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坎坷而成功的人生告訴我們,不管曾經經歷過多少生命磨難,被硬塞進了多少石塊垃圾,只要有夢想、有熱情,人生的這隻大桶裡,總可以裝進更多的收穫和精彩。

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一、人生如桶,可容無限精彩

一個徒弟去見師傅:

“師傅!我已經學足了,可以出師了吧?”

“什麼是足了呢?”師傅問。

“就是滿了,裝不下去了呀。”

“那麼你去裝一大桶石子來吧!”

徒弟照做了。

“滿了嗎?”問。

“滿了!”

師傅抓來一把砂,摻人桶裡,沒有溢。

“滿了嗎?”師傅又問。

“滿了!”

師傅抓起一把石灰,摻人桶裡,還沒有溢。

“滿了嗎?”師傅再問。

“滿了!”

師傅又倒了一小桶水下去,仍然沒有溢出來。

“滿了嗎?”

徒弟豁然明白了!

很多人在人生這件事情上,要麼覺得經歷了很多了,工作不錯了,事業不錯了,或者商業機會全是紅海了,沒有插足之地了;要麼就是自己的生活已經就這樣了,沒辦法有新的變化,已經找不到新的機會了。

面對沒有辦法改變的人生,真的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然而,人生其實就如師傅的那隻桶,只要用心,總能找到新的東西裝進去,讓生活充滿生機,充滿樂趣。

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二、尹明善的早期人生充滿了垃圾和石塊

尹明善從小就喜歡讀書,7歲時母親送給他一本《精忠說岳轉》,他讀的津津有味,並將“天堂地獄皆心造,煩惱憂愁各自修”作為一生的座右銘。

12歲時,由於祖上是重慶涪陵的大戶人家,尹明善成了“黑五類”,和母親一起被下放到農村。

儘管家徒四壁,但尹明善非常積極、樂觀。他初高中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且將課外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在校報上發文章,跟著樂隊作曲、搞音樂。”

可是,厄運再次降臨。1958年,正在上高三的尹明善被人舉報有“右派”言論。3年後,他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發配到了長江邊上的塑料廠進行勞動改造。

從此,他開始了漫長又孤獨的勞改生涯,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餵豬、拔草、清掃牛棚。

為了排解情緒,尹明善嗜書如命,從《中華上下五千年》到《史記》,從《茶館》到《四世同堂》,甚至靠著一本英文詞,花了一年時間啃完了英文原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斗轉星移,一晃20年過去了。

1979年,中央開始落實知識分子政策,41歲的尹明善終於得到平反。重獲自由的那一刻,他感慨,“姜太公81歲出山,我才41,一切都不算太晚!”

尹明善的人生前面41年,可謂崎嶇坎坷,被硬生生塞進了如此多了垃圾石塊兒。但是他沒有抱怨,沒有鬱悶,他在人生那滿滿一桶的石塊兒裡面,還看到了如此多的空洞縫隙,相比於姜太公的81歲,他還有大把的機會。

不象很多被磨難壓垮了的人,尹明善覺得,自己人生遠遠沒有裝滿,還有很多精彩等著自己去填塞。

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三、尹明善將充滿石塊的人生桶裡加進了沙子的精彩

由於尹明善文字功底紮實,他被安排到重慶電視大學當老師,並於2年後,成為重慶出版社的一名編輯。

在報社期間,尹明善勤奮刻苦,“一年中光是採訪過的人物就有2百多”,“每天要寫一篇經濟評論,快趕上了經濟學家”。

1985年初,尹明善一位老朋友的公司連年虧損,聘請他去做經濟顧問,結果不到半年,那位朋友的公司就轉虧為盈,實現盈利20多萬。

尹明善意識到自己在經商方面的天賦,決定棄文從商,創辦了“重慶職業教育書社”。

他編輯的第一套書是《中學生一角錢叢書》,這是一套中小學生百科全書,出版後的第一週就被瘋搶,年銷量突破3000萬套,尹明善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60萬。

此後3年,書社生意順風順水,尹明善穩坐重慶市民營書商前兩位。

然而,不安於現狀的尹明善很快就把書社轉給了別人,自己揹著一個包到全國各地旅遊。

有一次,尹明善回老家看望母親,恰巧碰到一位發小是經營摩托車廠的,抱怨發動機難買。“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商機!”尹明善靈光一現,“馬上生產發動機!”

只有隨時關注你自己的人生大桶,不是看到裝滿了什麼,而是看到還有什麼空間可以裝,看看自己的人生,還有什麼樣的機遇可以把握,而不是怨天尤人、天道不公、機會難求。

其實不管在那個場合、哪個時間,每個人的人生大桶裡,總會留下裝沙子、裝水的空間。關鍵在於,我們想不想去看見,即使看不見,就像那個沙子縫隙,我們要有熱情,有夢想,能夠用心眼看到,想到。

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四、尹明善為充滿了沙子的人生大桶裡加進了水的成就

1992年,54歲的尹明善在重慶郊區租下一間不足40平米的房子,招來9名員工,成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立志“3年之內造出全中國最先進的摩托車發動機。”

但是一缺資金,二沒經驗,尹明善要想造出發動機談何容易。不過,他還是信心滿滿,決定“買配件,自己組裝。”

一個月後,尹明善推出第一批發動機,經過檢測全部合格。由於價格優惠,質量過硬,發動機的銷量直線上升,小車間也變成了“力帆集團”。

不過尹明善並不滿足於此,他用三個策略為力帆插上騰飛的翅膀。

首先,潛心專研產品,推出力帆摩托車,讓公司形成“摩托車+發動機”雙輪驅動的新格局。

其次,跟足球聯姻,高價買下“寰島”足球俱樂部,改名為“力帆”。隨著力帆俱樂部在甲A漸入佳境,“力帆摩托”也被全國2億多球迷記住了。

最後,走向國際,他仔細調研過後,選擇在南非建立組裝廠,“通過南非輻射整個非洲大陸”。到了2002年,力帆摩托車已經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力帆在A股上市,72歲的尹明善身價超過110億。

2017年,79歲的尹明善正式退休,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出,“人生永遠沒有裝滿的時刻”。

水無常形,因勢利導,無孔不入。正如尹明善那樣,只要有夢想,只要有決心,只要上了路,機會就潛藏在前進的路途。熱情似火,智慧如水,善用心眼,總可以發現細密如沙子的人生裡,同樣留存了大量的機遇。

人生的大桶沒有完全滿溢的時刻,同樣,市場機遇也不會有滿溢的時刻。哪怕明眼如石塊沙子的機遇已經不可再用,但是卻為努力堅持的人,留下了如水般的智慧機遇,只要熱情、只要堅持、只要用心,智慧之眼總能找到滲透人生、事業的機會。

心不自滿,則人生虛懷,可容無限生機,光明與燦爛。打開心眼,為夢想楊帆,人生猶如一隻桶,可填無限精彩。

看看力帆集團尹明善的奮鬥史 你還能說人生沒有機會麼

閱讀本文,感觸良多,請寫下你的評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開卷獲益,敬請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