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抗日戰爭期間,有3192名華僑子弟,放棄富有安逸的生活,從東南亞、南亞各國先後回到了祖國,在“死亡公路”滇緬公路上,冒著槍林彈雨運輸援華物資,為民族救亡揮灑熱血,他們被稱為

“南僑機工”

至抗戰結束,有近半數人殞命,倖存的僅一千多人,他們部分回到居住國,剩下的則一直留下來,有的終此一生再未與家人團聚。

2005年,雲南畹町建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海內外尚在世的南僑機工不足百人

到2015年,健在的南僑機工僅12人,其中國內有7人。

如今在重慶,尚有一位健在的南僑機工——蔣印生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蔣印生

01 .在重慶 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2月27日,8點君在重慶愛爾眼科醫院見到蔣印生老人。這位曾在“滇緬公路”上留下過眾多壯舉的抗日英雄,在重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和重慶愛爾眼科的幫助下,於2月24日、26日,接受了白內障手術。

今年91歲的蔣印生依舊思維敏捷、開朗健談,一口正宗的重慶話鏗鏘有力,“感謝為我擺脫白內障痛苦的陳茂盛院長,沒有你,我的生活還是在一片模糊中!”蔣印生沉浸在眼睛康復的喜悅中。

一陣熱烈的掌聲後,陳茂盛院長講到蔣印生的英雄事蹟,現場氣氛變得嚴肅起來。在場眾人都深知,相比蔣老對醫生的感謝,更應該接受感謝的是他自己,如果沒有像他這樣的抗戰英雄們的付出,我們的生活或許也在一片模糊中。

02.放棄富足生活 13歲回國抗戰

蔣印生祖籍廣東,1927年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父親經商,生活優裕。

“有一次,我跟父親外出。過海關時,工作人員一臉不屑,看完護照蓋完章後,隨手就扔到地上。”蔣印生回憶,父親撿起護照後告訴自己,祖國不富強,海外華僑再有錢也沒地位。從那時起,愛國的種子在年幼的蔣印生心中發芽。

“因為我家有小轎車,所以,我在10歲左右便學會了駕車。”蔣印生說,1939年8月,他瞞著父母,和另外4名同學參加了第9批南僑機工,從加爾各答出發,經新加坡到越南,再飛抵昆明。這一年,蔣印生才13歲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 滇緬公路運輸線 來源於紀錄片《南僑機工》

“他當時給母親說要和同學出去一趟,便走了;母親以為他們出去耍,便沒有阻攔。”83歲的韓紅珍和蔣印生結婚61年:“沒想到,他一走就離開印度回祖國抗日了。我佩服他,放棄富足的生活,選擇了艱苦的抗戰烽火。”

因年紀小,個子不高,蔣印生坐在車裡,外面人卻看不見他。一心想參加抗戰的他給自己座位上墊了個墊子。新開通的滇緬公路險象環生,因此需接受專門培訓。蔣印生和其他僑工一起被分配到位於昆明市潘家灣昆華師範學校內進行培訓。3個月訓練後,蔣印生便冒著敵人戰火逆行,來回闖蕩“抗戰輸血線”——滇緬公路。

03. 在死亡公路上 沒有一個人懼怕死亡

蔣印生被編入西南運輸處華僑先鋒隊任駕駛員,駕駛美式卡車,穿梭在滇緬公路仰光到曼德勒段。蔣印生回憶,那時的滇緬公路不像如今是條平坦大道,而是一條窄窄的到處是坑的道路。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滇緬公路運輸線 來源於紀錄片《南僑機工》

滇緬公路環境險惡,南僑機工們穿梭在崇山峻嶺,一邊是幾百米的峽谷,一邊是海拔幾千米的高山,急彎、陡坡隨處可見,當雨季來時,沿途山體還經常塌方。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滇緬公路上的峭壁 來源於紀錄片《南僑機工》

有機工曾在日記寫道:“在這些路段隨時可能翻車,我們在這段路40多公里,看見了四部車翻了下去。”

據史料記錄,這些路段僅在修築時,就犧牲了3000多名民工,可以想見其險要程度。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滇緬公路上的72彎 來源於紀錄片《南僑機工》

然而車禍並不是滇緬公路的唯一殺手,滇緬公路部分路段瘴氣環繞,機工們還要遭受瘧疾侵襲。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奎寧,在當時極其稀缺,機工們染上瘧疾後,很少得到有效救治。

更要命的是,滇緬公路開通僅半年,便遭遇日軍飛機劇烈轟炸。

“為了安全,車隊每次至少有5至10輛車一起裝運物資、一起出發。有一次,我們遭遇襲擊,親眼見到帶隊的貨車被炮彈擊中,3名戰友當場犧牲。我立即跳車尋找隱蔽點。一次空襲間隔有20來分鐘,飛機一走,我們立馬又跳上車繼續前進。”蔣印生回憶。

滇緬公路暴露後,日軍轟炸越來越頻繁,運輸隊白天不敢在公路上跑,只有晚上跑,並且不能開燈,怕暴露目標。“於是我們找來約4米長、寬約1米的白布,分別系在車頭和車尾,大家看著白布行進。雖然行進緩慢,但這個方法既不會驚動日軍,也能安全運抵物資。”

直至1942年,滇緬公路運輸被切斷,蔣印生等南僑機工通過滇緬公路,為抗日前線運輸的軍需品和其他物資共計45.2萬噸。但這些年輕人中,有近半數人失蹤或殞命,永遠倒在了滇緬公路上。

1941年1月27日《新華日報》這樣寫道:“敵機狂炸,愈趨愈烈,但華僑司機們並不因此而氣餒,他們自動踴躍地參加華僑義勇搶運大隊,在敵機翼下,拼命地為祖國搶運抗戰物資,前仆後繼,以加緊運輸,來為死難的同胞復仇。”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剛回國時意氣風發的南僑機工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滇緬公路中斷後的南僑機工

抗戰勝利以後,蔣印生選擇留在祖國,並定居重慶永川,繼續建設祖國。2015年,已88歲的蔣老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作為“南橋機工”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觀禮。

04.英雄未被遺忘 世界充滿關懷

現年91歲的蔣印生身體依舊硬朗,但視力越來越差,近日在僑聯關心下來到了重慶愛爾眼科總部醫院進行眼病治療。

得知這一情況後,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院長、知名白內障專家陳茂盛帶領白內障專家團隊對蔣老進行會診,並實施了白內障手術。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陳茂盛表示,自己十分欽佩蔣印生老人,敬仰蔣老為抗日戰爭勝利而作出的巨大貢獻。蔣老身體很健朗,術後恢復也比較好,再恢復一段時間,蔣老可以輕鬆看電視看手機,甚至是開車也沒有問題。“能夠幫助到蔣老也深感榮幸,要呼籲全社會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並且加入到幫扶抗戰老兵這個群體來,讓這些英雄們能夠樂享晚年生活。”

在診治期間,專家發現蔣印生的老伴韓紅珍也患有白內障,同期也為韓紅珍進行白內障手術治療。據院方介紹,兩位老人手術費為33000元左右,除醫保報銷外,剩餘的自費金額由僑聯和醫院共同援助。

他13歲回國抗日,如今是重慶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

據瞭解,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重慶愛爾眼科總部醫院(湖南愛眼基金)聯合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重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開展了“精準脫貧光明行”大型公益活動。截至2017年12月31日,項目在重慶10個區縣的46個街鎮開展,累計對2448人進行了眼健康普查,為381人提供了白內障手術援助。

抗戰英雄用熱血捍衛國土,醫生用愛心點亮英雄光明。我們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向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