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不是伊拉克,更不是敘利亞,有種來戰!


2018年9月22日,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參加一年一度的軍事遊行。

一年一度的閱兵式,是為了紀念1980-1988年與薩達姆-侯賽因的伊拉克戰爭爆發。

2018年9月22日,伊朗總統Hassan Rouhani在德黑蘭舉行的1980-1988年與薩達姆-侯賽因的伊拉克戰爭爆發週年紀念日舉行的年度閱兵式上發表演說。

哈桑·魯哈尼,伊朗現任總統,政治家,隸屬戰鬥教士協會,屬於溫和保守派,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魯哈尼“檢閱”兩伊戰爭中的“老兵英雄”!

魯哈尼“深入”閱兵部隊,視察情況。

作為溫和派的領導人,並曾經擔任“首席談判代表”的魯哈尼,在美國的“頻頻施壓之下”,言辭也變得異常“犀利”與“強硬”。

伊朗也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波斯帝國。

作為“政教合一”的國家,歷經幾十年的“戰爭、制裁、孤立、打壓”,已經錘鍊出一支“魔鬼般”的軍隊和無比堅韌的國家。

相比較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朗宛如“大山”般存在。習慣了拿“小國、弱國”開刀的美國,敢啃這樣的“硬骨頭”?

針對伊拉克的“海灣戰爭”,是伊拉克強行入侵科威特而引發的。雖然兩次海灣戰爭都沒有充分得到聯合國授權,但從戰爭“道義”角度,還存在某種合理性。

對擁有“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伊朗而言,完全正面的軍事對抗也未必有“必勝把握”,更何況缺乏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非正義”戰爭了。

想打誰就打誰?還是誰弱欺負誰?伊朗無疑會成為“美國霸權”的分水嶺。

截止發稿,針對“閱兵活動的恐怖襲擊”,已造成幾十人傷亡,中國古話講,山雨欲來風滿樓。在此向“無辜的遇難者表示哀悼”,伊朗,挺住!

殘酷的中東自然環境,曾經使那裡的人們保守困苦。天賜的“自然資源”,又一下子給予他們“無比的富足”,但也帶來了曠日持久的動盪與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