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阳泉土地流转调查

阳泉土地流转调查

阅读提示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连片经营,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现实操作层面,无论对于农民还是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流通瓶颈在制约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1 合作:从农民到“工人”

当了多半辈子农民,50多岁的赵占元面对记者连说几个想不到:“同样是种地,每天按时上下班,还挣着工资。”

赵占元是阳泉市郊区旧街乡新庄窝村村民,发生在他身边的变化开始于2011年。这一年,新庄窝村600亩土地以出租形式,全部流转给山西天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率先在全区实现了土地整体流转。

2011年,阳泉市开始了对采煤沉陷区集中治理,新庄窝村整体搬迁至距离旧村2.5公里的旧街村。新庄窝村党支部书记董永鹏表示,对于村中的年轻人,土地早已失去了足够的吸引力,而这一次的移民搬迁,因为距离,让原本对土地依赖的老年人、妇女也不得不放弃,村中的土地开始撂荒。

面对这样的困扰,新庄窝开始围绕土地做文章,吸引了山西天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天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武韬说,作为农业企业,就是要依靠科技,让土地的利益最大化。据介绍,天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体租赁新庄窝村的土地后,农民可在继续享受国家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同时,在第一个十年中由天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给予村民每亩年平均246元的租金收入,并优先安排该村村民就业。

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赵占元对这样的变化很满足。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不到10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天顺宝公司,得了2000多块钱。每天帮公司种地,挣50块钱,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是一万多。

土地流转是农村在保证农民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以自愿原则,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流转给种植大户、企业、市民经营,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新举措。通过政策引导,截至2015年,阳泉市3个农业县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3万亩。

2 瓶颈:农民的忧虑与企业的无奈

近几年,阳泉市土地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然而一些从事农业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反映:这样一举多赢的事情推行起来却并不顺畅。据阳泉市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阳泉市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1.3万亩,只占到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3.8%,远低于全省16%以上和全国30%的流转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虽然突破了2400个,但单个项目流转面积平均不到100亩,超过1000亩的凤毛麟角。

在平定县张庄镇上马郡头村,祁素兵承包了村集体的160亩机动田。为了实现集中连片经营,这几年,他又陆陆续续承包了村民土地15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祁素兵承包村里集体的机动地,自己和村里签订了合同,但是只有短短的4年。祁素兵剩余经营的150多亩土地都是和同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口头承诺”,什么时候收回就是人家一句话。

为什么不能延长经营权?许多村民都表达了同样的顾虑:土地收益在农民纯收入中比例很低,但是象征意义巨大。因为和市民比,医保、社保、养老保险、户籍子女上学还存在很大的差别。

祁素兵说,因为经营时间短,对土地的规划、投入都受到了限制,经营者都担心投入到时打了水漂。

阳泉市政协委员李建伟认为,就阳泉市而言,土地流转的内在动力不足、农业组织形式落后,都直接制约土地流转的速度和效益,从而也影响阳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据调查,阳泉市现阶段土地流转费用每亩在300元—1000元不等,以500元—800元居多。以阳泉市主要种植品种玉米测算,每亩成本300元以上,以近两年的玉米行情计算,计入流转费用,企业非但无利可图甚至可能赔钱。

从农业的组织形式来说,土地二轮承包期最短的已经过了13年,最长的已经20年,而种植经营的主体仍然是家庭。农户和农业经营企业者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户担心转出去的土地还能不能回来,以及改变了土地的用途,多重顾虑也影响了土地的流转。

3 对策:政策扶持,经营权转移后利益共享

新庄窝能够吸引山西天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得益于土地流转的顺畅,天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武韬告诉记者,能有这样的合作,关键是双方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合作模式,把农民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牢牢绑在了一起。

武韬认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不是局外人。有些龙头企业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后改名叫合作社,并以合作社名义从农民那里租赁土地,称其为“土地入股”,再请几个农民到企业打工又将发给农民的工资“利益返还”,出租土地的农民实际上根本不能从公司经营利润中得到任何好处。

针对这一状况,专家建议,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的权利,可以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进行农业合作生产。

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值、提高附加值。农业生产经营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后有利可图,从而带动他们扩大规模节约经营的积极性。

同样,政策的扶持必不可少。和其他行业相比,由于受自然、气候、疾病以及市场的影响,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弱势,但也是涉及面最广、事关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产业。为此,各级财政在每年的预算中必须安排一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扶持资金,逐年增加。应当实行金融信贷支持,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的重点,协调解决规模经营主体临时性、季节性所需生产经营资金。同时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转出解决后顾之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