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遇見的,都是三秒就忘記的人

其實我在綠燈亮起之前,就已經看到了馬路對面的她。

新的學期,她把頭髮染成了亞麻棕,不過身上那條連衣裙在上學期期末考的時候見她穿過,當時我還和旁邊的女生說真好看。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記錯了。畢竟平時上課她總是坐在前排,而我常年窩在後排的角落,打不了幾次照面。

是什麼時候有過交集呢?好像跟她同組做過兩回小組作業,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熟絡。

可是打招呼能說些什麼呢?

聊暑假的實習,還是考研的規劃?其實這些朋友圈裡面全部都可以知道。

所幸馬路很寬,低頭玩著手機,不小心隔開了整條斑馬線的距離,給所有的無動於衷都找了完美的藉口。

紅燈亮起之前我們都過到了馬路對面,我偷偷地鬆了一口氣,我想她也是一樣。


大學裡遇見的,都是三秒就忘記的人



二。

所以我大部分時間走在校道上的時候,都會戴著耳機。哪怕有人主動跟我打招呼,還可以搬出招牌的微笑回應:“欸是你啊,我只顧著玩手機都沒注意到。”

這是由無數次的尷尬堆積出來的訓練有素的結果。明明我跟對方都已經對視上了,明明我已經把手舉在半空了,聚焦在我身上的眼神卻又被緩緩移開,彷彿剛開的對視只是一次對焦的失誤。

這時候最正確的做法是,假裝自己的抬手不是打招呼,只是打算把頭髮撩到耳後。

但其實也挺不甘心的。有時候也會想,為什麼在大學裡遇見的人都是有保質期的,好像伴隨著小組作業和拍攝任務的結束,又可以在偌大的校園重新變成陌生人。

閨蜜說一定是我不夠主動,勸我多參加部門的聚會,我點點頭說好。

可當我第五次在門禁之後才偷偷趁宿管不注意溜進宿舍,在一片黑暗中完成卸妝,又錯過了熱水供應的時間時,我還是對渾身酒氣的自己搖了搖頭。

這種靠酒精和狂歡維持的關係,倒還不如只剩三秒。

實習的時候跟隔壁工位的小姐姐關係很不錯,每天中午一起去飯堂,互相嚐嚐對方的菜,吐槽一下主管,或者是在忙裡偷閒的下午叫上一份喜茶的外賣。

可是隨著我的實習結束,她有了新的搭夥吃飯的實習生,我也恢復了每天在飯堂窗口排隊的日子。沒了下午茶和吐槽的維持,這段關係也漸漸變淡了。

在大學裡遇到的,都是留不住的人。


大學裡遇見的,都是三秒就忘記的人



三。

一個人在飯堂扒飯的時候,會忍不住懷念高中和舍友一起上課一起吃飯的日子。

其實大學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不是一個人吃飯的。但當有人想回宿舍吹著空調吃外賣,有人想去商業街的餐館,甚至是去東邊的飯堂還是西邊的,都免不了爭論一番,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出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而且誰也不願意委屈自己遷就別人。

也試過磨合和妥協,我答應舍友中午和她一起訂外賣回宿舍,作為交換條件,她下午陪我去圖書館。可等我三催四催,她才不情不願地出了門後,圖書館的空位早就被佔滿了。

她氣我破壞了她舒服的午睡,我氣她打亂了我學習的計劃。那天從圖書館回宿舍的路上,我們都沒有說一句話。

有段時間喜歡和學妹約著去夜跑,本來說好每週固定的跑步時間,總是會猝不及防被各種突然的安排打亂。

所以當她抱歉地給我發語音說“學姐我得去一趟學院辦公室”的時候,我只能停下下樓的腳步,回到宿舍點開那部暫停的電影。

有一次我們同時打開了跑步APP,繞著學校一圈跑下來,卻發現我們心率的波紋和跑步的軌跡無法重合,甚至連距離都差了好幾十米。

我突然發現,原來大學的生活,早已不是單純的三點一線,也沒有哪兩個人,會擁有完全相同重合的兩道運動軌跡。

而且我也不是非要等到她有空的時候才可以去夜跑,我也可以約別人,甚至大可以自己跑。只是有時候太過於在意“有沒有陪伴”這回事,反而會忽略了不是什麼事都必須要兩個人才能完成的。

大學裡的關係,從來就不是強行捆綁出來的。


大學裡遇見的,都是三秒就忘記的人



四。

大一做代課的時候,微信加了許多不同專業的人。其中有一個大四的學姐,因為實習沒辦法回學校上課,索性把整個學期的課全部包給了我。

每天和她對接課程的時候,免不了多聊幾句,聽她抱怨公司加班不報銷打車錢,CBD的伙食價格貴分量還少,在學校買水果一定要去旁邊村裡數過去第三間的檔口,水果又好吃也不缺斤少兩。

她還給了我很多實習的建議,把四六級學習資源打包到我郵箱,發了獎金還會開心地給我發個紅包,語重心長地鼓勵我大學一定不要看劇看過去。

大學裡關係的親疏和好壞,從來就和黏在一起的時間無關。

我有輕微的強迫症,微信列表裡的人都被加上各種部門和職位的前綴,分門別類地放在不同的標籤下。好像除了是“同學”和“同部門的人”,我跟他們似乎就不會有別的交集了。

可是後來我發現,當我需要找人幫忙的時候,滑到每個組別,都有那麼一兩個,是可以放心開口的,也不用加一堆“在嗎”“最近怎樣”來鋪墊。

原來不止是我,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有事來找我,沒事別聯繫”的三秒關係。

有時候這種三秒的關係,才不至於給大學裡每一個行色匆匆的人帶來負擔和拖累。

雖然這麼說有點難過,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我們跟大學裡的很多人,都只有三秒的緣分而已。

這三秒的緣分,可能隨著部門管理層人員的更迭,項目活動的結束,實習工作的離開,畢業照現場按下快門的咔嚓一聲,就這樣悄悄地斷掉。

我在很多個結束的瞬間跟很多人揮揮手說“下次再見”,卻又一次一次地被驗證,揮手其實是給我們之間三秒關係的結束語。

無奈卻又必須接受,就像《千與千尋》裡面那句經典的臺詞: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尊重大學裡只有三秒的緣分,感謝曾經三秒的相伴,然後互相祝福剩下的旅程。

我會記得你的。

我不會忘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