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駿說:天貓、京東、拼多多,那有一個品牌能靠模仿超車?

昨天看到了一條某大佬的微頭條,根據他的分析判斷,目前電商領域的排名,分別是天貓、京東、拼多多。

首先,為拼多多用1年多的時間,能躋身電商前四名,標識祝賀。

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的想一下,就會發現,這四家公司雖然都是做電商的,但是卻都是不同類型的電商品牌。

三家不同類型的代表:

天貓: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老牌企業,依然秉承著阿里電商的風采,提供電商服務,幫助更多的品牌,在天貓上開展電商銷售,依然相當於商城的店鋪出租。

京東:則是直營的代表,劉強東稱京東為自營,所有產品才能保證是正品、真品。就連物流也要自己搞,只有這樣,他才能覺得京東的產品和服務才是被掌控的。

拼多多呢?

則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品牌,他是典型的社交電商的代表。這要得益於微信的絕大流量池,同時也得益於微信的小程序,如果沒有小程序的基礎設施的保障,可能拼多多還會在晚幾年發展起來。

蒙駿說:天貓、京東、拼多多,那有一個品牌能靠模仿超車?

模仿是沒有未來的:

從上面的簡要分析,我們能看出,他們都是各自品類的頂尖企業,絕非在同一個賽道。

這點體會,對我們創業者有非常大的警醒作用。

我們大部分創業者,都是在模仿中開始的,或者是在跟蹤者中,開始的。

模仿的過程中,幾乎就被同化了,創業所走的路,與被模仿者的相似性已經是相同的啦,很難有自己的特色,存活太難啦。

如果想讓自己的企業,能夠成功的活下來,我想最智慧的做法是模仿出不同的自己。

我們小微企業,沒有辦法去從新探索商業模式,進行市場價值的驗證,如果已經有大企業做好了投石問路,做出了清晰的模式驗證,你就需要進行模仿。

但是,要模仿的是型,絕非是神,如果神似,就麻煩了,你很難活成真實的自己。

如果想不被神似,就要從自己出發,尋找客戶的需求,只是藉助成功者提供的參考,時刻修改自己的失誤數值,就會在模仿中做出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