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练习中你遇到过这些纠结的问题吗?

每个想学或正在学习吹萨克斯的成年朋友,或多或少都会遇上一些颇感纠结的问题。比如,萨克斯究竟能不能自学,要不要请老师?萨克斯的口型究竟是微笑型的还是口哨型的?颤音究竟是功到自然成的还是需要进行基础练习的?等等。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学萨过程谈谈感受,供萨友们参考。

一、先说说萨克斯能不能自学,要不要请老师的问题。我说,萨克斯可以自学,也需要请老师。这是否有矛盾,就看各自情况。

萨克斯可以自学,是因为萨克斯是西洋管乐器中入门相对容易的乐器,掌握了基本发音方法,就可以根据自学教材慢慢摸索着吹奏。只要方法对头,坚持数年,也完全可以自学成功,这些都是有身边的例子可以作证的。

至于要不要请老师,如果条件许可,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请个老师,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用句俗话就是“比较正规”。但是请个老师,对大多数人来说,遇到的问题是费用问题,尤其是退休人士。现在请个教萨克斯的专业老师的费用,在一线城市大概最低的每节课150元,45分钟。跟着老师学20节课,也刚刚是个起步。

现在要自学些什么知识或技能,与过去相比条件好多了。资讯那么发达,音频的、视频的和文字的自学教材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免费的。如果自学者会使用电脑,能充分利用的话,对自学萨克斯是很有帮助的。

但自学萨克斯免不了会走弯路。最大的问题是,有了毛病自己不知道,数年下来还形成了习惯。错误的习惯形成后,要纠正是很困难的。比如我自己,一开始时,吹萨克斯时腮帮子是鼓起来的,而且自己还根本不知道这是错的,还以为这样对音色有帮助。两年多后,拜了老师,老师说这叫“青蛙嘴”,在吹古典和流行乐曲时是不允许的,只有在吹爵士时才可使用。但习惯已经形成了,尽管纠正真的花了很多时间,但到现在还会在不经意间鼓起青蛙嘴。

总结起来,1、萨克斯可以自学,但要找适合自己的教材,要讲究方法。2、有条件的,最好请个老师,学的正规,可以少走弯路。3、自学过程中,善于讨教,请内行进行指点,及时纠正错误。

二、关于吹萨克斯应该用什么口型。口型是吹好萨克斯的四大要素之一,掌握好口型很重要。在专业论述里,口型的讨论涉及很多方面。仅就外形来说,现在有两种意见,一是微笑型,就是嘴角向两边拉开,嘴唇线呈一字型,将笛头含进嘴里。据说,由于萨克斯在国内的兴起也就是最近20来年的时间,在我国真正从事萨克斯演奏和教学的人不多,很多都是从原先吹单簧管转行而来的,而单簧管的吹奏嘴型就是所谓微笑型的。由于单簧管和萨克斯都属于木管类乐器,发声方法一样,因此,原先吹奏单簧管的后来教学萨克斯,把口型移植运用于萨克斯,顺理成章。

另一种意见是吹口哨型,也就是嘴唇呈“喔”形状,如同在吹口哨。由于萨克斯的管体与单簧管不同,内腔大,发声时更需要气息的集中流畅,而“喔”形嘴型更有助于达到这一效果。因此欧美萨克斯演奏者基本采用“口哨形”嘴型,而国内以往基本采用“微笑形”嘴型,但这个现象正在慢慢改变,更多的萨克斯学习者和演奏者正在采用“口哨形”的嘴型。我的老师是音乐学院萨克斯专业毕业的,他教的也是“微笑形”嘴型,这可能是与他的老师有关。但我倾向采用“口哨形”嘴型。这里说一句:老师,不好意思,冒犯了。

三、颤音究竟是“功到自然成”的还是需要进行基础练习的?我在刚学萨克斯时,曾经请教过一些比我吹得时间长的人,问他们关于怎样吹颤音的问题。不少人告诉我,颤音不用专门练,吹的时间长了,颤音自然会出现。我信以为真。

这确实是一家之言,吹的时间长了,气息稳定了,渐渐地会出现颤音的效果。

后来知道,这种颤音效果更多的是归类于腹式颤音,相当于歌唱家唱长音时的颤音方式。但这种情况并不是人人都会自然出现的,而且即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种颤音又很有可能不是能够随意控制的。我有个萨友,就是这种情况,大概学萨克斯一年多后,突然有一次在吹歌曲时,出现了颤音的效果。我问他怎么达到的,他说他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个颤音的出现不是他控制的。那么既然不能控制它的出现,也很可能无法控制它的不出现。果然如此,以后只要是有一拍以上时值的,就会有颤音出现,我说你能不能不让他有颤音,他说他目前做不到。

看来颤音还是要学的。如何学,老师的教法是,在练长音时,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每分钟60拍的速度,发出“嗡”的音。起先每小节四拍,发四个“嗡”,然后,每小节8拍,发8个“嗡”,然后发12个“嗡,最后再发16个“嗡””。在掌握了基本发声方法后,逐渐加快: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跟着节拍器,逐渐加快速度,循序渐进。练颤音时要注意气息的稳定性,颤音的效果应该是波形的,波形圆润,而不是锯齿形的。多听、多体会、多模仿,一定能成。

以上说的都是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更不一定科学,不足之处,欢迎批评纠正。对这些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请予以关注,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