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稱謂產生 客家民系來源,弄懂了,有意思(續三)

前篇說了兩次大遷徙。

“客家人”稱謂產生 客家民系來源,弄懂了,有意思(續三)

客家人

第三次客家大遷徙 南宋建立,“客家人”稱謂產生。

“客家人”稱謂產生 客家民系來源,弄懂了,有意思(續三)

北宋都城開封,於公元112 年被金兵攻佔後,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元人入侵中原後,強佔民田,推行奴隸制。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隨後由於元兵向南進逼,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文天祥起兵抗元,率義軍進抵梅州,客家兒女紛紛從軍,轉戰於閩粵各地,僅鬆口卓姓家族,就有800 多人,“男執幹,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

“客家人”稱謂產生 客家民系來源,弄懂了,有意思(續三)

遷徙線圖

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因為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