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洪江源春醬園

百年老店——洪江源春酱园

洪江經營上百年而不衰的老字號店鋪,比比皆是。

源春醬園創辦於1851年(清咸豐元年),以微薄的資金經營一百年之久,就靠“以人為本”的管理和經營方略。

1、白手起家,勤儉辦店。該店發起人蔣炳堂,原在洪江開設同春南貨店,以善於經營著稱。他鑑於當年洪江尚無專門制醬行業,深信“制醬酸酒,本微利厚”,乃與林安臣、黃兆雄各投資八串制錢,並從自己南貨店借用蘇缸六十口,租季家衝一棟舊木房作店面,在高坡街“三光殿”門口設制醬作坊,聘掌作師一人,帶徒一人,辦起源春醬園。蔣炳堂自1851年至1861年擔任經理十年中,本著勤儉辦事業,精打細算,節省開支的原則,除掌作師、店員照發工資外,股東暫不分股紅股息,積累資金全部投入擴大再生產,加上自行加工的醬食成本較外來者低,毛利達30%-40%,十年累計利潤達省平銀二百五十兩左右,醬缸由六十口增到一百餘口。

2、講究質量,經營有方。第二任經理鄭鏈璋,原是該店店員,為蔣炳堂所倚重。蔣病故後,店務由鄭經營四十多年。此間,洪江經營醬食業者相繼開設了榮豐、勝春、恆化、宏盛等十家,鄭深知要在競爭中求生存發展,必須在產品質量、推銷方式、店規紀律和妥善安排職工生活上下功夫。源春醬園原料選擇貴州鎮遠一色黃或一色青的黃豆,加工堅持定量下料,豆要煮熟,胚要黴幹,拌合均勻,翻缸落底,鹽水要煮沸,冷後要澄清,糖色按十斤一包下料,油要久曬,香料要堅持泡,罈子洗後要曬乾,封口一律用瀘溪皮紙,再塗上光油,以免漏氣變質,各道工序一絲不苟。推銷講求信譽,數量充足,對黔東各縣的往來戶,採取憑摺記數的賒銷方式,分期付款。

3、從嚴治店,信譽取勝。1913年鄭鏈璋病故,由周倫延繼任經理,原為該店學徒。在他任職的幾年中,店規松馳,周乘機抽走資金,肥私利己,營建私房,使企業資金短缺,營業下降,瀕於破產邊緣。1918年林安臣之子林德卿挺身而出,被推選為第四任經理,對店務進行一番整頓,與股友第三代兄弟約法三章,其中規定股友子弟不得徇私塞進店內工作,家屬不得在店內賒購物資及私借公款。為復興企業,林德卿以身作則,與職工一樣,按時上下班,規定單身店員一律在店住宿,嚴禁賭博宿娼,小偷小摸,否則立即開除。生活上與職工同桌吃飯,逢年過節及初一、十五改善生活,職工婚喪嫁娶要均予適當照顧,年終按20%比例給職工分紅利,同時訂出一個共同道守的口訣:“商店信譽勝萬金,貨真價實有知音,買賣切勿分大小,服務周到又熱情。”經營的信條是:“原料不嫌貴,只求產品好”,堅持薄利多銷,加速資金週轉。因此,聲譽遠揚,一躍成為洪江醬食業之冠,產品由原來的幾個品種增加到十多個品種,近銷黔陽、靖縣、緩寧,會同、懷化等地,遠銷貴州銅仁、萬山、玉屏、三穗、黎坪、錦屏、天柱一帶。每年銷售的各種醬油達20萬斤,金額達四萬元(銀元)。創造了源春醬園復興後的黃金時代。

4、繼承傳統,經久不衰。1947年,經理林德卿去世,蔣樹民繼任第五任經理,繼承先輩勤儉辦事的優良傳統,源春醬園仍居醬食行業中首位。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百年老店——洪江源春酱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