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最初和最终印象哪个更重要

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最初和最终印象哪个更重要

常听人说我和我老公(老婆)一见钟情,然后就在一起了。也有人说,和对方是相亲认识的,虽然起初没有明显的感觉,但相处下来,却产生了爱情。虽然开始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但最终往往都是幸福的两个人。一见钟情是因为最初对方给我们的印象特别好,适合自己,所以让双方产生爱意。而日久生情,虽然开始没有摩擦出火花,但相处下来,双方的印象都是非常适合自己。所以说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是我们的 最初和最终的印象决定的。那么到底是最初的印象重要还是最终的印象重要呢?

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最初和最终印象哪个更重要

对人知觉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疑难问题比我们通常所预想的多得多。不仅我们的人物判断常常是错误的、不准确的,而且我们自己的期望和观念也常常在印象形成中起着比被判断者的真实特征还要重要的作用。

光环效应

我们在通过一些信息完善一个人的印象模型时,往往会受到片面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判断错误的印象。光环效应在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特殊情况,指判断者具有这样一种倾向,即一旦认定人们具有某些好的或坏的特性,便认定他们的其他与这些毫无关系的特性也肯能是好的或坏的。比如你某一同事曾帮过你的忙,你对他的评价很好,当公司领导问你此人是否品德很好,你可能回答好。这样的回答并不是你在了解他的能力等有关情况,而是你一般会从好的方面去想他。

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最初和最终印象哪个更重要

光环效应的一个有趣的实例是,外在的身体长相往往对推断内在特征起基础作用。比如在完全不了解某些人的情况下给他们做评价,一般长得漂亮或帅气的人比相貌普通的人获得更高的评价。

更有趣的是,不仅是长相会产生光环效应,微笑也会让人产生错误的判断,所以经常微笑也会为你带来好处。所谓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

首因效应

最初或最终印象对我们的人物判断有重要的影响吗?除了光环效应外,我们从一个人那里接收到的信息次序对其在印象形成中的相对“权重”也有很大影响。我们大多人都会觉得,好像第一印象远比以后的印象重要。在第一次和别人一起约会的对象、或第一次见同事,我们都会特别关心自己的表现,想尽办法展示自己的美貌和才华。

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最初和最终印象哪个更重要

所罗门·阿希曾做过探究这种次序效应的实验。在一项研究中,他向受试者提供了一个假想中的人的两组不同描述。第一组描述为:“聪明,勤奋,易冲动,爱挑剔,固执和嫉妒。”第二组与第一组的形容词是完全一样的,不过顺序颠倒:“嫉妒,固执,爱挑剔,易冲动,聪明和勤奋。”你在读这两组词的时候会对这两个人产生不同的印象吗?阿希的受试者们的确产生了不同的印象。他们对第一种情况下的人的评价远高于第二种人。这个研究清楚的证明,先接收的信息也许对判断起着不成比例的巨大作用,即所谓首因效应。

但是阿希的研究受到了批评,理由是评价几个形容词完全不同于评价更加复杂的刺激物。卢钦斯创造了更加现实的刺激物,他给受试者两段关于一个叫“吉姆”的人的活动的详细描述。在第一段描述中,吉姆被说成一个友好、性格外向爱交际的。在第二段描述中,吉姆却成了一个内向,不有好的人。受试者按照性格外向-内向的顺序,或按照内向-外向的顺序读。结果再次发现了首因效应的存在。受试者先读哪一段描述,对其形成什么样的印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最初和最终印象哪个更重要

有一种解释说,首因效应是因为人们对前面的信息关注的比较多,后面的信息关注的少,所以,当受试者在实验中被告知应对全部信息同样关注,首因效应便消失了。

亨德里克和科斯坦蒂尼通过要求受试者大声朗读出有关每一个人的每条描述,创造了这种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受试者对前后的信息注意力同样集中。正如所料,没有发生首因效应,但却产生了轻微的近因效应。

总之,似乎完全可以说,大多数日常情况下,第一印象的确非常重要,但通过打断信息展示或以其他手段让判断者对前后信息都给予同等关注,这种偏见又是极易消除的。如果不能控制对你进行判断的人,那么在重要的会见中,你最好是倾尽全力给判断者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吧。

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最初和最终印象哪个更重要

Tip:第一印象的力量。第一印象往往能对我们的人物印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除非特别用心地去摒除这种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