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摘記:《認知三部曲》- 傅盛

讀書摘記:《認知三部曲》- 傅盛

  1. 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

  2. 認知狀態:不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

  3. 認知是人與人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以量化的,而認知是不可量化的

  4. 認知升級:堅信大趨勢、對外求教、活在當下面向未來

  5. 管理三段論:目標、路徑、資源。即找到一個目標,想清楚路徑,再投入資源

  6. 領導力的核心不是管理、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構建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體系,用大趨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策

  7. 認知體系就像一部武俠史,堆再多的人,都不如一個武林高手

  8. 所謂認知體系,就是腦海裡要有完整的認知框架,要有一些抽象的框架圖,比如簡單、差異化、跨界、大趨勢、時代熱點等。看到一個點,就拿這個框架去套

  9. 如何建立認知框架:首先,對市場和產品的深入瞭解是認知體系的基礎。用產品,抓細節,像用戶一樣思考問題;其次,真的要去和市場上吃過肉、捱過打的人多聊天。看看別人在幹什麼,這很重要;第三,切忌以聽報告的方式建立認知

  10. 避免無效的忙:培養做判斷的能力,而非勤勉工作

  11. 中層和創始人的區別:一個迷戀具體情況,努力工作;一個既能努力工作,又能不斷花時間去反思、判斷,提升認知

  12. 執行艱難的本質是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主將無能累死三軍

  13. 簡化對人的管理,找到關鍵人,讓他做一群人的決定,切忌多人負責

  14. 過去十年,互聯網是一篇蠻荒之地,需要的就是幹,隨便找個點開始深耕,就有機會做成一個不錯的公司;而現在互聯網已經是一個傳統行業,到處是血海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對這個行業有越來越清晰的認知格局,哪裡已經過度競爭、哪裡剛剛興起,互聯網與哪個行業、以哪種形式結合有機會等等

  15. 戰略認知的誤區:啥熱做啥、啥熟悉做啥,方法論不更新

  16. 今天的互聯網產品就像做一輛汽車,除了關注某個功能(比如汽車安全),還要認真思考資金、工廠、上下游、產業鏈、品牌定位、對手策略、消費者習慣變化等因素

  17. 戰略就是一個槓桿,讓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放大幾倍、幾十倍,一旦遠離了這個槓桿,就變成了小公司、個體戶模式

讀書摘記:《認知三部曲》- 傅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