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中國」一詞源自「何尊」

暑期即將結束。

今日,

天氣炎熱。

不少市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成都博物館,

參觀《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特展》。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該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

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

共計250餘件,

其中包括55件一級文物。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在《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特展》展廳,

國寶何尊前早已圍滿好奇的孩子們。

何尊自上而下的紋飾以動物為主題,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腹部為饕餮紋,

高浮雕的手法讓饕餮巨目裂口,

粗大的卷角翹出器外,

頗有騰躍欲食的動感。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何尊下部為當時人們崇拜的鳳鳥紋,

以雲雷紋填地,

疏密有致,

紋飾嚴謹,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靜立的何尊散發著譎秘、威儀的氣質。

現場講解員向孩子們介紹說,

青銅作為人類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

是文化的標誌、文明的象徵,

何尊是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青銅禮器,

被大家稱為“中國”之源。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之所以稱何尊為“中國”之源,

是因為當年何尊出土後,

經過清除泥土和鏽跡,

專家們在何尊內底發現了12行共122字銘文,

記載了文王受命、武王滅商等重大歷史事件,

銘文中的“宅茲中國”,

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記載。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此前,

“中”和“國”兩字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中很常見,

但作為一個完整詞組卻是首次出現。

談到何尊上的銘文,

現場講解員告訴現場觀眾,

“宅茲中國”的大意是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

隨著歷史演進,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中國”一詞逐漸派生出更廣泛的含義,

最終成為我們國家的名稱。

除何尊外,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展覽上另一件青銅器——亞伐方罍,

器型完整,

紋飾精美,

同樣引人注目。

哇!“中国”一词源自“何尊”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

免費向公眾開放。

圖博成都攝影師 謝明剛攝影報道

喜歡就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