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他是位植物學家,為了重新幫心上人找回“童年時在蛙聲、蟬鳴中與螢火蟲相伴”的快樂記憶,他們賣掉房子辭去工作遠赴深山,用3年時間踐行著日本自然農業模式,在500多畝荒地上打造了一個如童話般美麗的“螢火蟲莊園”。

離城進山,為妻建“童話世界”

老家在山西農村的秦國新,是西南大學畢業的博士,他曾任職山西農大教師,也曾赴日本做訪問學者。2012年,他作為青年人才被重慶南山植物園引進,成為專攻基礎資源研究的植物學專家。就在這年,他與相戀中的重慶姑娘王雪梅結婚了。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婚後,王雪梅一直念念不忘童年時在外婆家看到的螢火蟲,憧憬再現夏日夜晚追逐夜色精靈的時光。妻子的夢想讓秦國新感動,於是,他們花了近一年時間四處考察,尋找合適的土地。2013年秋,秦國新夫婦雙雙辭職,一頭扎進了渝北石船鎮麻柳村座坪山。兩人投資100萬元,租下500畝土地,開始了農耕生活,破舊小屋成了他倆的棲身之所。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要召喚螢火蟲迴歸,土壤改良是第一步。為此,秦國新動用大型挖掘機把原來的平地改成了坡地,便於瀝水排汙;又把被汙染過的表土翻挖出來,用裡面沒有被汙染的生土進行種植;然後將雜草鋪在土地上,滋養土壤。

村民們都覺得這倆城裡人很“傻”。“平地種莊稼才好呢,誰會花錢、費勁改成坡地,弄得坑坑窪窪的,連播種、施肥都不方便。”他們斷定,這對小夫妻會和以往來村裡投資的人一樣,最終血本無歸捲鋪蓋走人。但,秦國新並不在意。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事必躬親,每天凌晨五點,秦國新就著昏黃燈光起床。三伏天是極大的考驗,汗水溼透衣衫,幾乎能擰出水來。吃了晚飯後,累得一沾枕頭就睡著。翻土、養土持續一個多月,秦國新整整瘦了一圈,皮膚曬黑,雙手也起了老繭。皮膚白淨的雪梅也笑自己“成了非洲妹”。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土壤改良後逐漸恢復地力,達到種植要求。夫妻倆種了280畝葡萄、160畝枇杷和一些瓜果。為防止病蟲害,還種植一些菸草、大蒜和中藥材,利用這些植物的特性殺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踐行自然農業,風雨後現彩虹

經過大半年努力,秦國新夫婦經營的農場有了起色。一些瓜果蔬菜長勢喜人,葡萄架上也掛了少許葡萄。可是,進入8月下旬,持續的乾旱與突降的暴雨,讓莊園內一片狼藉,並造成至少30多萬元的損失。

經過這場乾旱和暴雨的教訓,秦國新開始反省自己,辦現代化莊園,不能靠天吃飯,要對莊園進行科學管理。他先搶種一批蔬菜,再栽下冬季可種的秧苗,準備在第二年春節時,有新鮮菜上市。然後開挖一個大蓄水池,蓄水養魚,把挖蓄水池的泥土壘成一座小山,在山上種竹子、造涼亭、養山雞、植樹苗。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就這樣,經過一年的改造,王雪梅和秦國新有了自己的菜地、花園、果園。在這裡,什麼都是純天然的,害蟲自有天敵來吃,地裡的蔬菜,也有野兔、獾子等野生動物來啃食。路,是青草路;地裡,堆著有機肥。2015年春天,夫妻倆災後搶種的蔬菜獲得豐收,大棚內的果蔬也長勢良好。城市裡的大飯店,與秦國新建立定期採購關係。這是他們創業的第一桶金。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在秦國新的農場裡,人們會發現一個怪現象,那就是雜草叢生。是的,大多數人眼中有害的雜草,卻是秦國新的“寶貝”。“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才讓雜草長得這麼茂盛。”秦國新解釋說,對雜草的區別對待是由於自己的農業模式和大多數生態農業不一樣,“自然農業是我的終身追求”。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他介紹說,自然農業模式起源於80年前的日本,目前已經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多個國家興盛。自然農業不會利用化肥、農藥等技術手段達到增產目的,而是以生態自我改良的方式形成作物栽培模式。以改良土壤為例,除了果樹下需要除草外,在其他區域就讓雜草自由生長,利用雜草的生態環境實現土地的休養生息,提高有機質降解和化肥農藥的自然降解。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為了實現自然培肥,秦國新還選擇種植菸草,不讓菸草開花結果,利用葉梗等實現自然增肥,並且增加葡萄生長需要的鉀元素環境。此外,在蟲、病的驅避方面,他選擇種植香草、蒜等植物達到殺菌除害效果。

“就算是必須要使用的肥、藥,我也是自己生產。”秦國新說。自然農業雖然保證了生態品質,但相應的,收穫週期十分漫長。王雪梅說普通葡萄今年種下明年就能出產,而她種植的葡萄培育期長達3年,並且,產量上只有普通葡萄的2/3。因此,為了度過緩衝期,兩口子在農場裡還種植了琵琶、中藥材、大米等。

再見螢火蟲

2015年6月10日晚上,秦國新像往常一樣打著手電去田間查看農作物的成長狀況。突然一聲蛙叫打破了夜晚的寧靜,他停住腳步細細地分辨著。秦國新仔細辨別著聲音的發出方向,將手中微弱的手電光探照過去。夜色中,隱約有星星點點綠光在空中飛舞。他趕忙打電話讓妻子過來。“是螢火蟲!”那一晚,王雪梅就像一個孩子一樣,把這幾隻螢火蟲小心翼翼地裝進瓶子裡,然後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葡萄架下,打開瓶蓋看著螢火蟲一隻只飛出,開心地念叨著說:“再過段時間,天熱了,螢火蟲肯定會更多。”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7月中旬,大片大片的螢火蟲縈繞在屋前屋後,美極了!秦國新和王雪梅邀請了同事和好友帶著家人孩子,一起到自然環境中體驗一種全新的生活。聽著朋友們的歡聲笑語,看著伸手就能觸碰到的螢火蟲,王雪梅和秦國新兩人心中都無比欣慰:他倆能聯手為自己打造一種“有機生活”,不僅找回了螢火蟲,也找回了小時候的那份快樂。

經過3年的努力,荒地也迎來不少消失多年的生靈:青蛙在田間狩獵害蟲、蜘蛛在果樹上織網、蚱蜢歡快地跳著,各種不知名的鳥兒在枝頭鳴唱。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為了讓螢火蟲莊園被更多人知曉,他建了微信公眾號、博客和微博。一張張螢火蟲照片,勾起很多70後、80後的興趣。來莊園的遊客越來越多,原先建造的小屋,已無法容納客人;地裡種植的蔬菜,也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於是,秦國新決定重新規劃果園的功能設計。他想到開發綠色旅遊,將螢火蟲莊園、綠色生態等概念有機結合,打出自己的品牌。他專門開闢出空地,建造幾棟農家小樓,作為都市人休閒旅遊的居所。此外,小山涼亭裡定期舉辦螢火蟲晚會,讓人們親近自然,留下美好回憶。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2015年秋天,以秦國新夫婦為原型的微電影《再見螢火蟲》,在這座綠色大生態莊園內正式開機。通過“初識”“相愛”“創業”等幾個節點,串聯起他們的愛情故事和創業歷程。同時,也講述了座坪山這個普通的小村莊,如何變成漫天螢火蟲飛舞的“生態村”。

北京美麗鄉村:總有一種夢想能被螢火蟲照亮

談到對未來的打算,秦國新笑著說,接下來還會一如既往地踐行和堅守自然農業模式,並將繼續優化“螢火蟲莊園”的經營模式,順應互聯網+時代的需求,打造O2O(線上到線下)銷售渠道,辦出獨具特色的生態農場,讓小小螢火蟲走進更多人的視野中。(來源:美麗鄉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