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在突尼西亞

文圖/楚鵬

閱讀突尼斯這本歷史書,可以從首府突尼斯市開始。它是法國殖民統治時期建立的新城與阿拉伯麥地那融合而成的城市。我最感興趣的當屬那保留了7世紀以來阿拉伯傳統的佈局和建築風格的老城麥地那。這裡好似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在藍色石門和鑲嵌著阿拉伯圖案的窗欄後面,是平靜祥和的傳統阿拉伯生活。

蔚藍的地中海親吻著大城小鎮,帶來水一般的柔情;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一望無際,風沙捲起漫天的滄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這裡是突尼斯,看似矛盾,卻帶著一股浪漫。歷史與文化在非洲大陸的最北端演繹出種種獨特的風情。

驚豔在突尼斯

世上最美的小鎮

若是去過一次西迪布賽(Sidi Bou Said),沒有人會忘記她的模樣。白色房舍蔓延在街道兩側,蔚藍色的窗框,拱門精緻得醉人,這片藍白小鎮與湛藍的地中海構成了童話裡的世界,這是世上最美的小鎮之一。小鎮位於距市中心20公里的地中海南岸,這裡的房屋融合了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與阿拉伯的建築風格,將北非的粗獷風情和歐洲的優雅氣息結合得恰到好處。難怪這裡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鎮之一,也是全球十大世外桃源之一。

驚豔在突尼斯

在麥地那這個封閉的阿拉伯世界裡,有2800個手工作坊、3000多家店鋪,各色小作坊和小店鋪各司其職

白的牆,藍的門,白的地,藍的窗……一切都是那麼純粹清馨,滿街飄香的丁香花瓣,散發著迷人的香氣。窗口、門廊,紫色、紅色、黃色,點點花朵,團團擁簇,開得優雅。小巷輾轉間,透過身旁房屋的間隙,藍色大海其實就在身邊。海水的蔚藍與房屋的潔白映襯,打造出十足的夢幻感,真的不負“藍白小鎮”之稱。午後閒散的時光,在這個藍白小鎮漫步是十分愜意的事情,彎曲陡峭的街巷中排列著各式各樣的小店,具有突尼斯特色的商品琳琅滿目,尤其多的是此地有名的手工面具和沙漠玫瑰,其中“玩偶鳥籠”是藍白小鎮最具特色的工藝品,千萬別錯過。

驚豔在突尼斯

突尼斯城的麥地那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叮叮噹噹的敲擊聲、高亢深沉的誦經聲,一千多年了,從來不曾斷絕。

小鎮中心地帶的草蓆咖啡館可謂鼎鼎大名,我喜歡在這裡小憩,慢慢享受松子薄荷茶帶來的清涼。這家百年老店,以“進門上炕,脫鞋吸菸”的特色,每天吸引著無數當地人光顧,當然也有很多像我這樣慕名而來的遊客。這裡提供的煙,並非普通的煙,而是地道的阿拉伯水煙。坐在大炕上,吸著阿拉伯水煙,看著身邊許多突尼斯當地人談笑風生,藍白小鎮的市井樂趣在此刻躍然而生。

驚豔在突尼斯

這個名叫西迪布薩義德的“藍白小鎮”。

迦太基的美麗與哀愁

“若到突尼斯,必遊迦太基”,我也不能免俗。誰沒聽說過英勇的漢尼拔和這座敢挑戰羅馬權威的城市?迦太基古城遺址離突尼斯市不遠,僅僅需要半個小時的車程,可就是這半小時,一下子將我帶回到3000年前:厚大巨石砌成的牆基、粗大斷裂的花崗石圓柱,顯示出當年建築的規模和輝煌。就是這片土地,曾創建了顯赫的迦太基帝國。

遺址中最偉大的部分當屬羅馬皇帝安東尼建在海邊的安東尼浴室了。對於古羅馬人喜歡在公共浴室中進行社交活動的這個癖好,在地中海邊很多地方出土的古蹟中都有所體現。迦太基的這座面積3.5萬平方米的大型豪華浴室,可以列為古羅馬第三大浴室了。只是今日所見僅剩地基而已,大浴室在公元439年被來自德國的旺達爾人破壞殆盡。一位羅馬人曾這樣說:“浴池、醇酒和美人腐化了我們的軀體,但這些又何嘗不是生命的一部分呢?”於是那個強大帝國在追求享樂中既創造了這樣的建築奇蹟,也在同一過程中悲劇性地衰落了。從強盛到衰敗,再從衰敗到新的崛起,時光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推進,當年的驚心動魄、風雲變幻,換來如今翻開史書時一聲輕輕的嘆息。

驚豔在突尼斯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鬥獸場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羅馬鬥獸場,反而是坐落在突尼斯的一個小鎮上。

世上保存最好鬥獸場

說實話,迦太基遺址給我的震撼似乎還比不得鬥獸場來得那麼強烈。埃爾·傑姆鬥獸場,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三大斗獸場之一,其規模僅次於古羅馬鬥獸場。鬥獸場建於公元3世紀,1726年曾遭奧斯曼帝國軍隊毀壞,僅有部分地下通道、拱廊、階梯及座位殘留下來,但依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鬥獸場,巨大橢圓形競技場能夠容納3.5萬名觀眾,這裡被公認為北非最具吸引力的羅馬時代建築,著名作家福樓拜更是將它稱為“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誌和象徵”。

埃爾·傑姆本地並不生產巨石,全部石塊都要從200公里以外的加貝斯地區搬運過來,由此可見,建這麼一座鬥獸場,真是一個艱鉅的工程,若非財力雄厚,當權者必定卻步。拾級而上,來到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斗獸場,景象一覽無餘,盡收眼底,本來就恢弘的它此刻更加壯觀而靜謐。牆角處的常春藤點綴著野菊花、紫羅蘭花,那些壯實的野花向著天空怒放,燦爛,頑強,站在鮮花叢中,從來沒有一個遺蹟像現在這樣打動我!

驚豔在突尼斯

走進凱魯萬古城區,便見古街老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路似迷宮。沿途不時見到一座座清真寺尖塔、清真寺

朝聖精神家園凱魯萬

告別鬥獸場,駕車前往聖地凱魯萬。凱魯萬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譽,在1988年就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突尼斯的精神家園。寧靜的13世紀伊斯蘭教文化,讓人驚歎的美麗清真寺,和諧的柱形和拱形建築,精美的石製作品,這一切都構成了突尼斯人的驕傲。今天的凱魯萬,已經是伊斯蘭四大聖地之一,其他三處是麥加、麥地那,和紛爭不斷的耶路撒冷。突尼斯人認為,到凱魯萬朝覲7次,就等於去麥加朝覲。

驚豔在突尼斯

凱魯萬城內寺廟星羅棋佈,阿拉伯人在這裡建立的第一個清真寺就是雄偉壯觀的奧克巴清真寺。它的地位在聖城可謂舉世無雙,至今都是阿拉伯建築、文化和藝術的經典代表作。奧克巴清真寺是北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大殿內可容3000人,殿外大院及走廊可容5000人同時禮拜。寺西邊高聳的宣禮塔達35米,有128級臺階,是這個城市最高的建築,每天五次的唱經聲就從這裡傳遍全城。清真寺有位75歲的阿訇,他通過話筒召喚眾人做禮拜時,聲音聖神悠遠,飄蕩在整個清真寺的上空,並且直達人的心靈。雖然我聽不懂他的言語,卻能感受到他的力量。那篤定的眼神,堅定的信仰,堅不可摧……

驚豔在突尼斯

火星帳篷酒店的“大師傅”親自露天表演“烤大餅”

銷魂誘惑撒哈拉

作為這個星球範圍最大的生命禁區,撒哈拉承載了許多人挑戰自身極限的夢想。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是那麼的浪漫,到突尼斯就不能不去看一看撒哈拉。

要體驗撒哈拉的精彩,可以換乘越野吉普車,挺進沙漠腹地,一路上會有非常刺激的衝沙體驗。陽光灑在曲線溫柔的弧形沙丘上,滿眼嫻靜溫和的光芒。據說這裡每天晚上的陣風,會將沙漠表面的浮沙捲起,所有車輛軋過的痕跡都不復存在,第二天清晨,只留下層層疊疊的沙紋,和不斷變換位置的沙丘,就像處女地一般,誘惑著探險者重新留下自己的足跡。

經過4個多小時的連續行駛,在熱風中直抵撒哈拉腹地時,嚮導指著空曠沙漠裡一些造型奇特的帳篷,告訴我即將來到火星,我心裡激動不已,因為這地方給我的第一感覺,確實太“火星”了!Timbaine在柏柏爾語中,被稱為“遠處便可看到的山丘”,火星帳篷酒店便是建造在這裡。這家全生態的遊牧民族似的酒店由52頂星星點點的帳篷組成,是熱愛沙漠的探險者樂園。推開帳篷的捲簾,貝都因人式的柔軟寢具,柏柏爾地毯、燭臺,為節約珍貴水資源而準備的銅質洗手盆,還有特色衛生間,一切都以天然生態的方式進行。

或許你去過很多酒店,但是位於撒哈拉腹地的火星帳篷酒店卻會讓你體驗獨一無二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