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區深入開展黨員活動日,具體都有這些做法……

晋安区深入开展党员活动日,具体都有这些做法……

形式單一,習慣於讀報紙、念文件、傳達上級講話;內容與黨員思想、工作實際相脫節;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黨的組織生活成為一種負擔……針對一些基層黨組織長期存在的形式化、庸俗化、簡單化傾向,去年以來,福州市晉安區大力倡導開展黨員活動日“合聚變”行動,通過“組織聯合、隊伍整合、學做結合,聚陣地資源、聚人才資源、聚活動資源,方式轉變、內容轉變、效果轉變”等路徑,積極探索開放融合的黨的組織生活方式,有效增強黨的組織生活質量和吸引力,成為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實行“1+2+N”模式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地生根

開展黨員活動日“合聚變”行動,是為了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員日常教育管理機制,解決黨的組織生活不經常不嚴肅不認真問題。

晉安區依託“合聚變”行動抓實黨員學習教育,在堅持、規範上下功夫,著力打造加強理論武裝、錘鍊堅強黨性的有效平臺。定時間。把每月第一週的週五下午定為“黨員活動日”,基層黨組織可結合實際靈活安排時間,讓黨員活動日更加貼近基層實際。定主題。圍繞政治學習、黨性教育、民主議事、志願服務等主要內容,綜合運用體驗式、互動式、案例式等形式,科學確定“合聚變”活動主題,讓黨的組織生活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定議程。實行“1+2+N”模式:1,即參加活動黨員全部佩戴黨徽1個固定要求;2,即把集體背誦入黨誓詞和繳納黨費作為2個固定環節;N,即N項自主主題活動安排,實現組織要求和支部特色相統一。許多黨員反映,“過去黨員各忙各的,能不來就不來,現在黨員活動定期開展,形式也豐富,大家都更願意參加了。”

同時,“合聚變”行動倡導以黨組織為核心引領,通過深層次的資源整合、集約利用,實現多個組織、多支隊伍“一盤棋”,充分體現了互聯互動、共建互補的理念,是深入推進城市區域化黨建的新探索。比如,一些社區黨組織通過開展“合聚變”行動,聯合共建單位、駐區單位進一步完善共建協商機制,互相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實行雙向認領,相互提供服務。通過找準共同利益、共同需求,把社區“一家獨奏”變成“大合唱”,實現社區治理主體多元化。

晋安区深入开展党员活动日,具体都有这些做法……

個性化列明“菜單”

黨員願參與,活動好開展

“合聚變”行動突出思想性、政治性,是對黨的組織生活方式的重大創新。藉助這樣一個朗朗上口的名稱和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使“合聚變”逐漸成為晉安區廣大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品牌活動。截至目前,晉安區各級黨組織累計開展黨員活動日“合聚變”行動368場次,參與活動黨組織657個、各類隊伍121支、黨員2.4萬多人次。

新店鎮依託轄區內“四湖三園”(琴亭湖、井店湖、義井湖、澗田湖,八一公園、鬥頂公園、兒童公園)陣地,組織社區、機關、學校、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以“護湖愛園”為主題的“合聚變”行動。通過共上納涼黨課、聯合志願服務、自發文藝宣傳等形式,不僅凝聚起一支以黨員為核心的護湖護園力量,還形成了黨員主動帶頭、群眾自覺參與的良好局面。

為進一步提升活動實效,突出黨組織和黨員主體作用,晉安區積極推行“黨性錘鍊+素質拓展+互動實踐”為主的創意組織生活項目,由區級層面推出一批最佳創意組織生活菜單,基層黨組織結合實際推出個性化系列“菜單”,引導黨員親身參與主題策劃、路線設計、內容安排,滿足不同領域黨員需求。同時,充分整合組織資源,著力打造陳定波烈士紀念館、鶴林生態公園等一批紅色型、公益型的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方便黨員隨時隨地參加學習、開展活動,讓“合聚變”理念深入人心、實踐蔚然成風。

整合資源、下沉力量

讓基層黨組織更有活力

針對大面積舊改徵遷帶來的涉遷黨員教育組織難、活動開展難、作用發揮難等問題,晉安區組建以涉遷黨員為主體的區域黨建聯盟,整合陣地、師資、教材等資源,共同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紅色生日會”等活動,建立黨員教育聯抓、思想工作聯做、公益活動聯辦、文體活動聯誼機制。

“合聚變”既是一種活動形式,更是一個工作載體。晉安區將開展黨員活動日“合聚變”行動與綜治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中心工作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印發《關於開展黨員“合聚變”之服務綜治平安建設活動的方案》《區直機關黨組織(部門)與社區(村)文明結對幫扶的方案》,組織50個區直機關黨組織“點對點”聯繫130個平原社區(村),通過“合聚變”載體,整合資源、下沉力量,共同開展黨員服務活動,匯聚起推動工作的整體合力。

通過經常性黨性教育,重建黨員教育警示機制,喚醒了黨員責任意識,激發了擔當精神,讓黨員迴歸傳統和本色;通過常態化實踐鍛鍊,拓展了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志願服務廣泛開展,黨員服務意識、奉獻意識明顯增強,“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組織有活力”效果逐步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