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快手和抖音,有什麼區別嗎?

快手像貼吧,上限極高,下限極低。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我在快手上看過根雕大師做上百萬的工藝品,看過牛逼小夥把啤酒瓶子扔到天空之後後空翻拿出彈弓把瓶子凌空打爆。

也看過“社會搖裡萬人迷,只有男神牌牌琦”的社會搖和鞭炮炸褲衩。

就像貼吧裡有大神也有老屌絲一樣。

抖音像知乎,上下限差距不大。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上邊小哥哥小姐姐都很帶勁(但是沒我帶勁,我最帶勁!),顏值很高,但看多了都是一個味,翻來覆去就那點東西,偶爾解悶還好。

快手比較真實,像是末日後的集市,

魚龍混雜但是能找到你想要的。

而抖音像市中心的超市,

乾淨且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但是如果你尋求偏門的話,還是去快手吧。

之前看過羅振宇關於短視頻的演講:

“因為中國足夠大,所以任何小眾都不是真正的小眾,一個普通的表演可以吸引足夠多的人圍觀。也因為中國有足夠的內部多樣性,所以一種人的生存狀態和獨特技藝,都有展示給其他人的價值。”

羅胖從商業價值的角度來分析這些火爆的APP,但就算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世界上不應該也不可能只存在高精尖的精英文化。

絕大多數的平凡人,需要被連接起來,於是才有了抖音和快手,

不是嗎?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昨晚翻看了快手和抖音上面的小視頻,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建築工人,在幾百米的大廈頂層,直播吃泡麵。

鏡頭一轉,他的身後,是沒有護欄的大廈外牆。

是啊,如果沒有這些APP,大概沒人會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群人。

但是有了這些APP,才能讓我們用最獨特的視角去窺視一個建築工人最真實的日常生活。

那些最難被記錄的事,因為快手or抖音被烙印在了這個時代。

那些處於社會末梢的人,因為快手or抖音而接入了更大的世界!

寫這篇文章之前,也在群裡和幾個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說快手這個APP太過惡俗,還讓很多小鎮青年變得“不務正業”、“耽誤學業”,

甚至還爆過15歲最小孕婦這樣令人咂舌的事件。

確實,仔細翻一翻,視頻裡很多主角都是那種稚氣未脫的小青年,乍一看確實又Low又失敗。

畢竟一個個的不好好學習,光去學著別人直播賺錢了,這不符合任何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最土最Low,沒有之一!”

“快手真的是好惡心啊...”

“因為快手,很多小孩都學壞了!這樣的APP政府應該封殺。”

.....

快手的出名或許可以歸結為一起意外事故,那篇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的《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裡描述的“鄉土中國”式快手——低俗、簡陋、粗糙土氣……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 CEO 宿華竭力想擺脫的形象。

即便他一次次在種種論壇現場、媒體面前解釋:快手是真實世界的投影、記錄者,算法沒有對錯,在百度或者知乎上搜索“快手為什麼 low”、“快手為何招人嫌”,答案比比皆是。

相較而言,抖音很快就佔住了年輕、潮流的風口,區別於快手走的平民生活化路線。但實際上,這樣的區別並非涇渭分明,一成不變。

最近一次點開抖音,明顯發現畫風開始有了轉變。比如,段子手、搞怪視頻的比例多了起來,看起來更像一個綜合性短視頻社區——更像快手了。

昨天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時,聽到最多的就說這樣的評價,太惡俗應該被封殺。

但APP本身沒有錯,只不過需要平臺本身還有政府機構加強監管!所以,最不認同的,就是無腦封殺。

為什麼這麼說?

很多人把錯誤歸結於這個世界,但世界並沒有錯,就算沒有快手,還會有慢手、左手、右手、各種手APP。

很多人把快手上小青年的“不學好”甩鍋給APP,但那本身就是他們家庭教育或其他社會教育缺失導致的。

每個階層都在追求認知範圍內最好的東西,雖然這個東西可能另一個階層完全看不上。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很多事物,你不理解、你不喜歡,不代表它就是錯的、醜的。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非對即錯,非黑即白。大人之所以是大人,就是學會不再去用狹小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

之前看過一篇報告,目前短視頻App用戶中約五成為90後,超六成用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鎮。

很顯然,這些用戶沒辦法和“高精尖”的精英用戶在微博、微信等主流輿論體系裡爭個高低。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娛樂產品的消費者,都是默認為白領、中產、精英階層時,如果沒有抖音&快手,這個階層的文娛需要似乎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抖音和快手裡的世界,

是一個和北上廣深完全沒有交集、也沒有共鳴的世界。

短視頻APP上面最火的視頻,絕大多數一線城市白領都會嗤之以鼻;微博上面最火爆的話題討論,抖音快手上絕對一點波瀾都泛不起來。

起初寫這篇文章時覺得有些荒謬,但仔細一想也就明白了,北上廣深的白領跟一個建築工人除了都說著中國話以外,就再沒有共同話題可言了。

除了市場層面的廝殺,據說在短視頻的價值鏈條裡,“玩快手的瞧不起其他直播平臺的,玩抖音的人瞧不起玩快手的。”

抖音:“快手你低俗,無下限,長得醜”

快手:“罵得好!老鐵雙擊加關注”

就像玩知乎的看不起玩貼吧的,玩 DOTA 的瞧不起玩 LOL 的。對比快手和抖音這兩個不同版本的成功故事,很多細節都值得玩味。

但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玩抖音的人會瞧不起玩快手的。

在我看來,二者娛樂方式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接收碎片化娛樂信息,展示自己,消除寂寞的一種快消娛樂方式。

最大的特點是欣賞時不用動腦,快速融入,從而帶來快樂,填補精神世界空虛感。

二者唯一區別,是用戶群體階級不同,快手是,城鄉結合部,鄉村青年佔大多數。抖音是,城市青年白領佔大多數。

地域可大致分為“北快手,南抖音”。

抖音裡各種手勢舞和快手裡的社會搖,並無本質區別。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抖音裡被認為是“技術活”的運鏡,快手裡的喊麥同樣是一門“技術活”,“九種帝王喊麥聲線”同樣需要學習。

抖音裡各種對嘴型的搞笑小片段,和快手裡各種“社會人講大道理,車禍癌症生死戀”等小情景劇,並無本質區別。

城鄉結合部的小強,在工地累了一天。下班回家吃飯時,就樂意打開快手,

看會兒情侶搖,摩托搖,聽個“一人我飲酒醉”。完了以後做著自己的“帝王夢”

某大都市的白領阿林,下班擠著地鐵,回到家中。打開抖音,看個“走心小賣家”的手勢舞,欣賞個酷炫的運鏡。完了以後做著“我想在跑車裡,想要一輛法拉利”的美夢。

你能說誰low麼?不能。

二者app部分內容精神營養價值都不高,偶爾作為娛樂消遣都無可厚非。

但,要是玩個app玩出優越感,鄙視別的app,這樣的人才是low吧。

擴大了來講,我們不應該把任何附加的東西歸因於平臺,low也好潮也罷,這些文化輸出的締造者終究是用戶。

app把他們的喜愛和渴望傳達出來,讓我們這些“異類”聽到了他們的聲音,看到了他們的姿態。

快手是底層青年的生活圈,抖音則是上層青年的KTV。

不論是快手還是抖音,都很難說誰代表更高級的審美趨勢,誰反映了更真實的中國青年全貌。

因為小鎮青年是真實的,城市青年也是一種真實。

而大多數時候,他們一會兒是鄉鎮青年,一會兒是城市青年。

現實世界的真實面貌往往要加上你不喜歡的那一部分,比如城市青年不喜歡的“土”和“俗”,鄉鎮青年不看不上的“裝”和“演”。

所以加起來說,現實的真面貌很可能是:又土又俗,還挺能演。

所以今天並非要給抖音&快手洗白,

那些低俗or惡俗的小視頻,急需平臺本身加強內容監管還有內容推送機制調整,並非痛罵一句“世上傻逼千千萬,快手抖音各一半”就完事兒的,這樣太過武斷、也太過片面。

遇到不理解的人和事時,寧可沉默讓人覺得你像個傻子,也別一張口就證明你確實如此!

退一萬步說,這些短視頻APP本身就是拿來消磨時間的,想好好學習就放下手機去圖書館看書不好嗎?想提升工作技能就放下手機報個培訓班不好嗎?

越活越窄,是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事情。

只有見過芸芸眾生,才會見到完整的自己!

快手和抖音,誰更Low?

春節期間,除了抖音快手吃雞養蛙,還有一篇文章很出名,討論《人是怎麼廢掉的?》。

裡面列舉了廢掉的幾個特徵,比如沉溺於輕易獲得成就感的東西,遊戲、種馬小說,只接受低密度的信息,八卦、娛樂、段子……

看完之後,深度君習慣性出了一手汗,趕緊卸載了抖音,直到寫這篇文章時又重新安裝,然後又無法自拔地刷了兩個小時。

前文說的“北快手南抖音”的江湖傳聞還有另一個版本——

“中國智障千千萬,快手抖音各一半。”

嚇人。

我怕有一天,和別人介紹我說我是東北人時,他們會問:

你們東北人都會喊麥吧?

你們那的人都喜歡啃大肘子吧?

你們是不是每天晚上都去社會搖?

你們那戴金鍊子的社會大哥是不是特別多?

你們跟人打招呼是不是都稱呼老鐵啊?

你們是不是特別喜歡說社會嗑?

什麼?大多數東北人不是這樣?

你們東北不是人人都玩快手嗎?

換個角度講,有人說快手抖音打開了一個魔幻現實主義世界,

而我覺得,幾億人銷聲匿跡的過去,

才是魔幻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