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風光的董卓其實危機四伏,東漢雖大卻無他容身之處

董卓成功地進入了洛陽城,成功地掌握了禁軍,成功地吞併了幷州軍隊,一時可謂風光無二,大權獨攬。

然而此時的董卓處境並不秒,甚至於可以說是危機四伏。

東漢帝國有六百多萬平公里,共計十三個州,董卓控制了幾個州?嚴格地說,一個也沒有控制。因為,董卓只是在其中三個州中比較有影響力。

這三個州分別是涼州、幷州和司州。但是董卓對這三個州的控制力也並不算很強。

表面風光的董卓其實危機四伏,東漢雖大卻無他容身之處

先看涼州。我們習慣性地把稱董卓為涼州軍閥,是因為董卓在涼州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力。可涼州還有兩個非常著名的軍閥——馬騰和韓遂。這樣說來,董卓只是控制了一部分涼州。

再看幷州。因為呂布、王允都選擇和董卓合作,所以董卓也算控制了幷州。可呂布是以火併丁原出場的,所以董卓與呂布的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呂布既然能火併丁原,就有可能火併董卓。而王允從地緣上講是幷州系,可以取得董卓和呂布的認同。但從出身上講,王允是士大夫集團的成員,也可以取得士大夫集團的認同。正因為王允有雙重身份,所以董卓和王允的關係缺乏堅實的基礎。而後來發生的事情也可以證明,王允一直與董卓貌合神離。

最後看司州。司州就是帝國政府的直轄州,它包括洛陽、長安為中心的地區。董卓率軍進入洛陽城,而且取得洛陽禁軍的支持,所以董卓對司州的影響力,誰也不能低估。

可問題是,在司州還有兩個軍政大佬——皇甫嵩和蓋勳。皇甫嵩的父親是太守,叔叔是將軍,而蓋勳的家庭是世代兩千石。

在董卓進入洛陽前,這兩個人的軍政地位都高於董卓。在長安一線有蓋勳和皇甫嵩這種人物,董卓對長安地區的控制力,也只是看起來較強而已。

表面風光的董卓其實危機四伏,東漢雖大卻無他容身之處

在洛陽城內呢,董卓的地位自然非常高。但洛陽城是帝國都城,這裡的豪門大族首腦和高級官員的數量可謂車載斗量。雖然董卓手握兵權,可以威懾他們,但是如果說這些人會完全看董卓臉色行事,未免也把董卓說得太了不起了。

如果董卓真敢無視他們的地位或利益,局勢隨時都有可能失控。董卓之所以能夠暫時控制局勢,主要是因為董卓並沒有觸碰大佬們的根本利益,所以大佬們都不願意和董卓拼命罷了。否則,董卓隨時都可能失敗。

表面風光的董卓其實危機四伏,東漢雖大卻無他容身之處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大約可以知道,董卓對涼州、幷州、司州的控制,都是非常不充分的。至於其它十個州(豫州、冀州、徐州、兗州、青州、幽州、荊州、益州、揚州和交州),董卓可以說是毫無影響力。

在這種背景下,無論誰處於董卓的位置上,都會充滿危機感。危機四伏的董卓想破局,他用了什麼辦法呢?我們明天再聊。

表面風光的董卓其實危機四伏,東漢雖大卻無他容身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