知道那些黃金的下落。”說完,鄉紳警惕的看著李勉,想著李勉要是不承認該怎麼辦?要告官嗎?僕人和客棧裡的老人都能只能作證遺物在李勉那,但卻無法證實黃金數量。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李勉卻直接點頭,說:“我確實知道。”

鄉紳大喜,繼續說:“我知道給弟弟辦理喪事也要花錢,但我家最近情況很不好,急需用錢,所以請您將剩餘的錢還給我。”

李勉說:“你弟弟的錢給他家人是應該的。只要我證實了你的身份,就一定給你。”於是他問了鄉紳一些問題,鄉紳都能一一答上來。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李勉忽然問道:“你好不容易找到了弟弟,也已知他葬在宋州,難道沒有將他移回你們老家祖墳安葬?”

鄉紳回答:“確實想過,但家中有連番變故,就耽擱了。而且遷墳也需要時間和盤纏。”

李勉沉思片刻,回答:“也罷,當初書生的遺言,只說病死在客棧,壯志未酬是他的命,也不曾提過家裡的人和事。這樣吧,我現在身上沒錢,一個月後,你去宋州那家客棧等著,我到時將錢給你。”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鄉紳有些奇怪,但想著李勉好歹是個官,跑不掉,就答應了。

等鄉紳一走,李勉就派人去洪州核查鄉紳的身份,得知真的是書生的哥哥。於是在約定好的那天,他請了假也去了宋州。

來到那家客棧,見到了十多年前的客棧老闆。鄉紳已經在這等著了,老闆也知道李勉是來還錢的。

他驚奇的問李勉:“當初那書生臨終時,曾說你給他辦喪事,餘下的錢都歸你。況且他哥哥找來,就直接要他的遺產,你還真的給他嗎?要我說不給也行,我給你作證,當初書生是這麼交代的,雖然我不知道他給了你多少。”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鄉紳一聽,臉都紅了,而李勉卻神色坦然的笑了笑。

他讓鄉紳和他一起去祭拜書生。兩人來到書生墳前,大禮祭拜了一番。鄉紳想說什麼,沒說出口。

李勉指著書生的墳說道:“錢還是在你弟弟那裡。”鄉紳愣住了。

後來,他們命人將書生的墳挖開,在書生棺材附近還埋有幾個箱子,箱子裡除了書生的遺物還有黃金百兩。原來當初李勉安葬書生時,就未曾想過將這些黃金據為己有,即使書生留有遺言。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鄉紳羞愧,他這才知道當初李勉為什麼問他“怎麼不給弟弟遷墳”這個問題。原來他要是以弟弟為先,請人給選個黃道吉日遷墳回老家,自己就能發現弟弟的遺物。

世人知曉此事,都誇李勉廉潔正直,不求回報。

這個李勉和我昨天文中的李勉是一個人,我昨天還評價此人“糊塗人辦糊塗事”,想不通為什麼他做了糊塗事,世人皆為他抱不平。原來他在做糊塗事之前做了這樣的一件好事。難怪了!我也不再糾結為什麼他“運氣”這麼好了,這並不是運氣。

你們覺得呢?

故事:弟弟離世,多年後哥哥去討要遺產,知情人說:錢在你弟弟那

這個故事取材、改編自《尚書譚錄》,故事誇張虛構。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很多奇聞趣事被記錄在古書裡,我會持續分享。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