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礦區蓄起「綠色銀行」——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系列報導之「綠色發展篇」

百里礦區蓄起“綠色銀行”

——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系列報道

之“綠色發展篇”

雞西日報記者 王大偉 於敬文 趙志朋

近日,記者來到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採訪,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慶宏一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道出了要旨。在談到具體工作時,陳慶宏說,綠海近幾年在植樹造林、森林防火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確實下了很大功夫,公司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各項工作登臺階、上水平,在業內取得驕人業績。先後三次被全國綠化委、林業部、人事部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稱號;兩次被全國綠化委授予“全國部門綠化300佳單位”;1999年榮獲“全國綠化十大標兵提名單位”稱號;退耕還林工作2013年受到雞西市政府通報表揚;2016年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採訪中,陳慶宏多次建議記者:多到下面抓“活魚”,基層裡面“亮點”多。在公司走廊裡,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女性員工。當問及“綠色發展”時,她說,為了促進全公司幹部員工樹立“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觀念,記得4月26日那天,公司領導、機關全體和城子河林場員工60餘人,聯合開展了一次義務植樹活動。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奮戰,把2000多棵樟子松樹苗栽到了一塊工礦廢棄的矸石山上。類似這樣的活動,我們經常開展,效果好著呢!

驅車70公里,記者來到了位於我市南部邊陲的穆稜林場。場長朱步斌介紹說,植樹造林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提前組織員工對苗窖進行了修繕,並運入大量假植用水和沙,保證了造林苗木的貯藏及供應。技術員及管片護林員不斷對造林地塊進行現地踏查,隨時確認土壤化凍情況以確保頂漿造林。

種苗的質量是造林的第一環節也是造林的根本環節。場技術員深入苗圃選苗,在起苗時防止根系乾枯,嚴格要求工人將起出的苗木直接在苗圃地裡假植,苗木裝車時防止運輸途中苗木根系風乾,將苗木澆透水並蓋上苫布,充分做到“五不離水”。在苗木栽植過程中,嚴格按《造林操作規程》作業,在造林前由技術人員向栽植人員實地示範“三埋兩踩一提苗”的具體做法,講解如何挑選苗木,穴要多深、多大,栽植到樹苗的什麼位置,植苗罐裡堅決不能缺水等等。而且,場現場員、監管員每天跟隨在造林現場,對栽植好的苗木進行抽查,發現未踩實、栽植深度不夠、樹苗等級差的,立即要求栽植人員返工重栽。

穆稜林場全體員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保質保量完成今年的造林任務而努力著,他們心繫林業、心繫礦區,為這片綠色銀行默默奉獻著,無怨無悔。

記者在城子河林場瞭解到,由於今春持續低溫,回暖緩慢,落葉松苗木須在萌動前用最短時間內把苗木栽到地裡。於是,他們採取了“人海戰術”——造林第一天就出動40多人,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理論教學和實地操作,對所有參加勞務人員進行了安全和技術培訓,提高了勞務人員的操作水平,為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了技術保障。

為使苗木延遲萌動,該林場將所有調運來的苗木運到城子河防空洞儲存,尤其是對紅松果用林嫁接苗木,進行了洞內用河沙假植的方法,運到林場後又進行了優質苗木篩選,將篩選出的一、二級苗木全部掛沾了生根粉。他們從根源上杜絕了不合格苗木上山,把住了苗木質量關,為提高造林成活率奠定了基礎。

針對今年的項目建設紅松果用林造林地,為更好地打造出冠下造紅松果用林的新模式,林場領導班子和有關人員多次討論施工方案,並制定了冠下造林管理辦法。根據地塊特點,因地制宜採取了閃空栽植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理論制定好“5乘5”的株行距,用不定點方式躲開林冠樹木,選樹空尋找適合紅松果用林生長和吸收陽光的空間,同時又將公頃株數控制在理論設計之內,這不僅要有敢於探索的能力,還要具備極強的責任心。

為將這項新技術繼續探索下去,公司領導靠前指揮、現場辦公,進一步規範造林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擴大礦區的森林資源,達到“造一片樹,成一片林”。公司總工程師範世傑和生產部部長楊忠華現場指導,多年來總結一套成熟採伐跡地紅松栽植技術,提高紅松栽植成活率。

楊忠華在談到公司總體情況時說,今年植樹造林工作的總體特點,一是造林面積重回歷史最高位;二是地類多,包含了採伐跡地、工礦廢棄地、退耕還林地;三是涉及的工程類別多,三北造林、植被恢復、撫育補貼造林、農開項目造林;四是苗木種類多,以紅松裸根苗、紅松和樟子松營養杯為主,輔以少量樟子松裸根苗、白樺和沙棘。造林總任務為普造2378畝,植被恢復造林1251畝,補植2948畝,撫育補貼冠下造林11842畝,退耕還林280畝,參地補植510畝,紅松果用林冠下栽植紅松嫁接苗70000株(3000畝)。

積極立項,提高發展空間;擴大造林面積,積極探索新路子。近年來,公司在中心苗圃開發紅松嫁接苗、苗圃播種(大榛子、刺五加)、紅松、核桃楸進行換床培育、實現藍靛果大棚移植定株選育等項目。今年春天,僅紅松營養杯栽植就達17萬株。

目前,新栽植的小樹苗在林地中已開始放出嫩綠的枝葉,象徵著綠海林業的發展如春筍般蓬勃,也體現了綠海人定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決心和務實創新的舉措。相信,在勤勞智慧、勠力同心的綠海人的拼搏進取下,不久的將來,浩浩廣袤的百里礦區,定會建起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發展銀行!

記者點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要內容。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牢記使命,秉承“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宗旨,給荒山披綠,儲備綠色銀行,給百里礦區的生態文明建設開了個好頭,為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