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干部董正民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军转干部

信访干部董正民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军转干部

“八一”建军节前夕,在西城区庆祝建军91周年活动上,由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推荐的12名优秀军转干部,登上舞台,接受现役士兵为“老班长”们献上的鲜花,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西城区信访办董正民作为军转干部的优秀代表,表达了对部队培养的感恩和为党和人民再建新功的决心。《北京西城报》专题报道了董正民的事迹。

信访干部董正民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军转干部

董正民,军转干部,1964年10月出生,陕西大荔县人,1983年入伍,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系国防科工委,后改制为总装备部,现又归属战略资源部。转业前系总装备部政治部保卫部副团职干事,2003年转业到西城区信访办,现为信访办副调研员。

董正民从军20余年,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关怀下,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在军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军营深怀感恩之情,转业后,牢记党的宗旨,退伍不退色,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他凭着对信访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长期工作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带着深厚的感情接待上访群众。他恪尽职守,依法行政,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勤奋工作,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诉求,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2010年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2006-2010年信访排查调处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区直机关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董正民同志按照市、区委组织部的安排,于2015年11月被选派到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他凭着军人果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和不屈不饶的执着追求,出色的完成了精准扶贫各项任务,驻村后,他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机关向基层转变,从城区向农村转变,从信访干部向第一书记转变。把第一书记的工作当事业来做,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使这个市级低收入村逐步实现增收致富,得到各级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2016年10月14日,中组部督导组实地考察后对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董正民同志把党组织建设做为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针对村内党日活动少,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不积极等问题,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党课,周密组织每一次党员活动,为了照顾城里打工党员参加活动,他经常牺牲节假日组织党员活动,每名党员党性意识明显提高;二是为民办实事。针对村民老龄化、孤寡老人较多的情况,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立可容纳150人用餐的老年餐厅,有效解决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吃饭难题,且针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坚持送餐服务,得到村民认可。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选人用人原则。打破以往靠关系、靠亲情的用人方式,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机会。2016年“七.一”前夕,村党支部被大兴区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董正民同志把谋思路抓发展做为第一书记的中心工作。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他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确定了利用2300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在林下种植食用菌。在食用菌种植项目立项、技术和资金引进以及90个(每个30米长)食用菌大棚建设过程中,用军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感染身边的人。从大棚骨架的焊接到食用菌床的培土、菌棒摆放,他每天都同村民们一起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项目共种植木耳、香菇、平菇共112000袋,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45个。2015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0元,2016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600元,2017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万元,村民的收入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董正民同志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期间工作出色,分别在2016年度和2017年度被北京市委组织部被为优秀第一书记。

信访干部董正民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军转干部

信访干部董正民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军转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