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楊昊求職課堂:費斯汀格法則

抱怨,真正影響的是自己

在我初入職場時,曾遇到過一個同部門的實習生叫小A,當時小A和我一樣還有1年畢業,因為年齡相仿,工位又挨著,所以漸漸熟悉起來。


入行楊昊求職課堂:費斯汀格法則


每次大家一起去吃飯,等電梯的時候,她就開始抱怨,說項目經理安排給她的活兒太難,有一項工作還不知道怎麼做,項目經理又給她安排了新的任務,有時候也會說說早上來的路上又遇見了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剛開始我還試圖安慰她,覺得作為實習生,難免有很多地方不適應,抱怨一下也正常。

直到有一天,項目經理安排我們共同寫一份文本。項目經理安排任務時,姑娘連著說了三次“竟然還有這種東西要寫!”剛開始項目經理還很耐心地解釋說這類文本每個項目都要寫,在她說了第三次“竟然還有這種東西要寫,真的是好心累啊……”的時候,項目經理直接回了一句“我都說了要寫。再說,學校沒有教過你嗎?”

平時一貫說話細聲細語的項目經理,竟然被這姑娘給惹生氣了。

自那以後,原本可以像正式員工一樣,承擔一些比較重要的工作任務的實習生姑娘,變成了一個真正打雜的實習生。

項目經理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小A,有客戶來了,你去幫忙倒杯水”、“小A,幫我打印一份這個文件”……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只能是為這個姑娘惋惜,原本公司是有很多工作可以讓她去做,去學習的。但是由於她的種種抱怨,領導不再交給她像樣的工作任務,身邊的同事包括我在內也開始漸漸地減少了與她的接觸。

其實,無論你身處大學,還是初入職場,會發現小A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抱怨。

考試考得不好,是因為老師考點範圍太大;實習不順利,是因為老闆看不到他們的才華;工作沒完成,是因為工作任務不熟悉工作難度太大。總之,這些人覺得出了問題不關我的事,都是別人的錯。

這種心理狀態,我們也叫它“受害者心態”。

有這種心態的人呢,會認為自己很可憐,一直被不公平地對待,好像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對一樣。而他自己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來改善這個狀況,每天只會抱怨,甚至利用這個方式,來獲得別人短暫的同情和照顧。因為他覺得自己無力改變現狀,只能責怪別人。

但其實,任何人之間的差異沒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與其說是智商的差異,不如說是思維模式的差異。

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是能改變對待它的心態。

費斯汀格法則

說到心態問題,不得不提“費斯汀格法則”。

費斯汀格法則是指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的一個很出名的判斷: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他在書中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這個段落中間有換氣音)

有一個人叫卡斯丁,他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旁,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卡斯丁疼愛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黑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溼。卡斯丁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

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

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卡斯丁鑰匙留在公文包裡,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

待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捱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為“鬧心的一天”。

試想,卡斯丁在那10%發生後,假如換一種反應。比如,他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


在獵豹CEO傅盛的演講中,也提到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凌晨兩點的高速上,車窗外呼嘯的北風在飛舞,傅盛一行四人考察完供應商連夜趕回公司。忽然,車輪壓在一大塊鋼板上,霎時,左側的前輪和後輪爆胎。本已熟睡的傅盛,在劇烈的震動中驚醒。望著即將撞上柵欄的車頭,想著差點和死神交鋒,心跳加劇。

在下車後看到依舊橫在高速路上的大鋼板,傅盛不禁埋怨起來:“是誰把這麼一大塊鋼板落在高速路上?怎麼就我們這麼倒黴,撞上了這塊鋼板?”

冰冷的風穿透毛衣,滿面愁容的傅盛接過設計師李姐遞來的外套:“幸好這次開車的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所以才在前輪和後輪都爆胎的情況下,依舊掌控好車身,否則發生側翻就麻煩了。”這時,行政總監黃總接下話:“我們這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雖然明(此處的明與白一千個人讀《紅樓夢》有一千個林黛玉的道理,但他們對這場事故的樂觀看法,依舊在心中起了不少波瀾。

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們時而享受著這靜謐的高速美景,時而分析工作上遇到的難題,時而調侃(音頻多了個“車燈”兩個字)車頭閃著布林布林紅燈的可愛救援車。

在救援車到來的那刻,我們甚至唱起“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的歌曲。

凌晨五點十三分,安全到家的傅盛,在日記本上寫下:

“改變已發生的糟心事的最好辦法,是福禍相生的樂觀態度。”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美國的一句諺語: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make lemonade.

翻譯成中文就是,如果生活給了你一顆酸檸檬,那就榨杯檸檬汁吧,你還可以加點糖。

嘿嘿,最後小半句是我加的。


停止抱怨,從今天開始

那麼,到底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遠離負面情緒(這句話的中間停頓的太久),讓自己保持積極呢?

這裡,我先分享一個簡單的方法:紫色手環法。

這個方法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提到的。

方法非常簡單也非常有效。

首先,將一個紫色手環戴在你的手腕上,當然,如果你不喜歡紫色,也可以選擇其他顏色。記錄帶上手環的日期,接著,當你發現你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並重新開始計錄天數,直到完成21天不換手,也就是21天不抱怨的目標,是不是很簡單。你可以利用這個方法發起不抱怨養成活動,組成不抱怨小分隊。如果你聽到其他戴紫(發音有誤,zhi)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的抱怨。

紫色手環平均的成功時間是4~8個月,我相信在聽課的你,能夠大大縮短這個時間。

除了紫色手環法,我還有兩個小建議:

第一,發生任何問題,先告訴自己:我可以。

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是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到,於是會焦慮,會產生負面的情緒。我們不妨轉變一下自己的語言,轉變一下自己的心態,就不容易覺得全世界都在和你作對了。當你產生憤怒、沮喪悲觀的負面情緒時,先不要輕易對人和事下結論,因為在你不冷靜的時候,容易戴有色眼鏡進行判斷,並作出過激的表達。你可以試著平靜下來,並轉化為更積極的表達方式。比如在工作場合中把“我能怎麼辦”改成“我來想辦法”。和朋友相處時,把“又怎麼了”改成“怎麼了”。當你想說“為什麼”時,也可以轉換成“怎麼了”。“為什麼”往往是你有義務給我解釋清楚,會給對方構成壓力,並有可能會傳遞負面的情緒,而“怎麼了”更是對客觀事實的詢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當然與人溝通的內容只佔30%,你的情緒表達會佔更大的比重。所以表達時的語氣語調也很重要。轉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表達習慣,轉變說話的語氣,剛開始會比較困難,慢慢的你會發現你變成了一個可以掌控你情緒的人了。


第二,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

在大學裡或者在生活中,難免會碰到喜歡抱怨、充滿負能量的人。哪怕他/她是你很要好的朋友,我也希望你能減少跟他們的聯繫,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你也會受他們的影響。

那麼,如何判斷身邊(多了一個“哪”的音)哪些是負能量的人呢?

舉個例子。

你想學英語,他說,學英語有什麼用啊,反正以後也用不到。

當你說你想努力下爭取某個大公司的崗位,他說,呵呵,你不會真以為自己能做到吧。

一遇到任何不公平的事,就砸吧砸吧嘴,說:呵呵,中國社會就是這樣啊。

你跟他說話時(有打哈欠的感覺),他口中只有否定,悲傷,好像整個世界都對他不好。他遇到了困難,你給他提出了N個建議和方法,他能找出N+1個理由來否定你。

當你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的時候,請你,遠離他。因為情緒是最容易傳染的,當你還沒有能力收拾殘局時,你能做的(有一個“是”的音)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受影響。


本講小結

一個人成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今天,我們講了情緒對於生活的影響和如何改變自己的負面情緒。

在這節課的結尾,給你留一個作業:

把你的朋友圈裡和QQ空間裡,傳遞負能量的同學或者朋友狠心的屏蔽掉,然後在留言區,寫下自己的感受。

有一句王爾德的名言,一直作為我的個性簽名,作為第一週課程的結束語送給你。

人生苦難重重,但我仍希望你能仰望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