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命名的女性化現象,如即將登入的颱風」瑪莉亞」

颱風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不過你切莫望文生義把“小芳”或“翠花”想象成淑女或村姑,也許這個好聽的名字的主人卻是一個生猛的女人。前陣子登陸的“海棠”就不是一朵嬌美的鮮花,她的脾氣大得嚇人。還記得去年也有一個名字美麗得讓人想入非非的颱風造訪過我國東南沿海,她就是“雲娜”,其所到之處也是一片狼藉。用女性的名字來命名颱風,是國際氣象界一個很怪異的現象,它受到廣泛的指責卻一直沒有被制止。它的存在大概只能說明這樣一個事實: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中,現代女性所受到的壓力要遠遠大於男性。

颱風命名的女性化現象,如即將登入的颱風”瑪莉亞”

國際上統一的颱風命名法是由颱風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

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臺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六、七個之多。

  在有國際統一的命名規則以前,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臺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關島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關島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颱風命名的女性化現象,如即將登入的颱風”瑪莉亞”

  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 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

  中國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

  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

  如果某個熱帶氣旋給颱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申請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錶中刪去,並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永遠命名給該熱帶氣旋(永久命名),其它熱帶氣旋(颱風)不再使用這個名字。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錶。

個人認為:颱風有點像女性。。。。女性的個性:

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帶走了你驚人的財產和鈔票。。。

所以以女性化的名字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