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人微言輕」,背後是給不給面子的問題

為什麼說“人微言輕”,背後是給不給面子的問題

以前,常聽說中國人好面子。有人為了面子可以拼個你死我活的;有的人為了面子,可以家財散盡,窮困潦倒;有人為了面子,可以幹出很多喪盡天良的勾當。總而言之,“面子”真不知有什麼好處,但是中國人覺得這太重要了,很多人為之赴湯蹈火、粉身碎骨都不足惜!

現在回頭再仔細思量才發現,這面子背後具有極其複雜的利害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人微言輕”。很多時候,你說的對與不對,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你是誰?別人有沒有給你面子。假如你有面子,那自然說的絕對就是權威,大家很信服你,洗耳恭聽,處處照顧到你的面子及其背後的利益;沒有面子,你是一個小人物,大家對於你的言語對錯就覺得無關緊要,喪失了權威性,這樣很多現實的利益關係,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

為什麼說“人微言輕”,背後是給不給面子的問題

試想,在這樣的邏輯思維下,小人物便沒有多少話語權,參與社會交往的名利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那些大人物,因為有“面子”,隨便說出一句話,對於周圍的人,無異於“聖旨”一般,趕緊去執行、信奉。這樣不經過審問、明辨過後,往往成為盲目胡亂作為,就會出現“損人不利己”的事件發生。

或許由於中國傳統社會持續的時間太長,人們很難轉變過去的思維方式。在過去封建官僚體系的通知下,權力主宰一切,出現了很多領導即權威的思維慣性。如地方官被稱為父母官,本來作為公僕的公務員,卻被老百姓當做父母來順從,很顯然這樣比較便於管理,但是社會就能得到和諧、健康發展了嗎?答案是未必如此的。

很顯然,有時候在社會現實生活中“人微”,未必都是“言輕”,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就可以看到小孩子,即使幼小,也能講出人間大道。說的更遠一些,我們以前還常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戰國時期的“甘羅拜相”,三國時期的“曹衝稱象”等故事。由此可見,“人微”未必“言輕”。很多時候,抱殘守缺,顧忌面子問題,反而會失去很多。例如,清朝中後期的貿易問題,總是太過於顧忌“面子”、“體面”,失去很多次改變國運的機會,最終導致國家和民族,陷入萬劫不復的危險境地。這樣的教訓,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我們經歷過的,實在太多了。

為什麼說“人微言輕”,背後是給不給面子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