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叫絕!原來古代是這樣高考的,怪不得能出了那麼多厲害的人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無數年輕人和他們師長們最緊張的時刻、儘管這種接近“一考定終生”的模式一直被人所詬病,但是在所謂的“素質教育”讓不管是已經參加過高考的過來人,還是尚未走到高考階段的孩子們,受到了相對公平公正的一種人才選拔方法。那麼問題就來了:在沒有高考的古代,國家是怎樣選拔人才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拍案叫絕!原來古代是這樣高考的,怪不得能出了那麼多厲害的人

最開始的選拔方式就是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度,有才能的領導選擇自己認為更有才能的人來繼承自己的領導職位,這樣的優點在於賢者選取的賢者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弊端也很明顯,一旦領導者有私心,那麼就使得人民利益受到損失,於是又出現了另一種選拔:世襲罔置。在今天看來等同於沒有選拔,因為所有國家職位都是世襲罔置的。領導的兒子一定繼續是領導,平民的兒子一定繼續是平民,最近有個詞叫固化階級,就是這類意思。

拍案叫絕!原來古代是這樣高考的,怪不得能出了那麼多厲害的人

不過我們不能單純認為這種選拔機制是不利於社會進步的,因為當時,任職者從小就會將自己的子嗣放在其官位上培養,所以“耳濡目染”對人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大禹治水中,他的兒子也是接人了其官職。到後來,隨著階級分化的形成,這種選材機制也成為了權貴們把持國家權力的工具,從而形成了世卿世祿制度。世襲當然是好事,但是有一個問題:職位是有限的,但是後代卻是無限的。貴族生孩子越來越多,國家卻給不出那麼多的單位給他們工作,於是必然有很大一部分血緣比較疏遠的人淪落到了社會中下層。

拍案叫絕!原來古代是這樣高考的,怪不得能出了那麼多厲害的人

然而正所謂“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佔據高位的人生活越來越腐化,能力也越來越差勁;而那些紮根基層的落魄貴族們卻能夠吃苦耐勞,同時也能獲得學習知識的機會。於是這個群體也能在社會激盪中脫穎而出,被上層“返聘”回國家工作。後來,隨著社會漸漸發展,舉孝廉制度也應運而生,接著便是當今高考的“鼻祖”科舉制。那麼你對中國曆年來人才選拔制度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